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懿珊 《吉林医学》2012,33(22):4884-4886
目的:对老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年龄在68~89岁之间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通过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原有慢性基础病进行积极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患者心理状态稳定、均能顺利完成置换手术,平均住院20 d,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随访2年,最短7个月,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良好,Hss评分平均97分。结论:围手术期对老龄患者伴有的慢性基础病治疗护理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做好老年患者人工置换术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重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结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Harris评分明显增高,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良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文堂 《河北医学》2012,18(9):1242-124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1例行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分别对患者髋关节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4分,术后平均为98分,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前和术后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8.0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4±3.7d.结论: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患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萍 《吉林医学》2012,33(24):53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对术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康复训练,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现象。结果:护理组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占护理组的2.56%;对照组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3例,占对照组的7.69%。结论:术后全面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汪凤云 《吉林医学》2012,(29):6460-6461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系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结果,并统计两组患者9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恢复。但观察组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及生理护理,同时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提升功能恢复的速度,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探讨将早期康复训练作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40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 Harris 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 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占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科学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肢体功能并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病变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结果:5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髋关节病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成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术前与术中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系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综合评价系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兆芳 《中原医刊》2011,(17):72-7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并进行简要康复锻炼指导,术后3h开始康复训练,详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1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10个月~6年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3.2°,其中平均屈髋90.8°;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2.3°,术后平均4.7°;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8分,术后平均92.6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130髋).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98分,优良率为99%.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部疾患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20例,按照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延伸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及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余启碧  刘右萍  倪红  蒋欣廷 《吉林医学》2012,33(14):3036-3037
目的:总结对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方法:对20例接受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严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康复训练。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接受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及意义.方法 对17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个体化的系统训练,对训练方法 、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出院时、3,6个月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中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4%,平均住院时间16 d,174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其术前、术后出院时、3,6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平均45.5分,67.2分,85.5分,93.3分,总优良率90.8%.结论 术后早期开始个体化系统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能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术前、术后148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康复训练,同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分,观察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失访12例,其余患者中术后1个月优79例,3个月优88例,6个月优106例.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系统化康复训练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靳军英 《吉林医学》2011,(18):3790-379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术前和术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Harris全髋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统计。结果: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均逐渐恢复,但观察组恢复更好;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工作需要独立的护理模式,做好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及生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适当进行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14-21d,平均15d;术后随访半年至两年,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法,优良率8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0%,观察组患者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训练指导+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髓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于患者髓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宋秀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实施身心整体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