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胰胆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宪忠  郭世超 《内镜》1995,12(5):296-29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AIPBD)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急性胰腺炎发生7例,占31.8%(7/22),其中C-P型5例(71.4%,5/7),P-C型2例(28.6%,2/7).7例患者均行ERCP+EST+ENBD,2例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网篮取石,2例伴胆囊结石的患者在急性胰腺炎稳定后行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随访半年,未有胰腺炎复发.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常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C-P型及合并胆石症者更常见;ERCP+EST+ENBD+胆囊切除术是防治此类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道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iunction,APBJ)就是解剖学上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的先天性畸形,其共同长度≥1.5cm,APBJ与许多胆道、胰腺疾病关系密切。1989—2006年我科共行ERCP检查1562例,其中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J)病人63例。在本文中着重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道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9岁。因“乏力、纳差以及皮肤、巩膜黄染半月余”于2013年9月到孝义市人民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时血细胞计数、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梗阻,建议进一步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胆总管肿瘤的PB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及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入院。经查体、实验室检查及腹部MRI加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初步诊断胆总管恶性肿瘤可能。后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考虑PBM,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诊断,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无不适。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ERCP过程中可应用管腔内超声、胆管细胞刷及胆汁K-ras基因检测等方法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解剖学的发展,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因PBM与先天性胆管囊肿、胆道结石、非结石性胆囊炎、胆道肿瘤及胆源性胰腺炎等胆胰疾病关系密切,PBM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结合文献对PBM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主要临床特征及ERCP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例反复发作上腹痛或急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结果B—P型胰胆管合流异常以反复发作胆管炎、胆总管囊肿扩张为主;P—B型胰胆管合流异常以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为主。B超、CT无法确诊,ERCP有确诊价值。结论对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患者要考虑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可能,应行ERCP检查。  相似文献   

8.
<正>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junction 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JPBD),也称为异常胰胆管连接(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nion),指的是由于先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过早汇合[1],使共同通路失去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的控制[2],引起胆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胆汁淀粉酶(amylase,AMS)了解胆囊癌患者中胰胆返流的发生情况,以探讨胰胆返流在胆囊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术前通过ERCP及在术中抽取胆囊癌患者胆汁,并检测AMS水平。对部分行ERCP或MRCP患者同时测量胰胆管共同通道长度。随机抽取同期26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并检测AMS。结果:43例胆囊癌患者胆囊胆汁AMS水平为374.0&#177;589.1U/l,28例胆汁AMS高于血清AMS正常上限(125U/l)。26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AMS水平为109.6&#177;91.8U/L,显著低于胆囊癌患者(P&lt;0.05),胆汁AMS高于血清水平正常上限者8例。共同通道长度&lt;5mm者7例,胆汁AMS为83.8&#177;16.8U/l。≥5 mm而&lt;10mm者8例,胆汁AMS为279.1&#177;231.3U/l。结论:胆汁AMS水平高低与胰胆管共同通道长度有关,共同通道越长,胰胆返流越严重。胆囊癌患者胆汁AMS水平及胰胆返流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胆囊结石患者,胰胆返流在胆囊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EUS)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价值。方法 纳入45例疑诊PBM患者,其中25例入院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n=4)或手术(n=21)确诊PBM。以ERCP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EUS诊断PBM的效能,并与经腹超声、CT及MRI进行比较。结果 45例中,EUS示25例PBM,其中1例经手术排除PBM;EUS结果显示20例阴性,其中1例经手术确认PBM。EUS诊断PB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6.00%(24/25)、95.00%(19/20)、96.00%(24/25)、95.00%(19/20)及95.56%(43/45)。EUS诊断PBM的效能与经腹超声、CT、MRI诊断PB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US诊断PBM与ERCP/手术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0,P<0.001),而与MRI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93,P<0.05)。