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金玉 《中外医疗》2011,30(27):105-105
目的 探究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缺省模式网络功能的MRI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收的35例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缺省网络模式进行MRI研究,以扣带回后部/楔前叶及扣带回前部内侧前额叶2个典型的缺省网络节点脑区为种子点,探究大脑连接度的改变.结果 内侧癫痫患者部分脑缺省网络模式区域功能连接度下降,以前额叶最显著,而扣带回后部的部分区域连接度增强;外在脑网络系统脑区中,上额叶等与脑缺省模式网络负向连接度增加,而下额叶等连接度降低低.结论 内侧颞叶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的功能MRI研究技术能清晰地显示大脑实质性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精神异常及大脑功能的下降,提高了癫痫的检出率,其有一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静息功能连接MRI技术,研究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伴双侧海马硬化的脑缺省模式网络(DMN)及外在系统网络的改变.方法:选取21例双侧海马硬化的mTLE患者(mTLE组)及2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静息功能MRI数据,以扣带回后部/楔前叶及扣带回前部/内侧前额叶两个典型的缺省网络节点脑区为种子点,采用基于回归模型的脑功能连接算法,进行脑DMN以及与其呈负相关外在网络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随机效应分析的两样本t检验对比,观察mTLE患者内在脑DMN的改变情况.结果:mTLE组及对照组均可检测出典型的脑DMN及外在负相网络;mTLE患者内在脑DMN改变表现为:大部分脑DMN区域功能连接度下降,以前额叶为著,而扣带回后部的部分区域连接度增强;外在脑网络系统脑区中,上额叶等与脑DMN负向连接度增加,而下额叶等连接度降低.结论:mTLE患者脑DMN内神经元同步活动性降低,内侧前额叶及前扣带回的连接度降低,反映了患者精神、认知等高级脑功能缺陷的神经机制;外侧前额叶等脑区连接改变可能与癫痫的抑制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脑缺省模式作为人脑的内在系统,在维持正常内省、认知、片段记忆等起重要作用.各种慢性脑部疾病均能引起脑缺省模式的改变,癫痫发作除可引起脑内异常激活外,对缺省模式网络也会产生影响.文中就静息人脑缺省模式网络的特点、癫痫与负激活、癫痫与脑缺省模式网络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PL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PLE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人主要表现记忆力及定向力等高级智能障碍、癫痫发作、精神障碍等,脑脊液检查呈炎性改变(脑脊液蛋白72 mg/dl,细胞数75个/mm3 ),脑MRI提示右颞叶异常信号改变,脑电图示右侧颞叶慢波等.结论 脑脊液、脑MRI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早期明确PLE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癫痫性脑功能异常对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以利于临床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方法:选择颞叶癫痫患者共36名,根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颞叶癫痫伴抑郁组18例及非抑郁组18例。入组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EEG)、3.0T 头核磁共振(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癫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检查颞叶的发作间期痫性放电(IEDs)的侧别、颞叶与颞叶伴颞叶外IE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左侧受累更多见。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三种RS-fMRI分析方法)基于全脑水平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抑郁组脑激活区多于非抑郁组,且抑郁组中线结构的激活突出;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激活更增强的脑区涉及丘脑以及默认网络中的前额、楔前叶、腹前扣带回、海马等脑区。抑郁组MRS检查5/18例颞叶放电优势侧海马的NAA、NAA/Cho+Cr减低,且3/5例有海马萎缩;非抑郁组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 :颞叶癫痫病程长,放电累及颞叶外脑区、优势半球侧受累,海马结构功能异常及脑默认网络活动增强等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ALFF)技术,探讨颞叶癫痫脑活动的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伴有双侧海马硬化(HS)的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活动的改变.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例伴有HS的mTLE患者及2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数据采集,并计算出各受试者ALFF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1水平观察TLE患者相对正常人,ALFF增高及降低的区域.结果 相比正常人,TLE患者BOLD信号ALFF改变的区域呈双侧对称分布.ALFF升高区域以边缘叶为中心进行分布:包括双侧海马旁回、杏仁核、脑干网状结构区、下丘脑、部分扣带回等边缘系统;双侧感觉运动区、枕叶、颞下回及眶额回等新皮层区;以及中脑腹侧及小脑内侧等皮层下结构,以右中央前回(15,-12,51)为最大ALFF增高区(T=6.02).ALFF幅度降低的区域包括:扣带回前部、内侧前额叶及楔前叶等经典缺省模式区域,双背外侧前额叶及颞上回,双豆状核头部、中脑背侧结构及小脑后叶等结构,以小脑(3,-78,-21)为最大ALFF降低区(T=-4.42).结论 ALFF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癫痫引起的脑活动改变情况进行观察.ALFF增高的脑区反映了大脑对癫痫活动的产生、传播等易化作用,边缘叶在TLE中起着重要作用;ALFF降低区域反映了大脑对癫痫活动的抑制,尤其是缺省模式功能的受抑制.  相似文献   

7.
