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腹泻病症候群信息的来源与构成,描述不同腹泻病症候群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探讨腹泻病症候群数据应用于肠道传染病预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监测医院腹泻病相关门(急)诊(肠道门诊、内科、儿科、传染科等)、辅助检查科室(大便常规)急性腹泻病症候群相关资料,分析综合医院门诊病例急性腹泻症候群的分类、来源和时间分布特征,选择与肠道相关传染病有相似趋势的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探讨急性腹泻症候群数据应用于肠道传染病预警监测的可行性。结果门诊腹泻病症候群症状信息主要包括稀便(81.88%)、黏液便(8.54%)、水样便(7.73%)、血便(1.85%)。门诊病例症状信息、大便常规检查阳性信息与肠道相关传染病的时间分布趋势类似。对三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门诊病例症状信息中的稀便与大便常规检查阳性结果信息和该医院报告的细菌性痢疾有较好的相关性(r=0.690,P﹤0.01;r=0.623,P﹤0.01);大便常规检查阳性结果与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607,P﹤0.01;r=0.612,P﹤0.01)。结论综合医院门诊的腹泻病症候群信息可应用于肠道传染病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浦东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数据,揭示监测数据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方法 分析数据源来自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浦东症状监测系统中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数据,以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作为参照,在数据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比较症状监测前后期的数据变异性与上报滞后时间来评价数据质量及稳定性.结果 监测显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序列于9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具有周末效应及节假日效应,与ILI监测数据同一天的相关性最佳(r=0.596,P<0.05).监测前期(2010年5月1日至7月31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ILI监测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0.058,P>0.05);而在监测后期(2010年8月1日至10月31日),两者时间趋势一致,同一天的r值达到0.798(P<0.05).分析数据的变异性发现监测后期数据变异性小于前期,同时监测后期的数据上报质量高于前期.综合与参照序列的相关性、数据变异性及报告质量分析,提示症状监测系统后期的数据稳定性高于前期.结论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数据在监测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趋于稳定,在设计针对大型活动的监测系统时应该预留足够的试运行期,并在选用短基线预警模型时应考虑监测数据存在周末与节假日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电子信息系统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中的运行效果,探讨流感样病例监测新模式.方法 在长沙市两家哨点医院中的一家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中采用电子信息系统收集监测门诊信息和流感样病例(ILI)信息,在另一家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中继续实行手工登记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年第6周-2015年第5周两家医院的IL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工登记时期与HIS过渡时期两家哨点医院ILI%差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手工报表时期与HIS正式运行时期两家哨点医院ILI%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S过渡时期与HIS正式运行时期ILI%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S操作简单,数据客观,利用HIS收集和报告ILI信息的方式必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报告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泰州市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动态,探索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和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AURI),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病例资料;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20份流感样病例标本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结果 2013年泰州市流感哨点医院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ILI)7 326例,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病例30 649例,分别占门诊相应科室病例总数的5.6%和23.4%。120份流感样病例(ILI)标本检出阳性率57.5%,以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夏季肺炎链球菌和鼻病毒占优势,冬季肺炎链球菌占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原检出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链球菌、鼻病毒、腺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是泰州市流感样病例的主要病原体,随着季节、月份、人群年龄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监测模型,为控制流感在医疗机构内传播,缩短区域流感流行发现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每年1—6月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诊疗数据,以2015—2017年每年1—6月流感样病例数为参考值,采用Farrington算法建立预警模型预测2018年1—6月流感样病例数及波动范围,并用2018年1—6月临床诊断流感病例数据评价模型准确性和及时性。结果 预警模型以95%置信区间为阈值,超过阈值则发出预警信号。2018年1—6月共发出预警信号26次,其中2018年1月集中发出22次预警信号,流感流行期间出现连续2~5 d的预警信号。预警信号自推后2日时,预警日与非预警日流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15)。结论 Farrington算法适用于医院儿科ILI预警系统的建立,并能比疾病诊断提前预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系统的运作情况及其监测质量.方法 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龙岗区2011年1月~2013年7月的流感监测数据整理为数据库,从系统的代表性、真实性、稳定性、时效性等方面评估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结果 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数据由综合医院、社康中心、学校的症状监测数据和病原学监测数据组成,龙岗区和深圳市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ILI%)的流行趋势高度一致(r =0.83,P<0.001),哨点医院报告的ILI%和病毒核酸检出率高度相关(r=0.71,P=0.001),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发现流感暴发疫情的时间相对较深圳市暴发疫情系统较早(中位数为1d);在剔除寒暑假数据的影响后,哨点医院和学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高度相关(r =0.86,P<0.001).结论 龙岗区流感监测系统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稳定性,监测数据基本可靠,但受系统收集信息的制约,难以发现流感的暴发和流行,现有流感监测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动态,为及时预警流感活动强度和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第1周-2012年第52周株洲市流感监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数据,分析流感样病例(ILI)占门诊病例的百分比(ILI%)、病毒分离率及流感病毒各型的变化规律。结果株洲市2011年第1周-2012年第52周共报告ILI 23 045例,ILI%为4.06%;共采集1 390份ILI咽拭子,流感病毒分离率为16.76%,其中B型流感病毒占阳性标本的65.24%。结论 2012年各周ILI%均低于2011年,提示2012年流感病毒活动较2011年减弱;ILI%与病毒分离率之间正相关(r=0.398,P=0.004),ILI%的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当地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和分析无锡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2个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系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建立无锡市发热呼吸道监测预警限值,评价监测系统在流感暴发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 对2005-2010年无锡市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法建立预警上限值,分析其对流感暴发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和SARS预警监测数据即急性(发热)呼吸道疾病(ARI)显示2个监测数据均有3个明显的高峰,分别是2006年第11 ~ 14周、2009年第33 ~ 36周和2009年第46~48周,两条移动平均线趋势基本一致;病原学监测显示每年的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峰与ILI和ARI高峰期相吻合,2006年主要是B型的暴发流行和A(H1N1)亚型的散发为主,而2009年8、9月份出现4种毒株共同检出的现象,但逐渐被新出现的甲型H1N1毒株代替.EWMA预警结果显示,ARI和ILI 2种监测数据在2005年第47周、2006年第11 ~13周、2009年第11周、33 ~34周、36周、46周均出现预警,这与无锡市2005-2010年期间流感暴发疫情监测情况一致.