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的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6例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并与23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方法:以“听觉靶刺激与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检测。结果:观察组P3潜伏期及波幅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患者临床无明显痴呆时,已发生脑电生理的改变。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可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者的临床认知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和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经脉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通里”组和“太渊-列缺”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观察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针“神门通里”和电针“太渊一列缺”经脉段在停针即刻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和交感神经心中支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门-通里”组电针后4个时间段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活动显著高于“太渊-列缺”组。结论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优于电针肺经“太渊列缺”经脉段,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手三阴经原穴和非穴对高、低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代表不同经脉的原穴对血压影响的特异性及针刺作用的双向性。【方法】研究分为高血压部分和低血压部分。2部分均分为手三阴经原穴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除了模型组和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针刺治疗,连续7 d。治疗结束后所有动物均进行血压(BP)检测,每只大鼠连续测量5次,取平均血压值。【结果】1原穴降压作用特异性的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中神门组与太渊组降压效果较大陵组和非穴组显著(P0.05),神门组与太渊组降压效果相仿(P0.05),大陵组降压效果与非穴组相仿(P0.05)。2原穴升压作用特异性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显著低于空白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具有一定的升压作用。其中,非穴组血压显著低于手三阴原穴组(P0.05),神门组与大陵组升压效果相仿,但高于太渊组(P0.05)。【结论】针刺对高、低血压均有良性调整作用,手三阴经原穴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非穴,且神门的双向调节作用最明显,表明原穴具有一定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分P3a,P3b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与认知功能及脑血流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30例VCI患者及22例正常人进行P3a,P3b的检测,同时评定其认知功能,检查缺血病灶和脑血流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VCI组的P3a潜伏期[(446±71)ms,(429±67)ms,(446±61)ms,(428 ±66)ms]、P3b潜伏期[(496±73)ms,(478±75)ms,(498±77)ms,(483±77)ms]在各记录区域均比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P3a波幅在Fz[(3.3±2.6)μV]、Pz[(3.3±1.8)μV]点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P3b波幅[(4.5±2.5)μV,(6.4±3.8)μV,(5.3±3.8)μV,(5.3±3.0)μV]在各记录区域比正常组下降(P<0.01或P<0.05).(2)VCI组P3a、P3b潜伏期与注意力和MMSE总分成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P3a、P3b波幅与MMSE总分和注意力、MMSE总分成显著正相关(P<0.05).(3)VCI组P3a潜伏期与额叶成显著正相关(P<0.05),P3b潜伏期与顶叶成显著正相关(P<0.05).(4)VCI组P3a潜伏期与RILMCA、RILACA和RIRACA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P3b潜伏期与RILMCA、RIRMCA和RIRACA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P3a波幅与RILACA成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P3a、P3b对于检测V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是一个较好的客观指标,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脑功能成像方法,观察针刺神门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针刺,B组加用双侧神门穴.共完成20次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接受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SPECT)脑功能成像检查.统计比较常规针刺和加用神门穴后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变化幅度.结果:加用神门穴后,VD患者双侧顶叶、患脑乓脑、尾核的葡萄糖代谢升幅提高(P<0.05),患脑额叶、健脑颞叶、枕叶、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幅降低(P<0.05);VD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小脑、健脑顶叶、枕叶血流量的升幅提高(P<O.05).