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常见病 ,如不及时诊治 ,致残率较高。为提高RA的诊断率 ,我们选择本院 85例RA、5 9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和 40名健康人 ,检测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与类风湿因子 (RF)并进行比较 ,分析其对RA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1.对象 :RA患者 85例 ,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拟订的RA分类标准。男性 12例 ,女性 73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年龄 49岁 ;其他风湿性疾病 5 9例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2 9例 ,强直性脊柱炎 10例 ,骨关节炎 10例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例 ,多发性肌炎 3例 ,干燥综合征 1例 ,结节性红斑 1例 ,白塞氏病…  相似文献   

2.
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张江林施桂英黄烽丁玉珍孟庆功徐明类风湿关节炎(RA)特异的诊断标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国外的研究表明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类风湿因子(RF)在RA具有诊断意义[1]。本...  相似文献   

3.
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98例RA患者及7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测定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对两组病人AKA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同时对RA患者AKA阳性组和AKA阴性组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休息痛和RF、血沉、C反应蛋白、影像学检查以及关节外表现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AK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P<0.001);AKA对于RA诊断较RF更具特异性;RA患者中AKA阳性组较AKA阴性组病情严重,除握力外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A检测对RA诊断、病情预测和指导治疗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角蛋白抗体检测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抗角蛋白抗体(AKA)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的诊断意义。方法:以Wistar大鼠中1/3食管组织冰冻切片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光检测51例EORA及139例对照组的血清AKA,记录同期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AKA对EORA诊断敏感性为31.4%,特异性为98.6%,早期EORA患者AKA阳性率28.6%,AKA阳性组IgM、血沉(ESR)较阴性组高;医生及患者对病情活动性评分、Sharp评分有增高趋势。16例AKA阳性EORA中,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Sa抗体阳性数分别为11、15例和4例,AKA和APF相关。结论:AKA有助于EORA诊断及早期诊断,是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抗角蛋白抗体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 (RA)与青中年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具有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类风湿因子 (RF)阳性率低、预后差的特点〔1〕。 1979年Young等〔2〕 发现了自身抗角蛋白抗体 (AKA) ,为RA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清学指标。我们探讨其在老年人群中的阳性率及对老年人RA的诊断价值。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青岛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老年RA患者 38例 ,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6 0~ 80岁 ,平均 (6 7 8± 4 9)岁 ;其中早期病例 (病程 1年内、X线无明显骨质破坏者 ) 15例。对照组 110例 ,其中青中年R…  相似文献   

6.
抗Ⅱ型胶原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张梅荣马骥良自Stefen等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胶原抗体之后,已对胶原的抗原性及抗胶原抗体与RA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报道,现综述如下。一、胶原蛋白与抗胶原蛋白抗体人体内胶原蛋白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许多型。其...  相似文献   

