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厌氧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用API 20A试剂盒对耐氧试验阴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菌类型及厌氧菌耐药情况。收集6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1例脓液标本均培养分离出细菌,其中单纯需氧菌感染6例(9.8%),单纯厌氧菌感染7例(11.5%),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48例(78.7%)。厌氧菌感染总例数为55例(90.2%),共分离出 81株厌氧菌。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阳性厌氧菌为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疮疱丙酸杆菌(Pemphigus propionbacterium),上述3类革兰阳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阴性厌氧菌为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上述两类革兰阴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甲硝唑、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4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达到81.3%。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性感染,其中厌氧菌占有较高比例,厌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文斌 《中原医刊》2003,30(14):F002-F002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溃烂面感染细菌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口腔粘膜溃烂面细菌进行需氧菌、厌氧菌的同步培养 ,同时采用抗需氧菌与抗厌氧菌药物配合治疗 ,一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口腔粘膜溃烂处以厌氧菌、需氧菌混合感染为主 ,达 94 2 9%。试验组抗需氧菌及抗厌氧菌配合治疗 ,一周内痊愈率达 85 71%;而对照组未采用抗厌氧菌及抗需氧菌药物配合治疗 ,一周内痊愈率仅为 42 86 %。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经 χ2 检验 ,χ2 =14 ,P <0 0 0 5 ,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极显著。结论 :口腔粘膜溃烂面的感染以厌氧菌、需氧菌混合感染为主 ,采用抗厌氧菌及抗需氧菌药物配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外科常见病,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标本在做一般需氧培养时,有部分标本不能检出致病菌或只检出部分需氧菌,而将厌氧菌漏掉,常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厌氧菌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近1 a来,我院细菌室对高度怀疑有厌氧菌感染和需氧培养未检出致病菌的4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分别进行了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中使用厌氧菌检测技术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厌氧菌以及需氧菌培养,对耐氧试验阴性菌株鉴定,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厌氧菌耐药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类型。结果单纯厌氧菌感染6(12.00%)例、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39(78.00%)例,厌氧菌感染44(88.00%)例,最多的革兰阳性厌氧菌为双歧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疮疱丙酸杆菌,同时对阿莫西林、头孢西丁未出现耐药菌株,最多的革兰阴性厌氧菌为普雷沃菌属、卟啉单细胞菌属,对阿莫西林、头孢西丁、甲硝唑未出现耐药菌株。结论混合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最多,进行厌氧菌的药敏试验、培养在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879-880
目的 探讨80例外科腹部感染患者脓性标本厌氧菌的菌种分布,疾病类型与厌氧菌感染的关系及耐药性状.方法 采用抽气换气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归类及药敏检测.结果 66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82.5%,其中单纯厌氧菌和需氧菌检出率,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7.3%和33.3%,混合阳性占39.4%.药敏检测以氯霉素、林可霉素、灭滴灵最敏感.结论 检出的厌氧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60.7%(34/56),需氧菌中同样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60.6%(40/60),腹部感染患者常表现为一个病灶中除可能出现多种厌氧菌外,并常与需氧菌同时存在,以膈下脓肿患者最多见为100%(6/6).厌氧菌对抗菌药物有较稳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报告75例腹部脓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63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4.0%,其中厌氧菌百分比为85.7%,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71.4%;共检出细菌159株,包括需氧菌64株、厌氧菌95林,其中以大肠杆菌和脆弱群拟杆菌为最多见。提示厌氧菌感染在腹部脓肿中占有重要地位,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是其特点之一。在抗生素选用上,应以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与甲硝唑合用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纯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标本病原菌及耐药状况。方法在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术中,用注射器于患处部无菌抽取标本,而后做需氧和厌氧培养。对只在厌氧环境生长的专性厌氧菌按参考文献和有关资料生化反应定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酯糖扩散法,按Sutter 1975年制定的标准判断结果,需氧菌分离按常规进行。结果32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30例,共检出48株细菌,总检出率93.8%,厌氧菌占47、9%,需氧菌占52.1%。厌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灭滴灵和氯霉素对绝大多数厌氧菌敏感,次为氨苄青霉素。结论胆囊感染患者病原菌的种类较多,厌氧菌对抗菌药物有较稳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大量国内外资料及细菌药敏试验显示,控制厌氧菌感染,以甲哨唑效果最好,而控制需氧菌感染,则以庆大霉素效果最佳。去年,我科将庆大霉素与甲哨唑联合使用,以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急性阑尾炎患儿感染厌氧菌的种类、需氧菌种类的变化、各种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以及厌氧菌感染与病程及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抗感染的治疗疗效、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之间行手术治疗且病检结果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10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抽取脓液及时送检进行厌氧菌、需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厌氧菌培养结果以脆弱类杆菌为主,其主要对甲硝唑、替硝唑及奥硝唑敏感,发病时间大于48h厌氧菌感染率升高;需氧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新出现产CRE的大肠埃希菌,其主要对三代头孢类及碳青霉烯类敏感。结论厌氧菌感染以拟杆菌为主,病程越长,厌氧菌感染率越高,并且坏疽性阑尾炎厌氧菌感染率最高;需氧菌的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并且需氧菌变异菌株的数量及病原菌的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在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早期有效抗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2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分布及感染来源。对病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培养采用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种模式。结果 24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总计检出病原菌502株,其中需氧菌211株(42.03%),厌氧菌116株(23.11%),需氧-厌氧菌175株(34.86%)。牙源性感染检出细菌以厌氧菌及需氧-厌氧菌为主;腺源性感染检出细菌以需氧菌为主。检出前5位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普氏菌、溶血链球菌与梭杆菌。