结论2个监测系统同时出现的预警信号和实际流感暴发疫情基本吻合,利用EWMA法对多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比对单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更加科学和可靠,在流行时间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CDC试点实施了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对流感样病例(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开展主动监测和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鉴定。在2019年172例ILI中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型、H3N2亚型和B/V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81%、14.53%和30.55%,新甲型H1N1型的流行高峰为第一季度。肠道病毒/人鼻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6.40%,高峰在第三季度。腺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4.65%,高峰在第二季度。人类冠状病毒OC43型2份、HKU1型和NL63型各1份、229E型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7.44%,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9.88%;1 447例SARI病例也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型、H3N2和B/V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46%、1.73%和0.30%,新甲型H1N1型流感流行高峰也为第一季度,检出阳性率为17.50%。肠道病毒/人鼻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2.97%,高峰在第一季度。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3.25%,军团菌检出阳性率为1.04%。检出人类冠状病毒229E型5份、OC43型10份、HKU1型7份、NL63型6份;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不仅发现了个别少见的新发传染病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同时也初步掌握了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趋势。近年来,通过逐步增加监测哨点医院,不断改进监测方法,尤其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在全市推广了基于医院HIS系统的监测信息上报系统,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网络,为开展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主动监测预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北京市丰台区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及质量。方法通过开展专项调查及访谈,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ILI监测系统的数据质量、可接受性、敏感性等基本属性进行评估。结果 81.91%的医务人员能准确说出ILI的完整病例定义;96.55%的监测单位诊室设置符合要求,且ILI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的收集来源一致;不同门诊ILI数的收集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监测单位全年无漏报情况发生;访谈人员中,有94名(100%)医务人员认为病例定义简单易懂,27名(28.72%)医务人员认为监测增加了工作量,15名(15.96%)医务人员出现过错登误登的情况,88名(93.62%)医务人员认为监测工作可接受,88名(93.62%)医务人员认为监测工作防控意义大;哨点医院ILI%的时间分布与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r=0.298,P0.05)及聚集疫情(r=0.446,P0.05)的时间分布基本一致。结论丰台区ILI监测系统有较好的可接受性、敏感性,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可接受性需通过改进监测手段及加强培训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1年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011年7家Ⅰ类监测医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7家监测医院门诊监测科室共接诊病例1 634 718例,其中流感样病例40 099例,占病例总数的2.45%;发热肺炎病例3 504例,占病例总数的0.21%,占流感样病例的8.74%。入院病例48 409例,其中发热肺炎病例1 905例,占住院病例总数的3.94%,占门诊病例总数的0.12%。2011年累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例,其中1例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结论深圳市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敏感性良好。如果将目前流感监测系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有机结合,构建一个新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监测系统,对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卫生保障为背景,以医疗机构为数据源,探讨建立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和早期预警的方法.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嵌入模块,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1家医院就诊患者的相关症状,通过浦东新区卫生信息网导入症状监测系统数据库进行资料分析;并采用累积和预警模型和绝对值预警方法探测报告数异常情况.结果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期间,监测目标病例共计105352例,以发热呼吸道和腹泻症候群最为常见,东方医院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监测期内系统总共发出191条预警信号,信号数最多的是发热呼吸道和腹泻症候群,最少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信号强度以1级为主.结论 笔者等成功建立了浦东新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并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on the reduction of the risk of outpatient visits for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URI)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METHODS: The data for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consisting of 1729 people aged 65 years or older, were drawn from Taiwan's 2001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This survey data was then linked with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laim data for December 2001 to November 2002. Survival analysis of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isk of URI outpatient visits in elderly people vaccinated with the influenza vaccine and those not vaccinated during a year-long study period since the influenza season began. To adjust for potential self-selection bias, we used propensity score metho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s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being vaccinated from a logistic regression of spatial random effect. Propensity score group 1 (PSG 1) were those with a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being vaccinated lower than 0.5, and PSG 2 were those with a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being vaccinated of 0.5 or higher. RESULTS: The overall vaccination rate was 50%.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vaccinated wa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outpatient visits for URI before the influenza season began (odds ratio (OR) 1.0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4-1.10). Our first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being vaccinate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isk of URI outpatient visits in PSG 2 during the 1-year study period (hazard ratio 0.89; 95% CI 0.81-0.97). Separate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being vaccinated reduced the risk of URI outpatient visits for both PSG groups during the first 3 months of the study period. CONCLUSION: Being vaccinated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outpatient visits for URI among the elderly during the influenza season.  相似文献   

