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固定组26例与外固定组24例。内固定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两组患者患侧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以分析在桡骨骨折的治疗上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短缩距离均达到复位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桡骨掌倾角达到复位标准,内固定组桡骨掌倾角基本能达到复位标准,外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复位标准,但在桡骨掌倾角的恢复上外固定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两组,外固定组6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组61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等。结果与结论:外固定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钢板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发现钢板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掌倾角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而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面台阶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轻微、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予以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35例予以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桡腕关节面平整度、尺偏角、掌倾角及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Cooney腕关节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相较于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和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5.8±3.4个月,X线片显示74例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尺偏角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中优23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对照组中优15例,良1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为75.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骨折,操作直观,安全可靠,术后恢复优良率相对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确切,可将骨折端进行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3、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良率(87.50%)高于对照组(70.91%);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8.21%)高于对照组(94.5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虽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够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短,切开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长,但早期腕功能恢复较佳。临床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依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比经肱桡肌腱入路和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将采用掌侧入路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将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的49例患者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桡骨掌倾角、腕关节尺偏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及总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个月后,两组桡骨掌倾角与腕关节尺偏角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8%略低于对照组1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桡肌腱入路较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具优势,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桡骨掌倾角与腕关节尺偏角,可相对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多倾向于解剖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从而有益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目的:评价3种不同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腕关节结构功能恢复差异及其优缺点。方法:临床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8例,其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35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28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对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治患者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石膏组为(11.2±2.8)周,外固定架组为(11.8±3.0)周,钢板组为(10.8±2.6)周,外固定架组、钢板组与石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X射线评价钢板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外固定架组、石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固定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石膏组为54%,外固定架组为75%,钢板组为92%,外固定架组、石膏组与钢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3种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骨性解剖结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外固定架及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26例,采取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手术;外固定组24例,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方式手术。术后分别给两组患者做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测量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以分析在桡骨骨折的治疗上,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方式的差别。结果 根据术后两组患者x射线片显示,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短缩距离均能达到复位标准,p>0.05,两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桡骨掌倾角基本能达到复位标准,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方式均能达到复位标准,但在桡骨掌倾角的恢复上外固定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12-2814
探究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将2011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4例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外固定支架。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腕关节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桡骨高度、尺偏角较大,掌倾角较小,屈曲/伸展、疼痛、活动范围、功能及握力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予以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相当,但外固定支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腕关节影响小等优势,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Redisplacementiseasytohappen,whentreatingunstablein-tra-articularfractureofdistalradiuswithtraditionalclose-replaceplasterfixationmethod.Usingexternalfixatortreatmentcankeeptractionconstantlyandpreventredisplacementandreplacementqualityishigh.Wetreated52patientswiththesetwomethodsandcomparedtheresults.1Subjectandmethods1.1SubjectsIn-patientsandoutpatientsfromAugust1997toJanuary2000whoaccordwithcriteriontobringinto.Criteriontobringinto:patientswithunstableintra-articu…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骨折患者22例(骨折23例次)。AO/ASIF分型包括C1型9例、C2型12例和C3型2例。桡骨克氏针固定10例,螺钉固定1例;临近尺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4~40个月。术前尺偏角为-5°~10°,掌倾角为-20°~20°;术后尺偏角为10°~25°,掌倾角为8°~17°。腕关节疗效按Dienst功能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有限开放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获得良好复位和增加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选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其掌倾角、桡骨茎突高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Colles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50)患者给予钢板切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50)患者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综合分析2000年4月-2003年4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32例患者根据AO原则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骨析相应采用钛板螺钉内固定、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术后加中药外敷。结果:随访了全部患者,功能满意者26例,占81.25%;功能尚可者5例,占15.62%;功能不满意者1例,占3.13%。加敷中药者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经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锻炼,可以使腕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加敷中药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分期中药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分期中药疗法。比较两组的腕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ooney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分期中药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改善腕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腕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间接暴力受伤,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分型和程度,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B组42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采用我院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测量并记录两组术后骨折端复位情况相关的影像学参数(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且B组术后上述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 < 0.05);两组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且B组术后上述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术前(P < 0.05),且研究组术后掌倾角高于对照组(P < 0.05);本研究共80例患者,根据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评分结合影像学复查,术后恢复良好58例,恢复不良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末次复查掌倾角、手术方式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有关(P < 0.05),性别、骨折分型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末次复查掌倾角、手术方式均是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通过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更佳,促进腕关节功能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改善与术后骨折端复位情况有关的影像学参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可修复的桡骨远端严重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此型骨折分别行自体肩胛冈移植重建桡骨远端关节,以克氏针及外同定支架固定,2个月后去除固定行腕部功能训练。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正常腕部外形、关节稳定及手部抓力,腕关节活动度部分恢复,X线检查显示桡腕关节对合好,桡骨长度恢复。结论利用自体肩胛冈移植重建桡骨远端关节面能有效恢复腕关节解剖结构及挽救腕部功能,是此型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闭合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另外2组,切开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手法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89%、77.78%、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持续有效地维持骨折端稳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万向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应用 AO 2.4 mm 桡骨远端万向双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疗效。【结果】患者均获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X 线片示术后达临床愈合。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端再次发生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病例。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平均9.4°(6°~15)°;尺偏角平均18.9°(11°~26)°。根据 Gar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万向双柱 LCP 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