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快速肺静脉起搏方法制作家兔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64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通过开胸植入食道调搏电极但不起搏,实验组通过开胸植入食道调搏电极(程序刺激与Burst刺激相结合)刺激肺静脉建立家兔急性房颤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高频率起搏刺激左心耳建立家兔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方法。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n=10)为假手术组,经胸骨左缘处进入胸腔,暴露并剪开心包,于左心耳缝合固定双极电极但不刺激;实验组(n=10)家兔缝合固定双极电极同对照组,并予以刺激(800次/min)左心耳,每天持续4h,连续30d。术后定期监测刺激、房颤的发生情况、同时测定起搏前及房颤发生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均完成了实验,术后第7天,7只(7/10)家兔发生房颤,2周时共有8只(8/10)发生房颤并能稳定维持(与对照组比较,P〈0.01),30d时仍示房颤,其余2只(2/10)家兔至30d时仍呈起搏心律,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不良,与基础状态相比有显著意义;对照组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结论长期高频率刺激家兔左心耳是建立慢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张力异常介导的急性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方法:将16只家犬分为三组:对照组(n=4),右侧星状神经节(RSG)组(n=6)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组(n=6),测定心房和肺静脉不同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RSG刺激显著增加右心房(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刺激显著增加左房(L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与刺激时相比,RSG切除显著降低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切除显著降低LA、LSPV、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电刺激同时快速心房起搏6h可成功建立交感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星状神经节电刺激使心房和肺静脉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显著升高,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去星状神经节支配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闭胸法建立猪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7只小型中国家猪安置埋藏式体外磁铁控制的高频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右心房2周。起搏前及起搏2周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房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结果 6只猪完成实验,快速起搏前所有猪均未能用心房程序刺激及Burst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15min),起搏2周后,5只(83.3%)可经程序刺激或Burst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其平均持续时间为(22.13±8.10)min。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快速起搏后猪心房收缩末期面积显著增大(左房:744.3±29.9mm2 vs 573.1±14.9mm2;右房:677.9±26.3mm2 vs497.9±12.2mm2,P〈0.05)。结论 2周的快速右心房起搏可成功建立猪的慢性持续性房颤模型,该方法具有房颤诱发率高、临床模拟性好,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5.
消融犬心脏脂肪垫对电刺激诱发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消融犬心脏脂肪垫对电刺激诱发房颤的影响.方法:选用22只犬麻醉后经正中开胸(2只于开胸后不久死于室颤)暴露主动脉根部和上腔静脉中部的第三脂肪垫(SVC-AO FP)、右肺静脉脂肪垫(RPV FP)及下腔静脉、左房交界处脂肪垫(IVC-LA FP).采用7F大头导管消融脂肪垫.分别测定基础状态下、脂肪垫消融后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不应期离散度(dAERP)及肺静脉有效不应期(PVERP).分别从左上肺静脉采取S1S1、S1S2两种诱发方案,在基础状态下及脂肪垫消融后分别诱发房颤.结果:(1)脂肪垫消融后与基础状态下比较:AERP自(137±16) ms 延长至(147±16) ms;dAERP自(17.0 ±4.6) ms 缩短至(12.0 ±4.3) ms;PVERP自(131±14) ms 延长至(141±9) ms, 消融后与基础状态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消融后以S1S1或S1S2 刺激方案再次诱发房颤,S1S1 平均起搏周长自(173±25) ms缩短至(145±21) ms,起搏周长消融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1S2刺激未能诱发.结论:消融犬心脏脂肪垫影响肺静脉和心房的电重构,不利于房颤的诱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肾交感神经对犬心房基质和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影响。方法:13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犬)和消融组(6只犬),对照组犬快速心房刺激(800次/min)7h,每小时中断一次监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房颤诱发。7h刺激前、后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消融组犬先行双侧经皮介入肾动脉消融,喂养6周后心房快速刺激、AERP监测和房颤诱发同对照组。肾动脉消融前、6周后、7h刺激后分别取静脉血检测AngⅡ及醛固酮水平。两组犬取心房和肺静脉组织,检测神经分布密度、Cx43蛋白和心钠肽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消融组在心房快速刺激后AERP均明显缩短,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快速刺激7h后,对照组房颤诱发平均时间及平均次数均明显高于消融组;消融组右心房心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g/mg)[(220.5±37.6)比(164.4±22.0),P=0.02];消融组犬左心房、右心房和肺静脉Cx4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52,0.63,0.87比1,1.05,1.91,P<0.05)。结论:肾去交感神经可降低短时心房快速刺激房颤的诱发,其机制可能与肾去交感神经后心房基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涛  贾玲 《中原医刊》2009,(5):55-56
目的探讨左房快速起搏对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序刺激,快速起搏左房的方法建立心房颤动模型,在起搏前及起搏后4h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进行测定,并进行房颤诱发,记录房颤发生率。结果在起搏4h或诱发房颤下与窦性心律相比各部位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起搏时间延长,房颤的诱发率也增加(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引起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心房快速起搏所致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奥美拉唑组、生理盐水+起搏组和奥美拉唑+起搏组。其中生理盐水+起搏组和奥美拉唑+起搏组,分别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奥美拉唑后,以最快的心房1:1起搏频率(500次/min-600次/min)行快速心房起搏3h,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0.5h、11h、1.5h、2h、2.5h和3h测定基础刺激周长分别为200ms和150ms时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并分析AERP的频率适应性。结果: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或奥美拉唑,AERP和其频率适应性无显著改变。心房快速起搏使生理盐水+起搏组的AERP200-AERP150较起搏前显著缩短(P〈0.05),频率适应性的指标(AERP200-AERP150)/50ms显著缩短(P〈0、01)。而奥美拉唑+起搏组的AERP和频率适应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奥美拉唑对心房不应期无直接影响,但可有效防止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比格犬和杂种犬制作的右心室快速起搏至房颤模型,选择出表达更加稳定的房颤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杂种犬与比格犬各8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8只杂种犬分为2组,每组4只,记为杂种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实验组;将8只比格犬分为2组,每组4只,记为比格犬对照组与比格犬实验组.各实验组在X线透视下,经颈外静脉将1条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连接心室起搏电极与起搏器,起搏器埋于右侧颈部皮下.以240次/min快速起搏心室,送回动物房饲养.