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CathD、CD44V6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CathD、CD44V6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D44V6和EGFR在NSCLC组织中均有过度表达;而CathD、CD44V6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CathD、EGFR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CD44V6表达与TNM分期无关;CathD、CD44V6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增加;CathD、EGFR和CD44V6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CathD、EGFR和CDa4V6在NSCLC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联合检测3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肺癌生物学行为以及判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生成、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机制、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粘附分子CD44基因蛋白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过程,CD44基因的变异性、多样性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但有关CD34与CD44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达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其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文献报道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CD44v6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D44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家族 ,可与多种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 ,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 ,人们发现 CD44标准体 (standard isoform of CD44 ,CD44 s)及其拼接变异体 (variant isoform of CD44 ,CD44 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 CD44 v6在肿瘤浸润、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 ,更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人们在研究 CD44 v6基因及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 ,探索它参与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 ,力图揭示其在肿瘤中的多样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  相似文献   

4.
CD44与肿瘤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已在人类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发现CD44S普遍存在。分化抗原CD44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特异性粘附。即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基质的粘附,异质性粘附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起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胃癌标本及胃黏膜细胞DNA和细胞周期各时相及标准型CD44(CD44S)的变化,以期发现胃癌标本细胞DNA、CD44S于胃癌患者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胃癌是由于多种基因多种因子(例如MMP-9、TSP-1、NM23、CD44等)共同作用的结果。CD44是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性糖蛋白,是被认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之一。CD44基因有多种变异体(CD44v、CD44s),尤其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CD44v6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做一综述。1CD44v6分子的生物学特性1.1CD44v6的分布、基因定位与结构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和相互作用的分子称为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molecules,CAMS)。不仅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还参与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肿瘤干细胞和非肿瘤干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状态。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NSCLC新鲜手术标本35例,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分别检测EGFR基因突变,观察其有无差异。结果 35例NSCLC样本中均检测到CD133的表达。35例CD133+细胞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8.6%,腺癌突变率高于鳞癌(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33-细胞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2.9%,腺癌、无或少吸烟史者突变率高(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的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标本的CD133+/-细胞存在EGFR基因异质性,占31.4%(11/35)。24例患者标本CD133+/-细胞的EGFR基因状态相同(18例患者中CD133+和CD133-细胞EGFR基因均为野生型,6例患者中CD133+和CD133-细胞EGFR基因为相同的敏感性突变)。结论NSCLC患者中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中存在EGFR基因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进行了根治性切除的乳腺癌患者187例,并收集相应手术切除标本。使用免疫组织法检测CD44、VEGF和EGFR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EGF和EGF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且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EGFR(r=0.218,P<0.05)、VEGF和CD44(r=0.219,P<0.05)、EGFR和CD44(r=0.147,P<0.0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D44、VEGF和EGFR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乳腺癌中的CD44、VEGF和EGFR的表达可为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附素(E—CD)和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变异体V6(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进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采用单克隆抗体染色法测定E—CD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CD和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大小数量无关;E—CD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CD和CD44V6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其表达率降低表明肿瘤恶性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挺  张威  裘华森  邱莲女 《浙江医学》2002,24(10):577-578,583
目的测定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测定4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均有CD44表达,但胃癌组织中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较正常胃粘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CD4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且与肿瘤p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测定胃癌组织中CD44的水平对判断胃癌侵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帮助,CD44高水平表达常提示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临床上对CD44水平高的病例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秀亮  朱志图  哈敏文 《医学综述》2008,14(8):1162-1165
CD44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家族,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其拼接变异体的不同构成了其基因产物的多样性;尤其拼接变异体V6(CD44v6)被认为具有致瘤性;CD44v6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预后因子之一,并且可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标志物。CD44v6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D44v6的检测不仅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而且还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直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中癌基因联合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忆山  余莉  胡文庆 《广西医学》2001,23(2):218-221
