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养阴退热方、补气方、活血方四类中药组方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抗血小板抗体(PAIg G)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百分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采用腹腔注射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各组灌胃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清热凉血组、养阴退热组、补气组、活血组、醋酸沷尼松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天。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PLT,ELISA法检测PAIg G,流式细胞仪检测PD-1。结果:各造模组小鼠PLT显著降低,PD-1显著降低,PAIg G明显升高。四类中药组方可明显提高PD-1表达百分率(P<0.001),但对PLT及PAIg G影响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类单一的中药组方对ITP小鼠的PLT没有明显提升作用,亦不能清除外源性的PAIg G,对PD-1表达百分率均有明显提升,进而调节自身免疫耐受,控制ITP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薯叶止血合剂对ITP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薯叶止血合剂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巨核细胞数分类、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连续注射小鼠,造成ITP小鼠模型,分别给金薯叶止血合剂(大、中、小剂量即5g生药.kg-1.d-1、2.5g生药.kg-1.d-1、1.25g生药.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d;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显微镜法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分类,塑料包埋法计数小鼠股骨巨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模型小鼠外周血PLT数持续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其中原幼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外周血CD4 CD8-细胞减低,CD8 CD4-和CD4 CD8 细胞明显增高,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给予金薯叶止血合剂后PLT明显增高、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8 CD4-和CD4 CD8 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升高。结论:金薯叶止血合剂能提升ITP模型小鼠PLT数,提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的失衡,达到治疗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气通阳汤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巨核细胞数分类、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连续注射小鼠,造成ITP小鼠模型,分别给益气通阳汤(150,75,37.5 g.kg-1.d-1)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分类、塑料包埋法计数小鼠股骨巨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模型小鼠外周血PLT数持续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其中原幼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外周血CD3+CD4+T细胞减低,CD3+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明显降低。给予益气通阳汤治疗小鼠的PLT明显增高、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3+CD4+T细胞增高,CD3+CD8+T细胞比例降低,CD4+/CD8+升高。结论:益气通阳汤能提升ITP模型小鼠PLT数,提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的失衡,达到治疗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滋肾泻火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模型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数量、CD86表达以及外周血白介素-12p70(inter leukin-12p70,IL-12p70)的影响,探讨健脾滋肾泻火方治疗ITP的疗效机制。方法 选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滋肾泻火方组和强的松对照组(10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腹腔注射MWReg30抗体的方法复制ITP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滋肾泻火方组和强的松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灌胃14 d后取材,记录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ELISA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脾脏DC的占比、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以及外周血中IL-12p70的分泌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提升(P<0.05);脾脏DC占比和CD86表达均降低(P<0.05),外周血IL-12p70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两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益髓颗粒对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影响,探讨益髓颗粒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益髓颗粒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隔日1次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于造模第8d开始,各组均按0.2mL/(10g·d)体积灌胃。其中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泼尼松按0.0113mg/(10g·d)灌胃;益髓颗粒按0.3g/(10g·d)灌胃。连续7d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明显异常;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治疗、益髓颗粒治疗组的IFN-γ、IL-4均有所恢复,IFN-γ/IL-4比值接近正常。结论:益髓颗粒可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及其因子水平而对ITP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模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羊蹄根改善ITP的效果。方法通过小鼠隔日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计数血小板数量,确定建立ITP小鼠模型。取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和低剂量羊蹄根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GP-APS。注射GP-APS 24 h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按5 mg/kg灌胃,羊蹄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按其5,0.5 g/kg灌胃。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和CD61。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通过腹腔注射GP-APS,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显著减低(P<0.05),证明ITP模型建立成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羊蹄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仅能提高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P<0.05);高剂量组羊蹄根明显使CD41和CD61上升(P<0.05),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高剂量羊蹄根不仅可明显提高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还可提高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润燥灵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润燥灵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润燥灵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润燥灵方水煎剂36、18、9 g/(kg·d),强的松组给予强的松0.2 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0.2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PCR法检测颌下腺T-bet和GATA-3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h1和Th2细胞的数量。结果模型组IFN-γ、IL-4、T-bet表达及T-bet/GATA-3、CD3+CD8-/IFN-γ、CD3+CD8-/IL-4及IFN-γ/IL-4明显高于空白组,润燥灵高、中剂量均能够降低IFN-γ、T-bet表达及CD3+CD8-/IFN-γ、CD3+CD8-/IL-4,以润燥灵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或P0.01)。结论润燥灵方能够下调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血清Th1/Th2,可能是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羊蹄根对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羊蹄根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和低剂量羊蹄根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GP-APS 24h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按5mg/kg灌胃,羊蹄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按其5、0.5g/kg灌胃。连续给药14d后处死小鼠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分离血清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胸腺系数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IL-4比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羊蹄根组脾脏、胸腺系数和IFN-γ水显著下降(P0.05);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IL-4比值降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剂量羊蹄根可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及因子水平而对ITP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ITP模型小鼠脾中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CD86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归脾汤低剂量组、醋酸沷尼松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 d。提取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中CD80及CD86。