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1988年,我国工业用盐超过民用盐,致使食盐供应紧张,一些单位和个人乘机把大量非碘盐销到地甲病区。笔者调查了非碘盐冲销基本控制地甲病区采取补碘与未采取补碘一年的村,7~14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和居民地甲病患病率的消长趋势。调查方法和内容选择4个县各1个病村:保障连续供应碘盐的  相似文献   

2.
小张乡是广饶县唯一的碘缺乏病(IDD)病区,30个村,19488口人,1980年地甲病普查平均患病率6.01%,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2.05%,为此,开始推广碘盐进行防治。1985年经省有关专家考核达到基本控制标准。因本县为产盐区,非碘盐冲销病区情况越来越重,造成碘盐滞销,导致患病率回升。为巩固防治成果,确保病区居民需碘量,1988年3月开始,采用统一供应碘盐的方法防治地甲病,1991年4月对病区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地甲病区达标后继续食用1/30000碘盐,以巩固防治成果,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做定点观察,观察点选在丰宁县下庙乡的下庙、上庙两村和宽城县柳树下乡的柳树下、冯杖子两个村。1973年两乡的地甲病患病率分别为10.3%和18.11%。供应碘盐后,居民食用盐有碘率达100%。1984年对新婚妇女及孕妇又采取口服碘油丸的补碘措施。对观察点每年进行一次全民普查,登记建卡,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市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全市有水源性地氟病、碘缺乏病等二种地方病,病人数近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碘缺乏病分布在全市21个乡镇,地氟病分布在7个乡镇。碘缺乏病、地氟病分布广泛,严重的影响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制约经济发展障碍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八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强地病防治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狠抓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全市普及了小包装碘盐,加强了对市盐业公司碘盐质量的监测和食盐市场的监督管理,共查处非碘盐、劣质盐128起,220余吨,罚款7.5万元。刑事处罚1人。发放碘盐供应许可证  相似文献   

5.
一、1988年碘盐加工供应工作取得的成绩1988年,盐业生产、运销单位认真贯彻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确保食盐(包括加碘食盐)供应的一贯方针,在碘盐加工供应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绩。据统计,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应加碘食盐368.69万吨,比上年增长12.45%,病区吃碘盐人数3亿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属低碘地甲病区。自1972年推行1/20000—1/40000比例的碘盐和碘制剂治疗现患以来,患病率从1972年的8.00%,下降到1984年的1.44%。达标后,1985年开始实行1/50000碘盐,为了观察其防治效果,掌握地甲病,地克病消长趋势,选轻、中、重三个病区村25411人进行全面监测,现将三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榆林地区从1974年开始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普遍供应了1/5碘盐,5年后即1979年患病率由原来10.43%下降到2.02%。经验收达到控制区指标。1980年以来,由于大量无碘原盐流入病区,碘盐供应受到冲击、中断,地甲病又明显回升。为了弄清回升的程度,探讨其发病特征与碘盐防治前有无不同,我们于1986年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 一、材料来源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了1974年前和1979年碘盐防治后作过普查的35个村镇为对象;诊断标准、分型分度按1983年中央地办《防治地方病标准规定办法》执行。 二、调查结果 1.病情:见表1。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碘盐碘油胶丸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碘盐及碘油胶丸对昆明地区4个自然村1750人进行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防治。2年后地甲肿患病率分别从9.60%,8.30%,18.90%,23.60%,降至3.23%,3.08%,5.44%,4.92%。尿碘均值升至113.08—200.29μgI/L。结果提示:1、轻病区选用1/10万,重病区选用1/5万碘盐防治地甲肿是可行的;2、贫困山区的重病区除选用1/5万碘盐外还在重点人群加用小剂量碘油胶丸;3、适当增加碘摄入量是防治环境污染地区地甲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紫云县猴场乡,1980年通过调查,属于外环境缺碘引起的地甲病重病区。1980年9月开始供应1/5万加碘盐防治;1986和1987年两年又对全乡育龄妇女和地甲病患者服碘油胶丸治疗,现已基本得到控制并验收。现将防治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83年至1987年7月,在我市大骨节病和地甲病区开展了食用硒碘盐防治大骨节病和地甲病效果观察研究,结果如下:实验组实验前(1983)大骨节病患病率33.1%(158/478),干骺端阳性率11.5%(55/478)实验后(1987)患病率12.4%(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民食盐加碘(USI)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肿大(甲肿)、甲状腺瘤(甲瘤)和甲状腺癌(甲癌)的发病趋势。方法在原碘缺乏病病区县、非病区县中各抽取1个县,再将每类县(市)的乡镇分成2类.一类为自1996年起,食用碘盐覆盖率〉90%、尿碘中位数〉2000μg/L的乡镇(A乡镇),另一类为至2002年食崩碘盐覆盖率仍然〈50%、尿碘中位数〈100μg/L的乡镇(B乡镇)。在2类乡镇中随机各抽取1个调查点.调查并比较USI前、后4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原病区县USI前4种甲状腺疾病年均发病率依次为0.11/10万、0.08/10万、0.42/10万、0,USI后依次为0、0、0.43/10万、0,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非病区县USI后的8年中.A乡镇4种甲状腺疾病年均发病率依次为4.15/10万、0.61/10万、0.31/10万、0,B乡镇依次为0.88/10万、8.93/10万、0.88/10万、0,经X^2检验,两乡镇间甲亢、甲肿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甲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癌均无发病。结论原病区县USI后4种甲状腺疾病年均发病率没有增高:原非病区县贯彻USI后8年内A乡镇比B乡镇年均甲亢发病率增高.甲肿发病牢降低.甲瘤和甲癌的发病率尢改变。  相似文献   