7.
抗组蛋白抗体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施桂英,周亚非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活动性及其与RA治疗前后动态变化的关系国内尚乏报道。作者在用瑞得(Ridaura,或金诺芬)双盲对照治疗RA研究中,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HA水平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82例RA患者及56例非RA患者,测定其抗CCP抗体、AKA和RF水平,评价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RA患者中抗CCP抗体、AK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DAS)、Ritchie's指数(RAI).结果 单独检测AKA、抗CCP抗体、RF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都较高(P<0.05).抗CCP抗体、AKA的特异度分别为92.9%、91.1%,联合检测AKA、抗CCP抗体和RF有任何一种及以上阳性的灵敏度最高,为95.1%.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DAS、R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关节肿胀数、ESR、D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AKA对诊断RA有意义,抗CCP抗体、AKA可能与RA的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在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9例EORA患者和42例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中的两种抗体,其中抗CCP抗体采用ELISA法,AK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结果 EORA组两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MR组(P<0.05),两种抗体诊断EO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抗体(55.1%、94.3%)、AKA(33.3%、91.5%),抗CCP抗体和AKA合用敏感性有所降低,但能使特异性增高至98.3%.结论 抗CCP抗体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和AKA在EORA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MR组,两种抗体联合检测使特异性提高近100%,有利于EORA的鉴别诊断,结合影像学改变,对提高EORA的诊断率也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S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Sa抗体的阳性率,着重分析抗S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从人胎盘中提取Sa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了40例健康人及478例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Sa抗体,并分析了该抗体与RA的某些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抗Sa抗体在各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RA为31.9%(61/191),干燥综合征为3.0%(2/67),系统性红斑狼疮为4.3%(2/46),白塞病、肌炎/皮肌炎、其他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及正常人中均为0。研究分析表明,抗Sa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31.9%,特异性为987%,阳性预报率为93.8%,阴性预报率为71.3%。与抗Sa抗体阴性的RA患者相比,抗Sa抗体阳性的患者在关节受累、晨僵、血沉、抗核抗体、X线分期和二线药物的使用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我们在国内首次制备了Sa抗原,并建立了Sa抗体的检测方法,它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因子、对RA诊断较为特异的新型自身抗体。该抗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能否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分型尚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艾氏小鼠腹水癌细胞(Ehrlichascitecells)提取抗原,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88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有28例抗36kD(分子量为36000)抗体阳性,占31.8%.而在10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中均无1例出现阳性。然而,用上述方法提取的抗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时,抗RA33kD抗体或抗RNP抗体均可与33kD区带反应,说明抗33kD抗体对诊断RA的特异性不高。结果表明抗36kD抗体是RA的特异性抗体。如果同时出现抗36kD及抗33kD抗体,则更加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96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IgM类风湿因子和IgA免疫球蛋白测定的3年随访结果。根据X线摄片评价骨侵蚀的情况。结果发现,IgM类风湿因子和IgA免疫球蛋白越高,越容易引起发病头3年内的骨侵蚀。这说明它们是早期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2项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这个结果还为早期使用II线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HLA—DRB1等位基因与我国北方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赵岩  董怡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12-115
为了观察HLA-DRB1等位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及发病中的作用,对86例RA患者和106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法测定HLA-DR特异性,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HLA-DR4亚型的测定。并根据HLA-DRB1等位基因的分型结果分析RA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点及其与RA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RA患者中HLA-DR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48.8%比17.9%,P<0.001),而HLA-DR5基因频率降低(16.3%比27.4%,P=0.06)。DR4阳性RA中主要的DR4亚型为HLA-DRB1*0405(61.9%比21.1%,P<0.01)。在DR4阳性和DR4阴性两组患者中,其发病年龄、病程和关节外表现无明显差异,但DR4阳性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DR4阴性组(P<0.05),并且DR4阳性的RA患者腕和(或)指关节X线片分期明显重于DR4阴性者(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RA患者和HLA-DR4基因明显相关,其主要亚型为HLA-DRB1*0405。RA患者HLA-DR4基因的检测可作为一项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抗组蛋白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常胜  施桂英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6):382-384,T011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印染技术对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抗总组蛋白及组蛋白亚单位抗体测定,发现抗总组蛋白抗体水平在AS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痛风性关节炎组,在活动期AS组高于非活动期组,其阳性率达28%,在有虹膜炎的AS组显著高于无虹膜炎组,抗H3抗体与虹膜炎有显著性关联,结果提示高水平AHA和H3抗体AS病情活动及与AS并发虹膜炎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抗核周因子和抗角蛋白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大样本研究:①进一步了解证实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探讨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②了解APF、AKA在非RA风湿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APF、AKA在非RA风湿性疾病中阳性观察的意义,这些患者是否有关节损害等。方法 选取1999年4月至200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903例,RA组753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150例。APF以人颊黏膜细胞为抗原底物,AKA以Wistar大鼠食管中段切片为抗原底物,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①在血清1:20稀释时APF对诊断RA的敏感性39.46%、特异性96.41%(全部患者)、94.72%(剔除SpA)。②以点片状加板层状为阳性判断标准,AKA对诊断RA的敏感性25.44%、特异性95.96%(全部患者)、93.82%(剔除SpA)。③与小样本比较敏感性下降,特异性提高,APF、AKA特异性明显高于类风湿因子(RF)。④APF、AKA、RF3种抗体联合检测时,1种以上任何抗体出现对RA诊断敏感性69.83%,2种以上抗体同时出现特异性98.19%,3种抗体同时出现特异性99.86%接近100%。⑤APF、AKA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这两种自身抗体在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中很少出现。⑥其他风湿性疾病(不包括重叠综合征),AKA与腕关节、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受累相关,AKA、APF与各关节受累未发现相关。结论 临床常规大样本检测证实:①APF、AKA对RA高度特异。②APF、AKA、RF联合检测,可互为补充,可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种类越多,特异性越强,对RA诊断价值更高。③非RA风湿性疾病,AKA与腕关节、MCP、PIP受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对RA诊断的意义,并比较其与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HLA-DR4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157例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标本和104例对照血清,包括系统性红斑 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骨关节炎(OA)等的AFA。APF和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157例RA病人的AF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3%、 93.4%,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7例AFA阳性的血清中,其中AKA同时阳性的有36例,重叠为63.2%;APF同时阳性的有38例,重叠率为66.7%;HLA-DR4同时阳性的有36例,重叠率为52.6%。统计学分析证实AFA与AKA、APF及HLA-DR4之间有相关性。结论:AFA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用于RA的临床诊断。AFA与APF、AKA及GLA-DR4有相关性。AFA不能完全替代APF和AKA,三项临床检测可互相补充,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We determined the occurrence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s) and their specificities in 77 rheumatoid arthritis (RA)patient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25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Pso), 19 with drug-induced lupus erythematosus (DI-LE) and11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Thirty-two per centof RA patients had posi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stains (P or atypical ANCA). Twenty-nine per cent of patientswith rheumatoid vasculitis (RAV), 48% with long-standing RA(LSRA) and 20% with early RA (Ely RA) had positive ANCAs comparedwith 4% of Pso patients, 47% of DI-LE patients and 45% of SLEpatients. Western blotting (with polymorphonuclear cell extractsor alpha-granules) and alpha-granul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 yielded variable results and proved unhelpfulfor characterizing the specificities of ANCAs. ELISAs basedon commercial purified lactoferrin (LF), myeloperoxidase (MPO),human elastase (HLE) and cathepsin G (CG) showed that anti-HLEantibody was the most prevalent (14%) antibody in RA, followedby anti-MPO antibody and anti-LF antibody (10% each). Statisticalanalysis of antibody prevalence by clinical presentation showedthat LSRA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ti-HLE antibodyand that DI-LE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ti-CG antibody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atient groups. In lupus patients serialELISA titration of ANCAs (LF and MPO) was found to be reliablefor predicting the outcome.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NCAs inRA patients was 33% by IIF.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Rheumatoid vasculiti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rug-induced lupus, Psoriatic arthritis  相似文献   

