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我院诊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选取每组75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1.92±0.69)分、情绪功能评分为(1.87±0.68)分、角色功能评分为(1.76±0.7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1.18±0.46)分;对照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1.38±0.42)分、情绪功能评分为(1.29±0.53)分、角色功能评分为(1.20±0.3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0.71±0.15)分。观察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按照本次实验中的标准,选择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从中选取15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循证护理护理,在本次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再次梗死发生率以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接受循证护理为研究组,另7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达标率为84.3%、心功能分级≥2级的比例为78.6%、住院时间为(12.44±1.75)d,对照组分别为60.0%、62.9%、(17.96±1.3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2.9%(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与WTO规定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规范的日常护理,循证护理组给予规范的日常护理外再给予一定的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76.00%;循证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的住院费用相比常规护理组明显减少,以上数据经统计分析,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在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成效。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之后,临床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96%,而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之后,只有69.69%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律失常发生率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护理成效显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对其中35例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工作,记为常规组(A组),剩下35例患者在采取采取了相应的循证护理,记为循证组(B组),最后通过观察记录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要比A组低,B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A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措施以后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77.78%(P <0.05)。护理后B组的Ⅰ、Ⅱ级例数明显高于A组,而Ⅲ、Ⅳ级例数明显低于A组(P <0.05)。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A组的82.22%(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集到的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5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27例则予以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极佳,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干预组37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而对照组抢救成功32例,干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9%),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现头晕、疼痛、肢体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10.8%)相对于对照组(33.3%)明显偏低(P<0.05)。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9%(34/37)、55.6(20/36),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21.4±7.0)d明显少于对照组(29.9±5.5)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临床的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基础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住院的时间、产生的医疗费用、疾病知识达标率;护理前后患者心理情况、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心律失常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平均住院的时间、产生的医疗费用、疾病知识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心理情况、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情况、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疾病知识达标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复发率,改善心理和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建立循证小组,并给予培训,按循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发生死亡病例,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7例次,患者平均住院(17.3±7.5)d,患者心理情绪均处于稳定状态,对本次护理均表示满意。结论循证护理使护士更加关注患者感受,,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表现给予及时检索、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屹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53-35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平局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总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为80.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的发生率(P<0.01),且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胡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4,(17):209-2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卧床和住院时间、知识达标和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知识达标、满意度以及卧床和住院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率,加快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方法 7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用循证护理,即提出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直接和间接实证后,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6.8%,试验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心功能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室颤动、心率过快、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61±5.12)d,显著少于常规组(21.45±5.90)d,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常规组(15.5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84.44%),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另外还可以知道,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还可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护理应用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传统护理组中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而对循证护理组中的患者除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外,还应用循证护理,从疾病相关的四个方面进行循证,从而指导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进行了解。结果传统护理组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占26.67%,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8.51±6.65)d,而循证护理组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占13.33%,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5.46±6.67)d,即相对于传统护理,循证护理组中患者心律失常例数较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且心功能情况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田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07-20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42例,对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于护理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后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