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本组膀胱癌患者16例,均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结果16例均获成功。术后3周拔除尿管,并夹闭造瘘管试行排尿,排尿通畅1周后拔除造瘘管。术后随访3—72个月,16例均控尿、排尿良好。2例出现膀胱腹壁瘘,3个月后做瘘修补而治愈。1例于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是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及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更加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惯,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
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
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
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
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
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
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
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
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4.
王亚飞  虞晓琴 《中外医疗》2009,28(30):133-133
目的总结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我科16例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未出现漏尿、输尿管新膀胱吻合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w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可控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原位膀胱重建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膀胱癌患者使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情况,白天控尿良好的患者占94%,夜间控尿良好的占84%。排尿通畅者占21例,不畅者占4例;B超检查没有出现上尿路扩张症状,膀胱造影没有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现象。结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0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 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 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回肠膀胱术组的尿瘘、不全肠梗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上尿路的损害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但回肠膀胱术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应为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萍  田爱琴 《吉林医学》2012,(35):7768-7769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总结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动态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无感染、吻合口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至今,3例排尿基本正常,1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患者随访1.5年后出现右肾中度积水,经随访心理护理和积极治疗后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可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取得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3月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得随访2~36个月,平均24个月,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4~8周尿频,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肠膀胱容量平均300ml,最大尿流率14.5ml,剩余尿量小于50ml.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肠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好,抗反流,正位排尿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卢焱  金花  铁缨 《吉林医学》2007,28(18):1955-1956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根治术.2003年2月~2006年12月,我科对30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8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移行细胞癌70例,腺癌7例,鳞癌5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与逆行结合的方法;新膀胱取回肠末段做成W或U形与尿道吻合,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结果 82例无一死亡,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18.3个月;手术时间,前45例240~360 min,平均312 min;后37例为180~240 min,平均192 min.围手术期输血18例,术中出血超过1000 mL的6例,盆腔纱布填塞止血1例,并发直肠损伤的7例;术后肠梗阻12例,肠吻合口瘘1例,盆腔脓肿3例,输尿管瘘2例,轻度肾积水11例,中度肾积水4例,肾功能不全(血Scr<177 μmoL/L)2例;80例白天可控制排尿,其中76例夜间可控制排尿;间断出现残余尿大于100 mL的14例,术后6个月复查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尿道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排尿时膀胱颈口开放不良的5例.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该手术技能要求较高,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掌握肠道及排尿生理,反复盆部尸体解剖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技能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