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IL-1β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升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管炎综合征。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冠脉瘤和心肌梗死。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迄今病因尚不明了,是婴幼儿期多见的以急性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以心脏及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可并发全心肌炎,20%~25%的患儿可形成冠状动脉瘤,亦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血栓栓塞,少数患儿遗留缺血性心脏病^[1]。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瘤破裂、严重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儿科医师对川崎病的认识亦逐渐提高,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已引起广大小儿心脏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川崎病冠脉病变的发展过程,探讨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48例川崎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0%,冠状动脉扩张35例,占73%,冠状动脉瘤13例,占27%,最早1例是发病后4d。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过性冠脉扩张较普遍,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可提高冠脉病变的检出率,了解冠脉病变的动态变化,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琪琛  谢晓丽 《四川医学》2006,27(7):766-767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发热性疾病。目前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小儿川崎病逐渐增多,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高。笔者在此将我院1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作一报告,旨在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刘晓莉 《四川医学》2011,32(1):136-13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弥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80%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1967年日本Kawasaki To-misaku博士首先描述本病。其主要危害为冠状动脉炎性损害所引起的冠脉扩张和冠脉瘤,还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并且可能成为成人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即川崎病,自1967年日本医生首次报道以来,全世界60多个国家及地区陆续已有相关病例报告,近些年世界各国的发病率也陆续增加。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一般认为川崎病是一种以急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自限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在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多发。目前认为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川崎病患儿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再加上积极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因此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最终仍有2%~3%的患儿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扩张或闭塞,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如何早期识别川崎病,并在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时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从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已成为川崎病诊疗策略中最值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的儿科医生以及管理受川崎病影响儿童的社区全科医师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s lymph node Syndrome),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遍及全世界。近年来发现本病患儿心血管系统广泛受累,包括全身血管炎、全心脏炎,尤其是冠状动脉炎可形成冠状动脉瘤、血栓栓塞,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猝死,因此日益受到重视。有人指出当今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种。病因和发病的机理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告本病,以后世界各地均有报告。最近中国报告病例增多。患者以罂幼儿较多见,1~5岁占患儿总  相似文献   

9.
马金丝  余明杰 《海南医学》2006,17(6):107-108
目的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血管炎,心血管受累最著,我国近年发病人数增多,在住院患儿为风湿热的2-3倍,成为小儿主要继发性心脏病.为了探讨不同剂量IVIG(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对冠脉的影响,以便能用最佳方案用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2004年住院川崎病患儿98例,男女比例1.8:1,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包括3岁)占75%.予不同剂量IVIG治疗后对冠脉病变的影响,剂量为400mg/(kg.d),连用4-5天与IVIG1000mg/(kg.d),连用1-2天.结果不同剂量IVIG治疗川崎病,其冠脉并发症及冠脉病变恢复率、新病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对CAA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川崎病优于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为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诊断。检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其中33例(55.00%)患者检出冠状动病变,其中11例(33.33%)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3例(39.39%)左冠状动脉扩张,9例(27.27%)。按照病情划分:轻度冠状动脉扩张17例(51.52%),中小型冠状动脉瘤者12例(36.36%),巨大型冠状动脉瘤4例(12.12%)。33例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经过治疗后,定期回访检查时,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病变的冠状动脉得到明显改善,扩张的冠脉内径逐渐恢复。治疗后轻度冠状动脉扩张、中小型冠状动脉瘤、巨大型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径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用于川崎病患儿的检查的价值较高,可准确检出冠脉病变的大小、位置及动脉内径,可有效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是小儿时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而猝死.现将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古丽娜  王云鹤  韩理 《新疆医学》2006,36(5):143-143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炎和冠脉瘤最为严重,因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9例不典型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患者多见,冠脉病变是儿童常见获得性心脏病的最重要原因。没有及时诊断和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可增加川崎病患者冠脉病变发生。因此,寻找可以早期诊断川崎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对川崎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microRNA已被广泛报道与川崎病的诊治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从microRNA可作为川崎病的诊断标志物、microRNA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以及可为川崎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这3个角度出发,阐述近年来microRNA在川崎病诊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典型川崎病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5.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52例,随访川崎病住院患儿45例,发现川崎病可致冠状动脉损害,包括壁增厚、扩张或瘤样改变,病变形式可单独出现或联合存在,探查部位主要以左侧胸旁主动脉根部根切面阳性串高,2DE已被认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利钠肽用于早期诊断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awasam disease,K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使本病的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增加了患儿冠脉损伤的危险性。本研究通过对比KD患儿与普通病毒感染患儿血中脑利钠肽的水平,探讨脑利钠肽(BNP)与小儿KD及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小儿K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川崎病诊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玫  康曼丽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772-773,77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属于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症性综合征。1967年日本人川崎富首先报道本病。目前该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多数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位原因。日本从1970年开始进行2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全身中小动脉变态反应炎症为主要的病理改变的小儿发热性疾病。由于本病可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而受到重视。据北京儿童医院和我国11省市医院调查资料表明,川崎病为急性风湿热的2倍,已逐渐取代急性风湿热,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由于其临床症状常易与其它发热性疾  相似文献   

19.
儿童川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以亚裔发病率最高。该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冠脉)炎性损伤所引起的扩张和动脉瘤的形成,还可以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及成人期的心肌梗死,并可发生猝死。现综述有关KD病因、病理和治疗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病变、治疗及预后。 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 83例川崎病患儿 ,测量冠状的动脉直径 ,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动脉狭窄 ,测量房室内径 ,计算心功能 ,测量心包积液和瓣膜返流。 结果 在受检的 83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脉损害的共 34例 ,其中单纯左冠脉主干病变 2 0例 ,双支病变 6例 ,7例发生冠状动脉瘤 ,1例动脉瘤回缩后主干轻度狭窄 ,3例冠脉于发病 30天后出现病变及发生冠脉瘤及血栓形成。本组冠脉受累者均合并轻度、中度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 ,2 5例合并心包积液 ,2例左心一过性扩大及心功能降低。 结论 使用高频探头能提高冠脉的显示率 ,特别是实时观察冠脉病理改变及动脉瘤形成和它的进展及转归 ,评价管壁的厚度和是否光滑、有无蛋白样物质沉积、钙化及血栓形成。早期联合使用阿斯匹林与大计量静滴丙种球蛋白 ,可减少冠脉瘤的发生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