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慢性缺血大鼠脑线粒体的作用,研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慢性脑缺血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低、中、高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另取假手术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脑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新鲜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吸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肿胀度,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显著降低,表现为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显著降低;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肿胀度显著增高,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cl-2/Bax比率下降。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治疗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结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可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这可能是小续命汤抗慢性脑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d,3d,7d,14d,21d 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损伤后6 h、12 h、1 d、3 d、7 d组及假手术组共 6 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做椎板切除.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GFAP和VEGF的动态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  相似文献   

4.
狄婷婷  王秋杰  张美  王瑞婷 《重庆医学》2015,(11):1466-1468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Aβ(10μ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行水迷宫实验;硫堇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细胞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层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Aβ可激活胶质细胞及促炎因子释放,引起大鼠脑神经元损伤,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43只,生理盐水组43只和苯丙胺组44只。苯丙胺组给予大鼠每天肌肉注射O.5mg/kg剂量的苯丙胺1次;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处理。用水迷宫训练苯丙胺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定性和定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的表达。结果:苯丙胺组和生理盐水组海马各亚区的GFAP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苯丙胺组的灰度值最低;苯丙胺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蛋白表达量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5),苯丙胺组内海马结构GFAP蛋白表达量在模型42d内,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苯丙胺可引起大鼠海马结构GFAP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马桑内酯对培养的大鼠海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7,26(1):1-3,T077
  相似文献   

8.
杨志军  王颖  段丽  陈良为  饶志仁 《医学争鸣》2002,23(24):2217-2220
目的 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MVZ)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 用抗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三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癫痫发作1h后MVZ内反应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果 MVZ内的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三重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关系密切,发现3种不同标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N-ASC)”:即TH /Fos /GFAP 三标记复合体TH /GFAP /Fos-和Fos /GFAP /TH-二标记复合体。结论 MVZ内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时反应强烈。可能以N-ASC作为功能单位参与癫痫发病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突损伤(DAI)大鼠病理及免疫组化改变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重物撞击法致伤大鼠。bFGF治疗组(n=60)大鼠硬膜下及皮层下注射bFGF,另设正常对照组(n=20)和致伤对照组(n=60)。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大鼠DAI后,桥脑基底部、胼胝体区及大脑半球白质呈现典型病理改变,并有GFAP、GAP-43及BDNF表达升高。bFGF治疗组病理改变较轻。bFGF能促进BDNF和GAP-43表达,抑制GFAP表达。结论大鼠DAI后,局灶应用bFGF能促进脑组织再生,加速功能恢复,但其长期疗效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突损伤(DAI)大鼠病理及免疫组化改变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 方法 采用重物撞击法致伤大鼠.bFGF治疗组(n=60)大鼠硬膜下及皮层下注射bFGF,另设正常对照组(n=20)和致伤对照组(n=60).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大鼠DAI后,桥脑基底部、胼胝体区及大脑半球白质呈现典型病理改变,并有GFAP、GAP-43 及BDNF表达升高.bFGF治疗组病理改变较轻.bFGF能促进BDNF和GAP-43表达,抑制GFAP表达. 结论 大鼠DAI 后,局灶应用bFGF能促进脑组织再生,加速功能恢复,但其长期疗效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活化的时空分布及形态学变化特征。方法 本实验建立Wistar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模型及脑皮质针刺伤模型,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种脑损伤后AST的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脑缺血1d后可见AST活化,5d即达高峰。脑皮质针刺伤后AST的活化开始于第5-7天,第14天达高峰。②两种脑损伤后不同部位反应性AST的形态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实验表明不同类型脑损伤后AST的反应不同,活化AST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运输,神经的修复与再生等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丰富与贫瘠环境对缺氧缺血性腩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3 d龄SD大鼠HIBD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丰富环境组(enriched environment,EE)、贫瘠环境组(impover-ished environment,IE)和标准环境组(standard environment,SE).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各组大鼠于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环境刺激.