14.
Influenza: pathogenesis and host defen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y does influenza virus variously eventuate in mil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acterial pneumonia, or rapidly fatal viral pneumonia? The depth of infection is important. So is competence of immunologic effectors--local antibody (secretory IgA) for preventing URI, systemic antibody for preventing pneumonia, and cellular immunity for recovery from either.  相似文献   

15.
Sebastiani P  Mandl KD  Szolovits P  Kohane IS  Ramoni MF 《Statistics in medicine》2006,25(11):1803-16; discussion 1817-25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epidemic, the growing fear of an influenza pandemic and the recent shortage of flu vaccine highlight the need for surveillance systems able to provide early, quantitative predictions of epidemic events. We use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s to discover the interplay among four data sources that are monitored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By integrating these different data sources into a dynamic model, we identify in children and infants presenting to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respiratory syndromes an early indicator of impending influenza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ur finding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modelling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data collected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suggest that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s could be suitable modelling tools for developing epidemic surveilla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州市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情况,并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福州市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福州市医疗机构共报告44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其中包括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例甲型H1N1流感和1例H3亚型流感,排除甲型流感、乙型流感、SARS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38例;4—6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90.91%;病例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城乡接合部的晋安区、闽侯县和仓山区;报告病例男女比例为1.32∶1;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家务、学生和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我国现行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仍需继续完善,应进一步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为早期发现SARS、人感染禽流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符文华  陈叶  白杉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9-1380
目的利用现有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探讨流感早期预警指标及其在2009年甲型流感大流行中的预警效果。方法选用沈阳18所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既往监测数据,采用控制图法,建立预警线,对2009和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进行拟合,并结合新甲型H1N1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其早期预警效果。结果控制图法显示,ILI%较病原学监测和大疫情数据提前1周超过警戒线,ILI%趋势于新甲型H1N1疫情、流感病毒检出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ILI%作为流感活动的监测指标较为可靠,控制图法可作为流感大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钱燕华  石平  何恩奇  邵洁  孙纳  祖荣强  孙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78-3680,3682
目的利用已有的非典预警及流感样病例两个症状监测系统,建立无锡市流感监测预警基线值,评价其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无锡市非典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2009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两个系统和不同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ILI%)自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前1个月就出现上升趋势;非典预警监测系统中发热呼吸道病例门诊就诊率高于2007、2008年同期水平(P﹤0.001),在出现本地病例前1周就出现上升趋势。控制图法显示,2009年流感疫情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不同阶段流行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两个监测系统2009年预警信号和实际甲型H1N1流感疫情基本吻合;移动平均回归法预警甲型H1N1流感暴发较控制图法在流行时间上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usefulness of work and school absenteeism surveillance as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influenza. In particular, time trends in daily absenteeism rates collected during the A(H1N1)2009 pandemic are compared with weekly incidence rates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obtained from the Belgian Sentinel General Practitioner (SGP) network. The results indicate a rise in absenteeism rates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influenza epidemic, suggesting that absenteeism surveillance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early warning of influenza epidemics. To convincingly conclude on the usefulness of absenteeism data for early warning, additional data covering several influenza season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