结论:针刺神门穴,对皮层的影响大于对基底节区的影响;就基底节区而言,针刺神门穴相对特异地作用于尾核;就皮层而言,针刺神门穴相对特异地作用于顶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视觉注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分析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ERPs成分,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①新异刺激:高血压患者N2波幅[(1.56±1.15)μV]较正常对照者[(-2.19±1.15)μV]显著减小(P<0.05),其中以额-中央下降更明显(P<0.05);高血压组[(6.27±1.01)μV]较正常对照组[(7.09±1.01) μV] P3a波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P3a潜伏期[(432.83±8.22) ms]较正常对照组[(403.10±8.22) 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靶刺激:高血压组视觉P3b波幅[(4.08±0.90)μV]较正常对照组[(6.75±0.90)μV]显著降低(P<0.05),且在顶区最明显(P=0.01);高血压组[(440.70±6.42) ms]较正常对照组[(436.91±6.42)ms]的视觉P300的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27.31±1.22)相比,高血压患者的MMSE评分(24.55±2.42)明显减小(P<0.05).视觉P3b的波幅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非随意注意及随意注意能力均受到损害,且高血压病对两种注意影响的程度及神经机制不同.视觉P3b能为临床更早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注意功能提供更加客观的神经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焦虑症、抑郁症及共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不同的认知特点,以协助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使用日本Nihon 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4例焦虑症患者[Hamilton焦虑量表(HAMA)>14分,抑郁量表(HAMD)<17分],33例抑郁症患者(HAMD>17分,HAMA<14分),54例焦虑抑郁共病组[(HAMA>14分,HAMD>17分)],37例正常对照的Cz导联的事件相关电位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焦虑症组P3a、P3b潜伏期延长,N2-P3b波幅降低;抑郁症组N2-P3b波幅降低;共病组N2、P3a潜伏期延长,N2-P3b波幅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间比较,焦虑症组和共病组P3a、P3b潜伏期长于抑郁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病组N2潜伏期长于焦虑症组和抑郁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和共病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具有各自变异特点,事件相关电位客观上反映了两种疾病的认知功能差异,为了解焦虑症、抑郁症及共病的认知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针刺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功障碍(ADHD)患儿事件相关电位马的影响,通过对40名患儿和20名正常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P3检测,发现在两种注意状态(主动注意、被动注意)下,ADHD患儿P3出现率为68.9%、46.6%,正常儿童为94.3%、35.7%(P<0.001),提示患儿被动注意强而主动注意较弱。ADHD3亚型间P3出现率亦有差异(P<0.05)。在两种注意状态下,和正常儿童比较ADHD患儿P3潜伏期较长而波幅较低(P<0.001)。经3个月针刺治疗后P3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P<0.001),提示针刺治疗可以促进发育迟缓的患儿大脑神经纤维生长和发育,增加大脑皮层突触数量和质量,从而使可供动员的信息加工的有效资源增加,提高注意水平,特别是主动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的神经元数量,从而在反映大脑皮层对新型的、重要的与可引起兴趣的感觉输入信息的认识过程指标P3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经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从8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和"太渊"组,每组10只。除模型组外,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大鼠左侧"神门"穴、"内关"穴和"太渊"穴,每次刺激10 min,每日1次,连续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E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NE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各电针组之间比较,"神门"组NE含量显著高于"内关"组和"太渊"组(P0.05或P0.01),"内关"组NE含量显著高于"太渊"组(P0.05)。结论电针"神门""内关""太渊"穴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与其促进下丘脑室旁核区单胺类递质NE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时及波幅的影响.方法 8名男性被试参加了自7:00至次日8:00的睡眠剥夺实验.在此过程中进行了9次反复的手控跟踪+听觉Oddball双任务,实验中记录跟踪误差、反应时,同时记录分析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时和波幅.结果 在睡眠剥夺的夜间反应时延长[7:00为(463.0±12.0)ms,4:00为(510.4±12.4)ms],跟踪误差增大[7:00为(35.5±2.9)mm,4:00为(49.8±6.5)mm];同时P300潜时延长[7:00为(383.0±8.2)ms,4:00为(420.5±7.7)ms]、波幅降低[7:00为(10.5.0±0.8)mV,4:00为(6.9±1.0)mV];反应时的变化幅度与P300潜时基本一致.结论 在睡眠剥夺的夜间,大脑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降低是反应时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死亡及深昏迷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真  徐文玉  许波 《河北医学》2010,16(3):263-26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死亡及深昏迷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深昏迷患者进行脑干反射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同时对46例深昏迷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刺激引出的波Ⅰ、波Ⅲ及波Ⅴ的波幅及波峰潜伏期。