18.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R和—DQ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HLA-DR和-DQ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汉族人群中35例RA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DR和DQ位点进行DNA定型分析。结果发现,DR4频率在正常人为24.0%,在RA患者为51.4%(P<0.01,RR=3.30);DR4亚型位点分析发现2组均以DRB1*0405占多数,但DRB1*0405频率在RA组为31.4%,高于正常人的10.0%(P<0.01)。DQ4频率在全部RA患者为37.1%,在DR+4RA患者为72.2%,均高于全部正常人的10.0%(P<0.01)和DR+4正常人的41.6%(P=0.0376);DR+4-DQ+4RA患者的病情重于DR-4患者。结果提示,DR4、主要是DRB1*0405与RA相关,DQ4可增加DR4对RA的易感性,DR+4-DQ+4单倍型是RA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26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和30例60岁以前成年发病的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ERA)的显著不同表现为男性居多,急性发病较多,肩和膝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较多,手和足浮肿较常见,并较少累及跖趾关节。在ERA组,皮下结节和类风湿因子滴度密切相关,类风湿因子出现与病程长短无关,以及1例并发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血沉、C-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增高的阳性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6例中,除1例外,其余未接受改变病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监测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变化,指导RA治疗建立一个新的无损伤的实验方法。方法: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65名正常人和67例RA患者指甲糖化蛋白(NGP),比较二者差异并研究NGP与RA患者临床表现关系。结果:NGP浓度正常对照组为4.53±1.25(μmol果糖胺/kg指甲,(?)±s,下同),RA组为12.98±9.6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t=7.128,P<0.001)。NGP浓度与RA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显著升高,阳性率96.3%,急性发作期持续时间较长者NGP浓度较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NGP浓度下降。RA缓解期≥2个月NGP浓度可降至正常范围。结论:NGP可作为观察RA控制情况、预测病情变化、指导RA治疗的指标应用于临床。测定NGP无损伤无痛苦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