术后32 d,应用悬吊和斜坡实验测试感觉运动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了解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层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 感觉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发现,IE组明显差于SE组(P<0.01),sE组差于Sham组和EE组(P<0.01),Sham组和EE组无显著差异(P>0.05).皮层和海马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Sham组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低于其他3组(P<0.01),而SE组低于EE组,高于IE组(P<0.01).结论 丰富环境增加新生鼠脑损伤后GFAP的表达,改善脑功能;贫瘠环境加重脑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视神经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模型大鼠分别给予左归丸液4.0g/(kg·d)(治疗组)和等量生理盐水(损伤对照组)灌胃,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技术于损伤后第1、2、4、8和16周检测受损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及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视神经夹伤后,大鼠视网膜节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在内、外网层和内核层可见裂隙形成,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变薄,以伤后第4周最为严重,神经节细胞减少约50%,至第8周后神经节细胞减少缓慢。视神经夹伤第2周时,nestin和GFAP表达明显升高,持续至损伤后第8周。Nestin和GFAP在视网膜全层均有表达,但在神经节细胞层、内网层和内核层表达最强,呈条带状弯曲或蛇样匍行;伤后第4周时表达最强,此后二者表达下降,至伤后第16周时,GFAP先于nestin蛋白降至正常水平。各时间点左归丸组神经节细胞存活数比损伤对照组增加,且细胞排列相对整齐;nestin和GFAP表达强度较损伤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左归丸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nestin和GFAP的表达,维持损伤后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间接减少节细胞凋亡,有效保护受损视网膜节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影响及丁苯酞对缺血性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缺血组和治疗组给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术后治疗组给丁苯酞腹腔注射,对照组和缺血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1个月评测各组大鼠脑白质区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神经元、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性细胞数目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大鼠脑深部白质区可见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排列稀疏紊乱,GFAP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明显增多(P〈0.05),缺血组MBP的灰度值较对照组及治疗组下降,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改善慢性缺血大鼠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景天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梗死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红景天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未进行特殊处理,其他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唑染色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FAP表达,用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红景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GFAP阳性细胞于脑缺血2h后即已.出现,各组之间GFAP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缺血6—72h时红景天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GFAP表达减低(P〈O.05)。红景天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P〈0.05)。结论红景天胶囊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可能与减少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脑栓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g/(kg·d)脑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再灌注24h时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3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缺血再灌注24h时缺血灶周边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脑栓通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脑栓通通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托吡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戊四氮制备慢性癫(癎)模型,利用托吡酯干扰,选取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海马回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托吡酯组点燃率在27 d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托吡酯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而不同时间点该表达的增加程度,托吡酯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增加,说明出现了胶质细胞活化及脑可塑性变化,而托吡酯明显地抑制了该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蒲黄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复方蒲黄大剂量组(PHH组),复方蒲黄中剂量组(PHM组),复方蒲黄小剂量组(PHL组),脑血栓片组(NXS组)。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夹闭手术,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术后6 h、24 h、72 h,运用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GFAP的表达呈现随时间增加而增长,与I/R组相比较,PHH组、PHM组在术后24 h、72 h表达增长显著增加(P〈0.05)。结论复方蒲黄颗粒能够有效减小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FAP蛋白表达,以大、中剂量作用最为显著,这可能是本方对全脑保护的重要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缺血性损伤后脑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并确定NO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NO生化检测、NADPH-黄递酶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结果 ①脑内NO的浓度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后即升高,1~3d达高峰并持续至第5天,此后逐步下降。②NDP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再灌注后1d即达高峰,以颞叶皮质、海马与室周区明显;再灌注14d后阳性细胞减少或消失。③脑缺血早期(1~3d)NDP阳性细胞与GFAP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少数有共存,仅占10%~15%。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早期NO的浓度增高,合成NO的细胞以神经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