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伶俐  刘明  曾国良 《海南医学》2016,(11):1846-1847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 mg/L ,较对照组的(0.89±0.46) 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 mm,较对照组的(28.04±4.03) 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 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 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对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房颤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2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测定其差异.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房颤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无合并症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与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与一般房颤患者相比,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婷  王秀芳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3):145-145,15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增高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7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hsCRP及Hcy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分别为(3602.57±673.11)mg/L(、11.53±1.32)μmol/L,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4962.00±701.92)(、6151.50±945.85)及(6757.75±895.10)mg/L,Hcy水平分别为(15.83±1.08)(、17.29±1.73)及(18.52±1.42)μmol/L,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也较阵发性房颤组增高(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与永久性房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RP及Hcy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均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并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张开凤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77-1077,1079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7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以同期门诊和住院的无心律失常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房颤组依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22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3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CRP检测。结果房颤组血清CRP达(14.65±3.2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4.41±1.75)mg/L(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为(15.31±4.01)mg/L,永久性房颤组为(16.23±5.34)mg/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0.57±2.37)mg/L(〈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升高,并与房颤持续时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提示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蛋白/尿肌酐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型糖尿病组(<30 mg/g,n=28)和糖尿病肾病组(≥30 mg/g,n=7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53±0.47)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7.23±1.13)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14±0.63)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35±4.12)mg/L。健康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1±0.21)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1±0.34)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蛋白尿水平的提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P<0.05)。小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1.70±0.31)mg/L,C反应蛋白为(12.53±1.24)mg/L。中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2.39±0.32)mg/L,C反应蛋白为(22.36±3.11)mg/L。大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2.91±0.47)mg/L,C反应蛋白为(32.93±4.35)mg/L。大量蛋白尿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小量蛋白尿组、中量蛋白尿组(P<0.05);中量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小量蛋白尿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致病过程,为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18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分为持续房颤(122例)和阵发房颤(96例)两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高血压心脏病无房颤组患者(102例)。且按海拔高度每1000米分为3组,比较各组hs-CRP、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左心房内径。结果hs-CRP浓度高海拔≥4200m阵发房颤组为(9.46±3.0)mg/L高于较低海拔组2200m的(6.20±1.9)mg/L(P〈0.05);hs-CRP浓度高海拔≥4200m持续房颤组为(12.57±2.4)mg/L,高于较低海拔组2200m持续房颤组的(9.97±3.0)mg/L(P〈0.05);hs-CRP浓度相同海拔段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海拔2200m时3组无明显差异(P〉0.05);海拔3200m时持续性房颤组(43.30±1.8)mg/L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1.12±2.9)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房内径相同海拔段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且阵发性房颤组高于无房颤组(P〈0.05)。结论高海拔缺氧环境对心脏有损害,hs-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使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房颤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房颤组67例(又分四个亚组:首诊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20例,持久性房颤24例)和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对照组)42例。比较患者的D-dimer、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持久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首诊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与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相比较,D-dimer,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dimer,hs-CRP可为早期诊断及进一步预防与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89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以同期住院的房性早搏和(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房颤组依房颤持续时间是否>7 d再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5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Hs-CRP检测。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迭(4.38±1.5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72±0.59)mg/L(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为(5.23±1.65)mg/L,亦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84±1.30)mg/L(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并与房颤持续时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提示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98例患者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34),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1)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3),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CRP水平(18.5±4.4)mg/L比正常对照组高(4.1±1.3)mg/L,P<0.01,在心房颤动组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清中CRP(20.2±5.4)mg/L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5.5±4.0)mg/L,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0.2±5.4)mg/L高于正常对照组(4.1±1.3)mg/L,P<0.01,并且不同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CRP不同,冠心病最高,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病最低。