海马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n ZR  Di F  Zhao JZ  Zhang JG  Bai 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86-3288
目的探索海马病变特别是肿瘤引起颞叶内侧型癫痫(MTLE)的临床特征。方法手术治疗MTLE患者21例,术前行脑电监测、头MRI检查,术后对切除海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头皮脑电监测多数见棘波。术前MRI片影像学表现为海马长1、2信号、体积较饱满10例,颞角扩大、海马长1、2信号、海马体积缩小8例,海马长T1长1、2信号、有明显占位表现1例,正常2例。术后病理证实海马硬化11例,星形细胞瘤6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样肿瘤1例,非典型增生1例,放射坏死1例。随访到18位患者,其中16位无癫痫发作。统计学分析表明海马肿瘤与海马硬化的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如果海马在MRI上表现长1、2信号,体积较对侧海马饱满,应该考虑海马肿瘤可能,从治疗策略卜应该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8.
多数非颞叶损害性癫痫(NLTLE)患者可通过高分辨率MRI发现其海马硬化(HS)。但是,也有少数NLTLE患者在电生理与临床上均表现为一侧颞叶癫痫,而MRI却无HS的证据。许多具有类似情况的患者经过18F-FDG-PET检查可发现相应的低代谢病灶,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MRI未显示HS的NLTLE患者与那些MRI显示HS的NLTLE患者相比时是否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症候群。对30例伴有单侧EEG改变但MRI未显示HS的NLTLE患者(HS-veTLE)与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伴有单侧EEG改变及MRI显示HS的NLTLE患者(HS+veTLE),在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发作期癫痫引起的脑活动情况,探讨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方法:1例行脑电同步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发现其在采集期间多次轻微癫痫发作,在保证功能磁共振数据质量的情况下,分析两段采集过程中癫痫发作活动引起脑活动的改变情况.结果:两次数据采集得到一致的脑激活结果:双侧顶叶、内颞叶大脑皮层广泛激活信号,双侧纹状体、丘脑及脑干诸皮层下灰质核团明显激活信号,以左侧为著;小脑蚓部、中央叶、右小脑半球及齿状核亦有明显激活信号;全脑最大激活点位于左顶叶.结论:在局灶性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原发灶与皮层下诸结构形成往返神经环路;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是癫痫对侧传播的主要部位;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类型及传播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颞叶区域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病理改变。方法:对136例手术治疗颞叶区域癫痫患者的疗效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前颞叶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97.2%;病理报告:脑肿瘤49例、脑血管畸形18例、胶质细胞增生36例、瘢痕15例、蛛网膜囊肿12例,不明性质6例;同时伴有颞叶内侧硬化29例,仅为颞叶内侧硬化42例,无病理发现4例。结论:颞叶癫痫手术治疗疗效满意,多数有明确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记忆活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 I)技术,确定影响癫痫患者颞叶内侧记忆功能偏侧性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60例年龄在16~63岁的颞叶内侧癫痫(M TLE)患者和20例年龄在16~60岁的颞叶外癫痫(ETE)患者,为确定致癫痫病灶,患者连续接受了术前评估,包括连续视频EEG监测和结构M R I检查。在记忆fM R I期间,激活状态由患者自我假想去过故乡来诱导长期记忆的恢复。根据以往的研究,如果较大的功能磁共振活动发生在癫痫病灶对侧的颞叶内侧,则确定为典型的记忆偏侧性。结果:M TLE患者中有45例(75%)具有典型的记忆偏侧性,而ETE患者中…  相似文献   

12.