结论 EUS诊断PBM的价值较高,可作为疑似PBM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15例胆囊癌,分析了胆囊癌的CT形态学表现和增强特点及其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了影响胆囊癌早期检出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其早期检出和准确估计病变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国庆  王学志 《中国临床医学》2002,9(3):272-273,27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在我院的诊治状况,探讨提高该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4-2001年35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胆囊癌占同期胆道外科疾病的1.7%,术前诊断率为51.43%(18/35),误诊率为48.57%(17/35),手术切除率为14.28%(5/35)。急诊手术26例,占74.28%。结论: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胆囊腺肌瘤症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CDFI检测20例胆囊腺肌瘤症与32例胆囊癌患者,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胆囊壁厚度与回声情况,浆膜层的完整性,囊腔回声情况,行CDFI检测增厚病变内的血流分布情况与血流丰富程度,并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20例胆囊腺肌瘤症中35.0%(7/20)合并胆囊腔内结石,80.0%(16/20)合并壁内结石;胆囊浆膜层均显示完整(20/20);CDFI于95%(19/20)胆囊腺肌瘤症增厚囊壁内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仅1例测及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32例胆囊癌中40.6%(13/32)合并腔内结石,无1例合并壁内结石;胆囊浆膜层53.1%(17/32)显示不完整;CDFI于81.2%(26/32)胆囊癌肿块内测及丰富血流信号,形态呈“网篮样”改变。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肌瘤症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癌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56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胆囊壁不规则增厚32%;胆囊腔内结节21%;胆囊区肿块46%;肝侵犯52%;胆管扩张53%;胆结石27%;淋巴转移34%。结论:1、胆囊癌CT分型为厚壁型、腔内结节型、肿块型,各型为病理发展中不同的阶段。2、直接侵犯肝脏及胆管受侵扩散为胆囊癌主要转移方式。3、CT对诊断中晚期胆囊癌及判断浸润范围有价值,尤其是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实时超声显像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作者回顾分析了29例超声假阴性,22例超声假阳性胆囊癌病例。在假阴性病例中,18例(62.1%)诊断为胆囊结石,6例(200.7%)误诊为急慢性胆囊炎,2例(6.9%)诊断为胆泥,2例(6.9%)诊断为息肉,1例(3.4%)诊断为肝脏肿瘤。在假阳性病例中,7例(31.8%)误诊为胆囊壁肿块但病检证实为息肉(4例)和胆泥(3例);8例(36.4%)误诊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但组织学显示为急性(3例)和慢性(5例)胆囊炎。7例(31.89%)肝门显示有实质性肿块,超声提示为胆囊癌,其中2例为胆泥形成的肿物,5例为急性胆囊炎并积浓。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囊癌B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经B超检查并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误诊原因,其中假阳性25例,假阴性5例。误诊原因有:(1),充满型胆囊结石因弧形光带伴宽声影,掩盖了肿瘤声像不能显示;(2)只满足于发现胆囊结石,对伴有胆囊癌未引起重视,又缺乏多体位、多切面扫查,造成误诊;(3)胆囊不显像,无法判明胆囊的情况造成误诊;(4)将胆囊腔内蛔虫残体的声像误诊为胆囊癌;(5)因胆囊炎症致囊壁增厚且凸凹不平误诊为厚壁型胆囊癌;(6)胆囊腔内除见两块结石强光团外,还可见2.8×1.9cm较强光团但不伴声影,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癌,手术证实不伴声影的较强光团系胆囊结石外周包裹了结缔组织所致;(7)B超与CT均诊断为胆囊癌伴胆囊周围癌浸润,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胆固醇肉芽肿,胆囊壁由于炎症致使增厚并与周围肝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应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后,是否会增加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细胞的阳性率。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09年12月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宫腔镜应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后与患者腹水肿瘤细胞阳性率关系的文献,按照入选标准,共有9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纳入本研究,对其研究内容摘录后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宫腔镜应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后,与对照组比较有增加腹水肿瘤细胞阳性率的风险,优势比(OR)为1.79,95%可信区间(95%CI)为(1.25~2.57)。结论:根据现有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宫腔镜可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肿瘤细胞的阳性率,这可能会增加腹腔内癌细胞播散概率,故宫腔镜推广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尚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囊癌与慢性化脓性胆囊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与慢性化脓性胆囊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癌及12例慢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CT资料。结果:两组病例临床表现类似。CT显示胆囊癌的胆囊壁增厚6例,突入胆囊腔内肿块16例及肿块占据整个肿囊7例。肝内胆管扩张18例。病灶均有轻度至中度强化。慢性胆囊炎均表现胆囊增大,壁增厚;5例壁内存在低密度区;增强后明显强化。肝内胆管扩张1例。结论:CT显示胆囊癌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尤其CT可以发现壁内低密度小脓肿。  相似文献   

19.
P53、PCNA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和PCNA蛋白产物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胆囊癌组织中P53、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P53、PCNA在胆囊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7%、54.1%,与胆囊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P53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PCNA是胆囊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其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CT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CT检查资料。结果:厚壁型胆囊癌CT表现为胆囊定不均匀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增强程度接近肝组织,持续时间较长。慢性胆囊炎内壁光整,增强程度明显低于肝脏,且持续时间短。结论:CT扫描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