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论治之现状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两个基本特点之一。它不仅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  相似文献   

2.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由于脊柱关节、椎间盘等脊柱组织解剖位置和结构异常,引起脊柱区肌力等软组织不平衡而致脊柱力学失衡,病变骨关节和软组织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到脊柱周围的血管、脊髓、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等,引起相应的内脏和其他器官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它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根据1992年首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会议论文报告,至少有40余种疾病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现代诊断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医证候,全面了解疾病和判断预后,具有优化治疗方案的优势,还可开拓中医科研思维,同时指出对诊断不明确、疗效不确切的疾病适宜中医辨证论治。旨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如何取长补短,让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所谓综合疗法,是指中医用中药对疾病采取以内治为主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采用综合性的诊断与分析、综合性的辨病与辨证、综合性的选方与用药等方法进行治病防病。笔者将其应用到治疗疑难杂病中,取得显著效果。现从病因病机、诊断分析、辨证论治及疗效观察几个方面对综合疗法在疑难杂病中的应用与效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系统认识和辩病论治理论的提出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辩证论治的大力推崇.中医辨病理论进渐弱化。本文简要论述辩病理论的源流和辨病与辨证之间的关系,认为在21世纪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医辩病理论,将辩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进而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鲁氏病与脊柱结核鉴别与治疗。方法对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予以叙述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布鲁氏病的症状不典型误诊为脊柱结核而手术治疗(误治)。结论对慢性腰腿痛的,应详细询问病史,多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确立全面诊断观念,以免对布鲁氏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王志意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105-1106
辨病与辩证,是诊治中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又可谓一体。中医学比较注重辩证而忽视辨病,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辨病;西医学注重辨病而忽视辩证(对症)治疗。为了正确理解辨病与辩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辨病与辨证的含义中医学有人称之为经验,实际上是指辨病而不辩证。所谓  相似文献   

8.
辨病辨证--皮肤病诊治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瓦利  贾忠文 《首都医药》2004,11(18):14-16
在二十余年的临证工作中体会到,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先决条件,而利用西医诊断又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对于每一位就诊的病人,认真分析患者错综复杂的病情,既要重视辨别患者得的是什么病,又要分析其当前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证,应善于把皮肤病的辨证和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西医诊断明确,中医辨证抓住要害,由此遣方用药,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辨病是辨认疾病的一般性质,展示其普遍矛盾,属一级诊断。而辨证则是进一步分清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特殊性质,提示其主要矛盾,为二级诊断。临证之际,只有把这两级诊断结合起来,才能判定某病属某证。从而为立…  相似文献   

9.
李学林  马静 《中国药房》2010,(47):4493-4495
目的:了解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中的"辨证"与"辨病"情况,探讨丹红注射液临床使用方法,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收集丹红注射液的集中监测病历资料,提取其临床使用时辨证与辨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临床使用中既有辨证使用也有辨病使用,但存在辨证或辨病与说明书不符情况。结论: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中应规范辨证与辨病的书写,并在临床使用中正确辨证与辨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0.
<正>1辨证要点1.1辨虚实本病以心为主,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络失荣;实者多为痰饮、瘀血阻滞心络和火邪上扰心络。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导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早于推拿,后又与推拿相结合的医疗、保健方法。导引(包括其分支气功)是一种综合锻炼,包含了合理运动、精神调养、科学饮食、规律生活和劳逸结合等方面,尤其强调肢体、筋骨、肌肉柔和运动,以及内脏功能的调理增强。因此,对脊柱位置结构异常(错位、畸形等)、退行性病变、畸形性损伤和脊柱局部病变引起的四肢关节、内脏等相关疾病有整复调理作用,是整脊的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开展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科研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转录生成SPSS13.0统计软件包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结果年龄分段中儿童和青、中年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比例较高,老年患者发生阻塞性肺系疾病和肺炎的比例较高,住院患者分年龄疾病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医辨病以乳蛾排在第1位,占27.19%,中医辨证以风热证最多,占57.53%;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住院患者中医辨病均以咳嗽排在第1位,分别占47.89%、45.54%,中医辨证均以风热证最多,分别占21.39%、25.08%;阻塞性肺系疾病住院患者中医辨病以肺胀排在第1位,占89.49%,中医辨证以肺脾两虚最多,占41.50%。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中医证候主要为风热证,以实证为主,阻塞性肺系疾病中医辨证多以虚证为主,且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病、辨证存在不规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精囊炎不育症的论治要点,从中医治疗指征、辨证思考、探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以及针灸、穴位注射治疗等方面提出决策,为男科不育证的中医辨病辨证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医辨治湿疹进行探析。方法:根据自身临床经验,结合文献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对中医辨治湿疹进行探讨。结果:湿疹病因为风、湿、热之邪内侵所致;病机为脾湿内蕴,加之风邪外袭,久郁化热,营卫气血运行失畅而病:湿疹的辨证分型多为湿热内蕴型、脾虚湿盛型和血虚风燥型三型,临床分别以龙胆泻肝汤、参苓白术散及自拟首乌四物汤进行加减治疗。结论:湿疹病程中各阶段均存在风热湿毒的病理变化,故清热、利湿、祛风法是本病贯穿始终的三大治法。此外,酌情运用活血化瘀之法,重视皮损部位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及内外同治,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辨病辨证,探讨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的病因病机辨清湿热毒瘀虚的相互转化关系,探索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辨病辨证治疗慢性咳嗽64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辨病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根据64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及证候特征,实施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及护理。结果临床控制41例,占64.1%;显效13例,占20.3%;有效8例,占12.5%;无效2例,占3.1%,其中1例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1例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总有效率96.9%。结论对慢性咳嗽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及护理,能相互取长补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辨证与辨病的角度出发,试将脾病证治和现代医学中有关疾病作了有机的结合,从而扩大了脾病的证治范围,发展了中医临床医学,这对于脾病的探讨和探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告2例Castleman病,进行分析,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条思路。结果2例均为多中心型,临床呈多部位淋巴结肿大,伴有全身症状及多脏器受累等特征;病理学分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2例经化疗和生物学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Castleman病临床罕见,容易误诊,须与淋巴瘤、浆细胞病等疾病相鉴别。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化疗和生物学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辨病治疗与辩证治,病证结合,是皮肤科诊断治疗的重要方面,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1 辨病治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无论中医西医,辨病治疗的含义大致相同,即根据患病部位的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病状(指症状、体征)特点,辨析诊断疾病,进行治疗以达治愈疾病目的,它是中西医结合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辨病治疗在皮肤科有特殊意义,皮肤科疾病较其它科具有表露、直观、可见的特点。其体征多,往往表现  相似文献   

20.
气虚浊留与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浊阴、浊气、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界定和论述浊的形成机制。继而讨论浊邪、浊病与肥胖、与脂质、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在病理上的联系。最后,通过对临床运用治疗浊病有效验方药物组成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反证浊病与肥胖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故当深入研究阐释浊病的病理机制、病变特点以及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