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1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的抢救要点: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心电监护和心肺复苏药物应用及复苏后的护理,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及护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心跳骤停的复苏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使心脏复跳比较容易,但由于严重缺氧和代谢紊乱所致的肺、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病、生理变化,却使复苏后的治疗,趋向复杂。其中,医护的密切配合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将心跳骤停复苏后的护理简述如下。一、脑缺氧的观察和护理循环骤停后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是不可恢复的脑  相似文献   

3.
黄瀛  ) 《全科护理》2009,7(29):2659-2660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6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现场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瞬时评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人工循环、安全转运等。[结果]9例病人安全转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CPR)初期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的病人存活率低,病死率高。研究表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约66.7%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和22.9%院内心跳骤停患者死于脑损伤,存活患者中40%-50%出现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1]。因此,心肺脑复苏领域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近年来调节线粒体功能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6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现场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瞬时评估、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人工循环、安全转运等.[结果]9例病人安全转回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护理。方法:对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除1例电击伤后倒入水中误吸造成严重肺部感染,l例复苏后反应稍迟钝。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开展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复苏病人护理查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斐 《护理学报》2009,16(2):30-32
解决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急救护理问题,开展专题护理查房.总结了2006年1月-2007年12月22次护理查房,查房内容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流程、抢救技术操作、心肺脑复苏术和护理等内容,考评小组对查房效果进行考评,成绩逐渐上升.通过专题护理查房.急诊科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成功率由2004-2005年的18%升至2006-2007年的27%.笔者认为:开展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专题护理查房提高了急危重症的护理质量,促使护士对专科知识的学习,完善了专题护理查房的流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 9例心肌梗塞并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急救及护理 ,认为迅速准确地判断、正确有效地施行心肺复苏术及加强复苏后的护理 ,对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妊娠妇女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的抢救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例妊娠妇女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妊娠妇女心跳骤停患者经迅速评估后正确安置体位、畅通气道、有效胸外心脏按压、生命支持、产科PMCS施行、纠正大脑缺氧等抢救,成功复苏7例,占77.78%。结论动作迅速、技术过硬、措施到位、多学科团队合作是妊娠妇女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颈髓损伤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15例颈髓损伤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高发时间段及高危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制订专科专病应急预案,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高发时间段的病情观察和预见性护理,规范专科护理操作和院内转运流程,以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中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烧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9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以及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心脏呼吸骤停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跳呼吸骤停情况,降低死亡率,使患者更满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例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呼吸道梗阻是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导致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全麻术后病人的观察、护理,对防止术后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心跳骤停的病例少见,我科于2006年1月成功救治1例胆囊切除术后心跳骤停患者,现将急救和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改善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对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051例手术病人发生围手术期心跳骤停19例,发生率为3.1/万。病人高龄、ASA分级差、术中缺氧、失血性休克、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迷走神经反射是围手术期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改善择期手术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的身体机能;手术室护士在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对减少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玮  赵乃蒙 《现代护理》2006,12(28):2694-2695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心跳骤停的病例少见,我科于2006年1月成功救治1例胆囊切除术后心跳骤停患者,现将急救和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跳骤停早期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的改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张全贵,刘光耀肾上腺素是目前抢救心跳骤停首选而有效的药物[1],成人用量为每5min静注0.5~1.0mg。晚近对心跳骤停晚期的研究提示,此量可能偏小,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自...  相似文献   

17.
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急诊心肺复苏(CPR)和有效的护理应对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总结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本文将我院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较少见。2004年5月,我院成功地抢救了1例肺部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现将其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总结复苏成功经验。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两年来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各因素和出院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来共收治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74例,存活率为6.75%;院内与院外心跳骤停存活率无差别,室颤比心电静止存活率高。立即复苏组比未立即复苏组存活率高,存活组受伤至心跳骤停时间比死亡组长,存活5例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还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创伤性心跳骤停复苏存活率总体水平不高,心跳骤停发生地点与存活率没有明显关系,但室颤、心跳骤停发生时间晚、早期复苏、积极处理病因者存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心跳骤停患者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共74例东莞厚街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急诊接诊心跳骤停患者资料。根据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n=43)和死亡组(n=3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对自主循环恢复时间、APACHEⅡ、cTnI、CK-MB、NT-ProBNP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NT-ProBNP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均0.0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95%CI:0.740-0.933)和0.845(95%CI:0.756-0.933)。NT-ProBNP对院前心跳骤停患者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的预测价值优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当NT-ProBNP取临界值2500.5 n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和58.1%。结论:NT-ProBNP对院前心跳骤停患者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的预测价值优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可做为评估心跳骤停患者预后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