沈月娥  张黎明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44-746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与海马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9例颞叶癫痫住院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颞叶癫痫以儿童期为首发,男性多于女性。有明确既往史46.92%。脑电图异常率为100%,MRI诊断阳性率为76.60%。41例行病理检查,内侧颞叶硬化29.27%(12/41)。结论颞叶癫痫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首发年龄儿童期最高。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癫痫。脑电图和影像学阳性率高,病理改变多为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指运动时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皮层的功能变化。探讨其在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BILD)原理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40例胶质瘤患者进行脑功能成像,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后处理。结果:20例正常志愿者MRI及fMRI图像清晰,脑功能激活区显示良好。40例胶质瘤患者病变侧的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散,甚至消失。胶质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功能改变的关系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在肿瘤最大限度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与术中头皮与皮层脑电监测不同脑叶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对29例将进行癫痫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进行1-2周头皮视频脑电监测(V-EEG),捕捉其临床发作与发作前有定位价值的脑电活动,根据头皮脑电监测结果与MRI异常提示放置颅内电极(皮层与深部电极),然后再捕捉至少3次临床发作与其脑异常放电后进行手术。结果 29例患者中,头皮脑电能够定位额叶致痫灶的概率为84.2%,Kappa值为-0.02,可靠性较低;而头皮脑电能够真正定位颞叶致痫灶的概率为93.3%,其Kappa值为0.5,可靠性高。其中3例顶-枕叶癫痫,头皮脑电异常放电区域与皮层电极大致相符。术后经过至少1年的随访,根据Engel’s癫痫术后结果分类,10例颞叶致痫灶切除术后Ⅰ级者8例(80%),Ⅱ级者2例(20%);16例额叶致痫灶切除术后Ⅰ级者8例(50%),Ⅱ级者5例(31.2%),Ⅲ级者3例(18.8%);3例顶-枕叶致痫灶癫痫患者术后均为Ⅰ级。结论在颞叶致痫灶的癫痫患者通过术前头皮视频脑电监测来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较额叶致痫灶患者高,枕叶癫痫尤其合并影像学异常者,头皮脑电监测定位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癫痫(Epilepsy,EP)是以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颞叶癫痫的病因,病变特点和发病机制,并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颞叶内侧型癫痫及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关系上.颞叶内侧型癫痫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颞叶内侧硬化(Mesial temporal sclerosis,MTS),表现为海马结构、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颞叶中下份神经元变性丢失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其中以海马的改变最为显著[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前颞叶切除术(ATL术)与颞下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术)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心理学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我院98例颞叶内侧癫痫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ATL组53例、SAH组4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PET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 (PET)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侧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对 2 0例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行脑电监测、头MRI及PET检查。脑电监测显示 1 9例有棘波、尖波或棘慢波 ,1例正常 ;脑电异常位于一侧1 0例 ,位于双侧 9例。头MRI检查显示 1 2例正常 ,5例一侧海马萎缩 ,1例左顶枕软化灶 ,1例左额叶灰质异位 ,1例右额顶囊肿伴垂体微腺瘤。头PET检查 2 0例均表现为局部脑组织代谢减低 ;一侧异常 1 6例 ,双侧异常 4例。 2 0例病人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颞叶癫痫。结果提示PET检查对于颞叶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有价值 ,比头MRI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16-1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照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定及VaD诊断标准分为非VaD组(对照组)42例和VaD组(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选取合适的头部专用线圈,行MRI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MRI结果,根据梗死病灶部位分为皮层组和皮层下组,根据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观察MRI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是否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行MMSE、HIS及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RI下梗死部位比较,观察组中额叶及颞叶皮层、额叶及颞叶和顶叶皮层下、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旁白质、内囊和丘脑等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灶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大梗死、中梗死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MMSE与Mo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HIS评分较对照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的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VaD患者在MRI影像下可见皮质萎缩、脑沟增宽及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等临床特点,MRI可作为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耐药性癫痫患者应进行可以逆转和调整的治疗。建议将海马电刺激作为内侧颞叶癫痫(M TLE)的可能治疗方法。方法:对颞叶切除有记忆功能禁忌风险的4例难治性M TLE患者,沿左侧海马轴植入慢性刺激深部电极。使用连续阈下电刺激(90μs,190H z)和双盲、多交叉、随机对照设计,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影像学特点,以期为颞叶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定侧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颞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特征、影像学改变。结果:颞叶癫痫常常出现特征性的感觉先兆,颞叶癫痫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口咽自动症和手自动症常见于颞叶癫痫。颞叶癫痫发作间期EEG常表现为局限于颞叶的癫痫样放电、非癫痫样放电异常或两者皆有。发作期EEG常表现为起源于颞叶的节律性改变和电活动的演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寻找病因。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发作期记录到的颞区或以颞区为主的脑电图改变,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颞叶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