主要检出菌对呋喃妥因、四环素、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下。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低于30%。厌氧菌及需氧-厌氧菌对呋喃妥因、甲硝唑、四环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低于30%。感染部位前两位的是颊间隙63例(25.61%)、咀嚼肌间隙75例(30.49%)。超过70%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为牙源性感染。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部位以颊间隙和咀嚼肌间隙为主。感染来源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感染细菌类型多样,兼具需氧及厌氧菌且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治疗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0例外科腹部感染患者脓性标本厌氧菌的菌种分布,疾病类型与厌氧茵感染的关系及耐药性状。方法采用抽气换气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归类及药敏检测。结果66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82.5%,其中单纯厌氧菌和需氧菌检出率,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7.3%和33.3%,混合阳性占39.4%。药敏检测以氯霉素、林可霉素、灭滴灵最敏感。结论检出的厌氧茵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60.7%(34/56),需氧菌中同样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60.6%(40/60),腹部感染患者常表现为一个病灶中除可能出现多种厌氧菌外,并常与需氧菌同时存在,以膈下脓肿患者最多见100%(6/6)。厌氧菌对抗菌药物有较稳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感染性胆管病人胆汁中细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箱,用抽气换气靶粒催化耗氧法造成厌氧环境,对178例胆管疾病病人胆汁进行了厌氧菌与需氧菌分离培养.结果 178例病人胆汁中有120例呈细菌培养阳性(67.4%),其中纯厌氧菌和纯需氧菌阳性率分别占7.3%和9.0%,混合阳性率占51.1%. 共检出细菌株301株,其中厌氧菌占55.8%,需氧菌占44.2%.结论 胆管感染病原菌中,厌氧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混合感染多见,提示厌氧菌在胆管疾病感染中占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儿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物敏感试验情况。方法95例慢性鼻-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的小儿行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在鼻窦内窥镜下用消毒棉拭子取上颌窦口和后组筛窦口的分泌物,分别进行细菌的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89份标本有细菌生长,所有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3.7%,其中需氧菌86株,厌氧菌28株。95例患儿需氧菌感染81例,厌氧菌感染52例,混合感染44例。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需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厌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是甲硝唑。结论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以需氧菌感染为主,细菌感染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较大,对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抗菌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 腹部外科的感染性疾患是常见病。随着厌氧菌培养方法和技术的提高,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才被重视。现就厌氧菌在腹部外科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述。一、人体厌氧菌的分布、分类与发病率正常人在消化道均有大量的厌氧菌寄生,它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菌群相对平衡,对人无害甚至有益。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或应用抗需氧菌抗生素时久,均有利于造成厌氧菌感染。正常人体厌氧菌的分布情况大致是:口腔中唾液的厌氧菌与需氧菌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外科常见病 ,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标本在做一般需氧培养时 ,有部分标本不能检出致病菌或只检出部分需氧菌 ,而将厌氧菌漏掉 ,常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 ,因此厌氧菌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近 1a来 ,我院细菌室对高度怀疑有厌氧菌感染和需氧培养未检出致病菌的 4 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 ,分别进行了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培养基制备1.1.1 普通血琼脂平板和伊红美兰血琼脂平板 按常规要求制备。1.1.2 厌氧血平板 在普通血琼脂平板内加入维生素 …  相似文献   

16.
张继民  尹立新 《吉林医学》1993,14(4):210-211,213
为探讨腹内感染的细菌学规律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我们对16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细菌学研究,包括需氧及厌氧的细菌培养及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提示:腹内感染的病原菌均为消化道的正常菌群,需氧菌以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庆大霉素的有效率为87.4%,厌氧菌以脆弱群拟杆菌为主,对甲硝唑的有效率为100%。因感染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故应以庆大霉素加甲硝唑为治疗腹内感染的常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刘海湘 《大家健康》2016,(8):171-171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鉴定与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的抗菌药体的选择进行分析。方法:以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的液体进行化验鉴定,并对药物敏感进行试验,诊断病因的类型以及厌氧菌的使用情况。结果: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液体全部分离细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35例,厌氧菌感染为10例,单纯的感染为5例,单纯的需氧菌感染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通常是需要压氧菌混合病原感染,其中厌氧菌的比例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胆囊结石胆汁需氧菌厌氧菌及L型菌的培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7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111株,其中需氧菌26株、厌氧菌3株、L型细菌株;且以两各皮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总检出率94.9%。表明胆吉石患者同时做需氧菌、厌氮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能显著提高高原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和自的抗菌谱不同,3种细菌同时培养对临床准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病原菌群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厌氧培养箱,用抽气换气钯粒催化耗氧法造成厌氧环境,对65例中耳炎病人中耳分泌物进行厌氧菌及需氧菌分离培养。结果65例病人中,有62例检出病原菌,总检出率为95.4%。其中纯厌氧菌和纯需氧菌分别为20.0%和35.4%,两者混合为40.0%。厌氧菌和需氧菌检出率分别为75.4%和60.0%。共检出细菌109株,厌氧菌和需氧菌各占45.0%和55.0%,平均每份阳性标本含菌株1.76株。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感染病原菌中以需氧菌多见,但同时厌氧菌也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混合感染多见。表明厌氧菌感染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妇产科手术后的感染,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常规,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特点以及相互协同作用等,选择单独或联合用药.窄谱抗生素可用于改变细菌的协同作用.因此,单独用抑制需氧菌或抗厌氧菌抗生素皆可获得同样效果.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格应用指征.对一般感染有效且副反应小的广谱抗生素,包括抗厌氧菌的甲硝哒唑,主张用1~3天短疗程,高浓度的冲击给药法.要严格应用指征,不可滥用,以免造成药物的浪费和医源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