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电生理指标,处死,快速取出心脏,测定心脏重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比格犬在心率,心脏系数,左心室内压这几个指标中与杂种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格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对照组心房不应期无明显差别;杂种犬实验组右心室快速起搏后心房不应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格犬实验组右心室快速起搏后心房不应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格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对照组比较,房颤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格犬较杂种犬在右心室快速起搏至房颤模型中表达稳定,效果明显,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快速起搏组及螺内酯组各10只。经颈内静脉将心房电极置入右心房。分别测量起搏开始前、起搏开始后1h、2h、4h、6h、8h分别记为(P0、P0、P2、P4、P6、P8)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和AERP150)。结果快速起搏组在不同基础刺激作用下AERP缩短,AERP200-AERP150频率适应性不良,P。与起搏前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AERP缩短较快速起搏组减轻,频率适应性得以维持(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  相似文献   

11.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刘金刚 《黑龙江医学》2009,33(6):412-415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cryoablation)隔离肺静脉;33例患者采用Lasso导管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的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结果成功率:冷冻消融组为33.33%;CARTO组为90.9%。手术时间:CARTO组较冷冻消融组,手术时间延长,CARTO组手术时间为(325±79)min;冷冻消融(205±72)min,P<0.05。X线曝光时间:CARTO组较冷冻消融组,曝光时间缩短,CARTO组(43±16)min;冷冻消融为(55±18)min,P<0.05。并发症:冷冻消融无并发症;CARTO组出现2例心脏压塞;另有1例患者术后第2d出现脑栓塞,经药物治疗后,肢体障碍完全恢复。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及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均安全有效。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的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electricalstimulation,ES)合谷穴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14只成年犬,麻醉后双侧第4肋间开胸,随机分为2组:7只犬单纯行心房快速起搏6h为对照组;7只犬行心房快速起搏6h中同时结合ES为实验组。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ERP)和心房颤动诱发窗口(atrialfibrillationwindowofvulnerability,AFWOV)。结果对照组中,心房快速起搏6h导致各部位ERP逐渐降低,ERP离散度、AFWOV逐渐升高;ES实验组中,给予ES后抑制了心房快速起搏6h所导致的ERP、ERP离散度和AFWOV的变化。结论ES可抑制心房颤动的急性电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房颤)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n=37)仅给予胺碘酮治疗,Ⅱ组(n=42)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及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结果在转复成功率和减少房颤复发(随访6个月)方面Ⅱ组明显优于Ⅰ组(59.45%vs 73.80%,26.08%vs 15.38%)(P〈0.05);左心房直径Ⅱ组治疗6个月后为(39.4±0.42)mm,12个月后为(33.5±0.50)mm,与治疗前[(46.7±0.53)mm]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在药物或电复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l拮抗剂(AT1)厄贝沙坦可以提高房颤的转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合并缓慢性心率失常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天3次,对照组加服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心律失常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2个月,共有7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患者失访,对照组有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24 h平均心室率分别为(53.00±3.37)次/min、(56.40±5.11)次/min,较治疗前(49.31±2.46)次/min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双向调节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对患者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中消融组56例,药物治疗组4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左房大小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4.6±2.3)个月,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47例,成功率为83.9%;药物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22例,成功率为48.8%,消融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房大小相似,药物治疗成功组患者左房内径虽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成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较术前及药物治疗成功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有较高的窦律维持率,能更有效逆转左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房颤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房颤动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T3、T4水平及H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时间为(127.69±25.34)d,观察组心房颤动转复时间为(36.77±8.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复律药物可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缩短心房颤动的转复时间,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物对高心室起搏比例合并高血压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合并高血压病2级且心室起搏比例〉70%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贝那普利组:36例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洛汀新)10mg/d口服降压;氨氯地平组:36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5mg/d口服降压。观察术后13月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房颤、脑梗塞及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3月的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术后13月贝那普利组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有6例,氨氯地平组有14例,贝那普利组较氨氯地平组心力衰竭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氨氯地平组患者的术前左房内径为34.38±3.02mm,术后13月为38.25±6.71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患者术后13月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氨氯地平组(35.27±4.64mm vs 38.25±6.71mm,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相对减少高心室起搏比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高位室间隔起搏中的应用。方法对有植入永久起搏器适应证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22例用主动螺旋电极植入右室高位室间膈(高位室间隔组)。20例用被动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右室心尖组)。记录2组术中术后各项参数、心电图QRS波宽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室间膈组电极植入15min后较植入即刻的起搏阈值明显下降[(0.71±0.11)vvs(0.97±0.13)v,P〈0.05]。起搏的QRS波时限较心尖部变窄[(124.77±11.35)msvs(149.28±12.51)ms,P〈0.05]。术后1、3个月随访2组的起搏阈值、阻抗、感知无差异。结论初步证明使用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高位室间隔起搏是稳定、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