结果:临床判定脑死亡患者29例及深昏迷患者17例,其中24例脑死亡患者(83%)BAEP检查示波Ⅰ、波Ⅲ及波Ⅴ均消失,仅5例患者(17%)能引出波形,动态监测示各波在首次检查2~12h后消失;17例深昏迷患者波Ⅰ、波Ⅲ及波Ⅴ的波幅(0.31±0.17μV,0.34±0.16μV,0.39±0.20μV)及波峰潜伏期(1.81±0.66ms,3.95±0.47ms,5.94±0.27ms)均较健康对照组异常改变(p〈0.05),其中5例存活患者BAEP检查示波Ⅰ消失,而波Ⅲ及波Ⅴ正常。结论:BAEP检查对于判定脑死亡及深昏迷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判断深昏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片类药物成瘾者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经脱毒治疗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针刺1组(内关、神门)、针刺2组(T5、T7夹脊穴)、针刺3组(内关、神门、T5、T7夹脊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针刺组在改善海洛因依赖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针刺2组和针刺3组均优于针刺1组(P<0.05)。在改善抑郁方面针刺3组在治疗3周后优于针刺2组(P<0.05)。结论:电针双侧内关、神门、T5、T7夹脊穴在改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情绪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成年Beagle犬20只随机分为下关穴针刺组8只,假针刺组6只,未干预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下关针刺穴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手术植入同心圆双极电针于左侧下关穴,假针刺组按同样方法植入电针于皮下。于第4日起各组分别给予针刺下关穴、假针刺、不干预处理。观察各组犬进食量、神经功能、DSA、TCD结果变化。结果:治疗后下关穴针刺组进食量、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直径明显扩张(P〈0.05),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P〈0.05)。结论:针刺下关穴能改善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的发展特征。方法:180例7~12岁学龄期儿童按年龄分为7~8岁组( n=48)、9~10岁组( n=44)和11~12岁组( n=48),并进行Oddball任务检测,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项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和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随机分成电项针治疗组和脑复康治疗组各34例,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电项针治疗组患者34例,显效8例(23.5%),有效20例(588%),无效4例(11.8%),恶化2例(5.9%).总有效率为82.4%。脑复康治疗组患者34例,显效6侈t。(17.6%),有效15例(41.2%),无效9例(26.5%),恶化4例(11.8%),总有效率为6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纽治疗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治疗组HDS、MMSE评分改善优于脑复康治疗组(P〈0.05)。结论:电项针疗法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的注意网络测试(ANT)效率的影响。方法对4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针刺双侧足三里穴,运用注意网络测试,分别在针剌足三里穴前和针刺足三里穴后各进行一次注意网络效率的检查。结果注意网络检查结果显示,与针刺前相比,针刺足三里穴后警觉网络效率显著提高,足三里穴针刺前、后分别为(33.20±2.88)ms、(45.60±3.49)IriS,t=4.125,P〈0.01;针刺足三里穴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提高,足三里穴针刺前、后分别为(97.67±4.66)ms、(87.97±4.21)ITIs.t=2.638,P〈O.05;针刺足三里穴后总反应时显著缩短,足三里穴针刺前、后分别为(590.57±12.80)ms、(559.13±10.66)ms,t=4.848,P〈0.叭;而足三里穴针刺前、后的定向网络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后可提高注意网络的警觉网络和执行网络的效率,而定向网络效率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按揉委中穴对脑愉悦回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按揉委中穴对脑愉悦回路的影响。方法: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按揉6例正常人左侧委中穴前后脑内愉悦回路核团的信号变化。结果:按揉委中穴可引起脑内愉悦回路双侧杏仁核、双侧下丘脑和右侧伏隔核的信号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按揉委中穴可兴奋脑内愉悦回路的核团,从而产生愉悦效应,这可能是推拿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状态的干预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后1 h和再灌注后13 h进行治疗,并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I2 h/R12 h组)和再灌注后1 d(I2 h/R1 d组)断头开颅取脑,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和NO含量。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头针组及针药组。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头针组以"百会"透"曲鬓"治疗,针药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结合"百会"透"曲鬓"治疗。结果:①在I2 h/R12 h组里,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头针组和针药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和NO含量降低。②在I2 h/R1 d组里,针药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头针组。结论: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头针及针药结合治疗可抑制自由基代谢及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