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曼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154-156
随着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增加和病程的延缓,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尤为重要,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及接受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防止艾滋病的蔓延.方法 将26例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AIDS)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对其心理接受程度进行干预前后的分类比较.结果 性接触感染16例,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9.23%,不完全接受占26.92%;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8.46%,不完全接受占7.69%.吸毒感染6例,干预前后完全接受程度均为0.00%;不完全接受干预前为0.00%,干预后为3.85%.说明不同途径感染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接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减轻艾滋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探讨。方法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减轻负性情绪。结果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培养患者良性的情绪,才能有效延缓病程进展,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结论找出负性情绪形成的原因,可避免负性情绪的发生,使患者正确对待来自于疾病所产生的各种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入组时及入院后2周对患者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和SF-36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患者SF-36量表得分除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外,观察组SF-36量表的其他生存质量维度指标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需求,探讨心理干预对AIDS病人的影响作用.方法 通过对我所2004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187例AID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对AIDS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并能主动配合治疗.结论 医生对AIDS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使他们尽快地建立起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挽救了家庭,挽救了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用在艾滋病患者当中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所接收的46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随机法,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6例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观察与研究可知,本次研究中的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护理之后,在SAS、SDS的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要由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在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方面,研究组患者体内细胞数要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可知,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疾病会导致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让患者极易感染病菌,忠上其他疾病,导致患者死亡.而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是能有效缓解忠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具有显著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研究其对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影响及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艾滋病患者50例。分组为干预组、普通组。普通组患者提供一般常规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不同护理后焦虑评分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干预组患者(P<0.01);护理满意度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100%,显著优于普通组92.0%(P<0.01)。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并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不断调整自我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的心理需要,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人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曾在我院住院的2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艾滋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结论心理护士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使他们尽快地建立起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价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7.5%,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7.5%;医源性患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22.5%,干预后占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20.0%;干预后占12.5%。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霄 《大家健康》2014,(1):160-160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为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不同感染途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5.0%,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15.0%;干预后占20.0%。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阻止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产科医务人员属于高危职业暴露人群,有传染性的暴露环境对医务人员影响很大,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加强院内管理,完善防护措施,保障职业安全。笔者对所在医院2006-2011年期间艾滋病职业暴露者进行调查访谈,分析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其对心理的影响,探讨产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心理的影响,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例艾滋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明通过心理支持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少治疗时间,短病程,进患者早日康复,一步体现了心理护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理艾滋病病人的护士心理需要,探讨心理干预对护士护理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曾在我院住院的5例艾滋病住院时对护理艾滋病人的护士进行心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护理艾滋病病人的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能及时完成,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通过对护士进行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使她们能正确面对艾滋病,积极主动进行艾滋病病人护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近三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 82例 ,分别入选观察组 ( 4 2例 )与对照组 ( 4 0例 ) ,在相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观察组实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评价两组初治诱导化疗的疗效。心理干预前后让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 ,比较两组的差别 ,观察两组对化疗的依从性。结果 初治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率观察组 76.2 % ,对照组 70 %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观察组在接受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 (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惧 )得到改善 (P <0 .0 5 ) ,化疗依从率观察组 ( 85 % )优于对照组 ( 67.5 %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2 5 )。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白血病的认知 ,改善不良心境 ,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对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并作组间比较;所得数据通过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 1,P〉0.05;t=0.378 3,P〉0.05);②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02 8,P〈0.01;t=5.594 4,P〈0.01);③干预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在干预前后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409 2,P〈0.01;t=6.309 2,P〈0.01),而对照组患者家属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8 5,P〉0.05;t=1.979 4,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史青  宋磊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32-2234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未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躯体治疗的同时,配合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只进行躯体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评,治疗全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为:干预组显效率93.3%,对照组为76.7%,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癌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社会干预,能更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控制症状,提高疗效,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为92.31%(36/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74%(35/39),优于对照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郑艳  周少林 《河北医学》2010,16(6):743-74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跳楼自杀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负性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由专人对24例跳楼自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前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前后自杀患者各种负性心理发生率比较,均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改善跳楼自杀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治愈患者身心创伤,使其打消轻生的念头,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与访谈,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由于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层次、职业、传染途径以及对艾滋病的认识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各有不同。据统计调查主要为:否认愤怒,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无助,悲观失望,绝望,自愧(罪恶感)等。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准确实施护理干预对策,缓解艾滋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促进患者预后恢复,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