结果:各造模组小鼠CD80均显著增高,CD86表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01,;经治疗后只有归脾汤高剂量组小鼠CD80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著性(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归脾汤高剂量组降低CD86效果最好,与正常组比较P=0.647,归脾汤低剂量组效果最差,CD86值与模型组接近,其他治疗组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归脾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通过降低脾脏中CD80与CD86的表达,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进而保护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穿龙薯蓣皂苷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C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的影响,探究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化过程中发挥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经60Coy照射联合尾静脉输注DBA/2小鼠淋巴细胞混悬液法造模。模型评估成功后,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组,穿龙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37. 44,74. 88,149. 76 mg·kg-1·d-1),环孢素组(23. 5 mg·kg-1·d-1),雷公藤多苷组(9. 36 mg·kg-1·d-1),相应药物灌胃14 d。干预完成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并制作骨髓细胞涂片评价骨髓增生情况。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各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进行成脂诱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BMMSCs中PPARγ,C/EBPα,Adiponectin,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明显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血象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以穿龙薯蓣中剂量组最优(P 0. 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MMSCs中PPARγ,C/EBPα,Adiponectin,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上述指标均被不同程度抑制,其中穿龙薯蓣皂苷中剂量组和环孢素组PPARγ,C/EBPα,Adiponectin,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 0. 05)。结论:穿龙薯蓣皂苷能够促进再障小鼠外周血象恢复,改善骨髓造血。穿龙薯蓣皂苷可抑制AA小鼠BMMSCs PPARγ,C/EBPα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分泌的Adiponectin,Leptin,进而有效地抑制BMMSCs向脂肪细胞的过度分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甲状腺免疫合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T)30例。结果显示,AT患者经甲状腺免疫合剂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升高,抑制因子降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显著下降。提示甲状腺免疫合剂对于AT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从中医对免疫的认识及中药对免疫的调节、中西医对肺部感染的治疗及动物模型展开论述。结果与结论:宜从免疫功能低下致肺部感染的机理,探索中药对肺部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是其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雌二醇对T、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其Th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诸多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免疫逃逸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编辑指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的模式,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重塑与编辑,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改造”成免疫抑制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五期演变是李杰教授对肿瘤病机发展的总结,认为肿瘤的渐次发展遵循“虚-寒-毒-闭-衰”的核心病机,其中“郁”贯穿始终,癌毒是核心。该文以免疫编辑为切入点,将肿瘤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李杰老师的五期演变核心病机相结合,揭示恶性肿瘤五期演变的生物学基础,分析从虚到寒阶段的突出变化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从毒到闭阶段的突出变化是免疫逃逸,而五期演变的最终阶段——衰,是机体免疫衰竭的最终结局,郁是肿瘤免疫编辑的助推剂。以此提出扶正解毒法调控免疫编辑截断肿瘤的五期演变,益气温阳扶正气,恢复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解毒宣闭转毒势,逆转免疫逃逸;以和为法,维持免疫细胞/免疫抑制细胞的动态平衡;解郁之法,截断肿瘤免疫编辑,为中医药的微观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对益气温阳法、解毒宣闭法、两者联合及解郁法对免疫编辑调控的具体机制进一步地探索,寻找出特异性的中药及作用靶点,为中医药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的证候特点. 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患者各200例,制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筛选主要症状及舌脉情况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免疫耐受组前5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组前5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组前5型依次为肝肾阴虚、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涉及中医证候11个,免疫耐受以肝郁脾虚多见,免疫清除以湿热内蕴多见,免疫不全以肝肾阴虚多见.  相似文献   

16.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是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时刻处于"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如果正常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将"自己"识别成"非己",处于非正常免疫激活状态的T细胞就会持续迁延的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发生。因此,"无效"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主要致病机制。免疫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作为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PC)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的重要纽带,有研究已经证实,正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和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都会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中医药"纠偏","扶正"的治疗特色。本文通过对4种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则是以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代表;器官特异性则是以多发性硬化症(MS)和Ⅰ型糖尿病(T1DM)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依赖于这4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免疫共刺激分子对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并且依托于中医药对自身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免疫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探寻不同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的共性,并初探中药以PD1-PDL1为药物靶点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联合阻断足三里穴对大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联合组、联合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对于联合组大鼠足三里穴加压注射干扰质粒20μg,同时注射钙离子络合剂羧甲基壳聚糖溶液20μL,1次/d,连续注射15 d,并检测其淋巴细胞增值反应、IL-2浓度等免疫学指标。结果:联合组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反应和IL-2含量明显减少。联合组与联合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质粒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经穴阻断途径同时进行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钙离子和Cx43基因是经络活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芪颗粒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小鼠免疫组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8周龄Balb/c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灌服蒸馏水,黄芪颗粒组(C组)灌服黄芪颗粒冲剂。给药第10日除A组外,其他2组均皮下注射环磷酰胺(Cy),每日1次,共造模3d,观察黄芪颗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组能、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迟发性超敏反应、鸡红细胞(CRBC)致敏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C组小鼠与B组小鼠相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P<0.01),DNCB所致迟发性超敏反应增强(P<0.01),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增加(P<0.01)。结论黄芪颗粒能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组能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组能。  相似文献   

1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ITP的中医病名为"紫癜病".陈信义教授团队认为ITP的病机为"脾气亏虚、脾不统血",拟定健脾益气摄血方,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并为此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其免疫调控效果,以期阐明其具体起效机制.文章就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圣康源胶囊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75、350、700mg/kg剂量的圣康源胶囊给小鼠连续灌胃30~38d,测定各项免疫指标.结果:圣康源胶囊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血清凝集素水平,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的NK细胞活性.结论:圣康源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