12.
供应碘盐前后六年甲亢病人住院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碘盐前后六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在桃源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情况表明,供碘盐初期的1981年住院治疗率突增到2.47/10万,以后的各年也高于供碘盐前。碘盐对甲亢病人有付作用存在。碘致甲亢也有可能。有必要考虑不同病区的不同碘盐浓度,尤其要考虑在一个县范围内实行病区供碘盐,非病区不供碘盐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碘盐付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977年作者对昆明市郊官渡区的关坡后村;安宁县的小村,龙山进行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地甲肿)普查。从1981年开始持续供应1/5万碘盐,总结其防治效果,1988年对上述地区再次进行了地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严重缺碘病区,推行碘盐防治措施后,1983年已达标,并在碘盐浓度上做了些调整,为探讨现行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于1985年在全省各病区县、市建立了地甲病病情监测点,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阳新县地处鄂东南,是地甲病区。自1981年供应1/50000碘盐,监测结果碘含量范围4.29—56.04PPM,平均值16.8PPM。地甲病患病率由1981年的8.81%下降到1985年的2.47%;肿大率由1981年的12.51%下降到1985年的9.07%证实全民普服碘盐,是防治地甲病有效办法。统计分析各型、度患病率变化,以弥漫型和Ⅲ°  相似文献   

16.
食鲜菜与腌菜尿碘甲状腺肿大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县地甲病区水碘均值为2.70μg/L。1980年开始实行供应加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由6.75%下降1.28%。这次调查根据我县供应碘盐后,三个病区乡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食鲜菜人群与食腌菜人群的尿碘值进行检测,并对甲状腺肿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加强到着碘盐卫生监督把好市场索证及销售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市是碘缺乏病病区,全市有400万人口,每年调入我市碘盐7500吨,人均摄入碘盐每年约6kgo为了更好地、全面地监督到着碘盐卫生质量和浓度,把住市场销售环节,我们从1996年开展了到着碘盐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天水市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 ,80 %的乡镇均有发病 ,5 0 %的农村人口受到威胁。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向病区群众投服碘化钾片 ,70年代起推广食盐加碘 ,1993年在全市范围普遍供应碘盐。为了解全民供应碘盐前后对儿童智力的影响程度 ,于 2 0 0 1年对天水市的重病村儿童智力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2年选取秦城区李子乡和北道麦积乡的 5所小学 7~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2 0 0 1年仍以上述 5所小学的 7~ 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1.2 调查方法 智力测验使用联合型瑞文测验图谱 (中国农村版 ) ,以 35人…  相似文献   

19.
那坡县是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地甲病)的重度流行区,1965年调查报告,该县百合乡百南片和城厢乡地甲病患病率分别为57.9%和33.09%。1966年元月在城厢乡试点供应100ppm 碘化食盐进行防治,四个月后,在全县推广。1978年改为供应50ppm 碘化食盐,1980年至今持续供应25ppm 碘化食盐。为了总结该地持续供应碘盐十七年来地甲病和地方性克汀病(以下简称地克病)的防治效果,1983年5—6月我们再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将资料整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特别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病区居民,普遍供应碘盐。近二、三十年来,一些坚持供应碘盐的地区,如陕西、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的地甲肿,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和消灭”的要求。但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包括那些已经达到“基本控制和基本消灭”要求的,省、市内的某些局部地方,仍有一定程度地甲肿流行,而且有新的克汀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