结论CRP在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升高,其代表的炎症状态在心房颤动中的发生和持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清传  苏伟  姚娟 《海南医学》2013,24(11):1634-16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探讨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及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房颤患者42例,包括持续性房颤22例和阵发性房颤20例,另选取42例非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RP、LAD及D-dimer水平。结果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CRP、LAD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与LAD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LAD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房颤相关,心房重构和炎症反应在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且D-二聚体水平可用来判断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慢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并发心力衰竭(心衰)或伴有心衰前期症状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十堰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78例房颤或者房颤并发其他并发症患者,其中房颤并发重度心衰21例(A组);持续性或持久性房颤伴明显心衰前期症状患者34例(B组);阵发性房颤患者23例(C组)。同时选取对照组健康正常人群30例(D组)。A、B、C组患者入院时抽血,D组抽血时间不定,检测血清CRP、Fib、NT-pro BNP水平。结果 A、B、C和D四组CRP水平分别为(120.3±22.7)、(50.3±15.7)、(4.1±1.3)mg/L和(3.7±1.2)mg/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Fib分别(287.2±38.3)、(41.2±11.6)、(4.5±0.8)mg/L和(2.7±0.3)mg/L,其中A组Fib水平显著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分别为(1092.8±218.3)、(692.4±101.5)、(395.3±51.8)ng/L和(172.4±32.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Fib和NT-pro BNP在房颤伴有心衰患者血清中升高呈正相关(P<0.05),但是在C组仅CRP与T-pro BNP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P、Fib和NT-pro BNP在房颤并发早期心衰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血清水平,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房颤并发早期心衰诊断敏感性,使得临床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凝、控制脑水肿、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及保护脑组织细胞等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氯吡格雷75 mg/次,每天3次,阿托伐他汀10 mg/次,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为(6.45±1.22)mg/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为(9.61±1.32)mg/L,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水平为(3.42±0.73)mmol/L,TG为(1.42±0.13)mmol/L,LDL-C为(2.13±0.11)mmol/L,HDL-C为(1.40±0.2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水平为(4.12±0.25)mmol/L,TG为(1.63±0.31)mmol/L,LDL-C为(2.57±0.25)mmol/L,HDL-C为(1.13±0.31)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调节血脂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历资料完整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检测其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病例组患者RDW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82±1.79)%、(9.29±1.86)m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RDW为(8.62±1.27)%、hs-CRP(4.32±1.09)m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3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43)、持续性房颤组(n=47)和永久性房颤组(n=45),选取47例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增高(P<0.05);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与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舍曲林(Sertraline)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及血浆脂联素(APN)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评价盐酸舍曲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7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加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每晚加用盐酸舍曲林50~200mg,总疗程为3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浆APN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HAMD评分为(10.1±1.4)分,与对照组(18.8±1.5)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两组APN上升,治疗组APN(7.6±1.1)mg/L,对照组(6.5±0.9)mg/L;治疗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s-CRP下降,治疗组hs-CRP(2.3±05)mg/L,对照组(3.1±0.6)mg/L;治疗组显著性下降(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症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AF患者69例,其中阵发性AF组39例,持续性AF组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无AF病史的69例。测定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左房内径。结果 阵发性、持续性组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对象外周血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性(r=0.685、0.403, P<0.001)。结论 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是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小波 《当代医学》2014,(4):99-10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对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价值。方法将50例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放射法和罗氏生化仪来测定两组受试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结果对照组中血清hs-CRP的含量为(2.62±0.84)mg/L,观察组为(15.11±5.3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血脂指标中,除HDL-C的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硬化的检测时,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查有助于冠状动脉硬化的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增高在心房颤动 (房颤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79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并对房颤按持续时间、病因不同分设亚组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 (4.30± 2 .87)、(1.15± 0 .90 )mg/L ,两组比较p <0 .0 5。器质性、孤立性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0 6± 1.92 )、(4.37± 1.32 )mg/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6 0± 1.80 )、(5 .0 0± 1.6 0 )mg/L ,均高于阵发性房颤 (3.30± 1.2 0 )mg/L ,p <0 .0 5。 结论 :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 ,以及呈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房颤、伴阵发性房颤或伴持续性房颤分为3组,记录3组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入院时血压和心功能情况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伴房颤组、伴阵发性房颤组和伴持续性房颤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23±24、269±35、314±38 μ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发房颤患者、房颤病史在1年以内和1年以上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4±31、297±29、279±25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伴持续性房颤动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提示了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所伴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