目的 :探讨在大肠癌中 EGFR、 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基因蛋白联合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及在各临床阶段的表达差异。方法 :对 6 3例存档大肠癌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 ,分别采用 EGFR、 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四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SABC法 )。染色结果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 (Dukes)进行比较。结果 :EGFR、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联合阳性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 ;而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 ,阳性表达的基因数目逐渐增多 ,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趋势。结论 :联合检测 EGFR、 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对准确判断大肠癌浸润转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巩超捷  唐燕  夏璐 《浙江医学》2017,39(1):20-23,2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CD44+细胞及侧群(SP)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T29中CD44+细胞以及SP细胞比例和成瘤性,并对不同浓度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作用后球囊形成及SP细胞比例、不同化疗药物处理后CD44+细胞比例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空白对照组HT29中SP细胞比例为(3.82±0.08)%,经维拉帕米阻断后降为(0.34±0.03)%,吉非替尼10、15滋mol/L作用48h后HT29中SP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0.01),5-氟尿嘧啶(5-FU)作用48h后SP细胞比例变化不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7.5、10、15滋mol/L作用24、48h后CD44+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随着吉非替尼的浓度增大,CD44+细胞比例逐渐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多烯紫杉醇、顺铂作用24、48h后CD44+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随着时间延长,加入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对球囊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EGFR抑制剂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CD44+细胞及SP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可抑制球囊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同时检测癌基因蛋白EGFR、C erbB 2、CD44v6和P5 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分析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组的 3年生存率差异。方法 :对 6 3例存档大肠癌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 ,采用EGFR、C erbB 2、CD44v6和P5 34种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SABC法 )。所有病例均随访 3年以上。结果 :全部 6 3例大肠癌中除 4例(6 .3% )无任何 1种癌基因蛋白表达外 ,11例 (17.5 % )表达 1种癌基因蛋白的患者 3年生存率 88.8% ;19例 (30 .2 % )表达 2种癌基因蛋白的患者 3年生存率 70 .5 % ;15例 (2 3.8% )表达 3种癌基因蛋白的患者 3年生存率 5 7.8% ;14例 (2 2 .2 % )表达全部 4种癌基因蛋白的患者 3年生存率 2 2 .2 % ,与前 3组患者的 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4种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与大肠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乳腺癌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C erbB 2、CD147及Ki67在P gp底物化疗药短期化疗前后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短期化疗前后EGFR、C erbB 2、CD147及Ki67的表达进行评估。结果 化疗后,EGFR表达比化疗前明显增加(80.0% vs. 42.5%, P<0.01),C erbB 2、CD147和Ki67表达则明显下降,但只有Ki67有统计学意义(32.5% vs. 85.0%,P<0.01)。EGFR过表达及缺乏C erbB 2表达(无论化疗前后)的患者更容易有淋巴结转移。EGFR、C erbB 2和Ki67表达之间及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短期化疗既可杀伤肿瘤细胞,使Ki67增生减弱,也可诱导EGFR表达增强,但并不引起CD147等下游因子的表达,即不足以引起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CD44v6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72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状况 .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及良性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分别为 4 4 .4 % ,2 0 .0 %和 11.8% .恶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P <0 . 0 5 ) ,恶性肿瘤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 4 v6表达 (6 7.0 % )与无淋巴结转移者 (33.0 % )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 CD4 4 v6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缩短 .在恶性卵巢肿瘤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 CD4 4 v6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结论 CD4 4 v6在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4v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 mRNA,探讨其能否反映肿瘤的侵转移能。应用敏感的RT-PCR方法,通过合理的PCR引物的设计,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晨的外周静脉血中CD44vmRNA。从6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选择性地检测出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 mRNA。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 mRNA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此法有可能作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CD44v6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含量,并以(S-P)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2.15±0.78 ng/ml)明显高于16例正常对照组(1.18±0.43 ng/ml),14树根治性手术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1.21±0.39 ng/ml)比术前(2.67±0.83 ng/ml)明显下降(P<0.01),而6例非根治性手术后(3.29±0.41ng/ml)比术前(3.61+0.49 ng/ml)下降不明显(P>0.05)。而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在肠型和弥漫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有关,sCD44v6含量升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早期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测定胃癌瘤组织CD44v5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评价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瘤组织CD44v5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无CD44v5表达,胃癌组织表达率为69.7%,其表达率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胃癌原发灶CD44v5表达阳性者其淋巴结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结论胃癌组织CD44v5有望作为胃癌患者转移的生物学监测指标,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的评价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细胞CD44V6抗原表达、并对其分选后测定癌细胞增殖活性,评估临床大肠癌预后。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大肠癌组织(T)、癌旁2 cm(P2)、癌旁5 cm(P5)、远癌切端正常组织(N)单细胞悬液CD44V6阳性细胞百分率,并与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4V6分选前后大肠癌细胞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I)。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且在淋巴结转移组中升高更为明显。(2)流式细胞计检测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免疫组化方法。(3)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V6前后检测大肠癌细胞DI、PI值有明显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细胞CD44V6、并于分选后测定其DI、PI值,可作为临床评估大肠癌预后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CD44v3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4v3在乳腺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乳腺癌及23例淋巴结转移灶的CD44v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D44v3在乳腺良性组织表现为肌上皮细胞着色;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除肌上皮细胞外,有此癌细胞胞膜也着色。癌细胞胞膜表达阳性率达58.8%,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癌栓、肿瘤大小及病理核分裂未见相关关系。CD44v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仅表现为转移癌细胞胞膜表达,其阳性率为52.1%,与原发灶接近。结论 CD44v3在乳腺癌癌细胞胞膜呈阳性表达,其意义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