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采取干细胞的最适条件,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为指标,对12例造血系恶性肿瘤化疗后PBSCT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化疗结束约2周后,白细胞数2×109/L、中性粒细胞数0.8×109/L、血小板数110×109/L左右时采取干细胞是最适宜的。化疗强度使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得越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FU-GM就越多,外周血象最低时的白细胞数与CFU-GM数之间呈负相关(r=-0.517,P<0.05)。同一病例随化疗次数的增多,CFU-GM数逐渐减少。化疗后早期出现的CD+34细胞并不一定形成CFU-GM,在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情况下,血象恢复期的CD+34细胞与CFU-G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CD+34细胞与CFU-GM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12例拟行APBSCT的患者予VCR1-2mg/m2,体表面静注及CTX7g/^2体表面积静滴,5-7天后予G-CSF100μg/m^2体表面积静注5-7天,白细胞升至3.0×10^9/L以上时,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单次收集单个核细胞MNC〉2.8×10^8/kg,CD^+34〉.6×10^6/kg,CFU-GM〉3.9×1-0^4/kg,APBSCT后,全部患者于+5天-+10天白  相似文献   

3.
G-CSF动员同胞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力学,分析移植物细胞成分,探讨供者年龄、特别对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40个HLA相合的同胞供者一日两次皮下注射G-CSF5μg/kg,于第5、6天采集PBSC,所得PBSC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结果:①G-GSF动员过程中供者耐受良好,外周血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MNC)峰值在第5天;②PBSC含有MNC5.8(3.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伯氏疟原虫中分离、提纯的免疫抑制因子(ISF)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注射ISF后第7天、第12天,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中的B细胞、CD4和CD_8 ̄+细胞。结果:ISF注射组小鼠的阳性B细胞和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P<0.01),而阳性CD8_8 ̄+T细胞百分数则显著升高(P<0.01);ISF的抑制百分率可连续至12天或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果揭示:ISF可通过诱导CD8_8 ̄+T细胞数目增多,同时造成B细胞和CD_4 ̄+T细胞百分数相对下降。ISF可能依诱导CD_8 ̄+细胞的效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起下调作用,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肺癌化疗期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3例(308例次)肺癌患化疗期辅用或不同rhG-CSF中性粒细胞恢复和感染情况。结果 化疗期用rhG-CSF患(G-CSF组)感染率(54/217,25%)明显低于非G-CSF期(51/91,56%)(P〈0.005);G-CSF组化疗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G-CSF组(P〈0.005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耐药,复发及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6例,其中霍奇金病患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4例,移植时第1次完全缓解6例,第2次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经动员剂动员,其中采用硫酸葡聚糖(DS)动员2例,惠尔血(G-CSF)动员9例,惠尔血加生白能(G-CSF加GM-CSF)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项酶活性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ILDs: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8例和结节病(Sarc)12例与9例正常对照者的BALF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分类计数BALF细胞成份。结果(1)IPF组BALF中各项酶活性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SOD和GSH-PX降低,ACE和LDH升高)(P<0.05);而Sarc组仅见ACE明显增高(P<0.05)。(2)BALF-ACE与Sarc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BALF中SOD、GSH-PX、ACE和LDH活性测定,有助于进一步探讨ILD发病机理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BALF-ACE对判断Sarc活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肺癌化疗期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肺癌化疗期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3例(308例次)肺癌患者化疗期辅用或不用rhG-CSF中性粒细胞恢复和感染情况。结果化疗期用rhG-CSF患者(G-CSF组)感染率(54/217,25%)明显低于非G-CSF组(51/91,56%)(P<0.005);G-CSF组化疗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G-CSF组(P<0.005),并且G-CSF组中性粒细胞减少(<1.0×109·L-1)持续时间(3天)比非G-CSF组(4天)缩短一天(P<0.001)。但两组感染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hG-CSF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缩短化疗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不仅能增加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而且还能预防化疗期感染,同时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43例原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CD34抗原及其他免疫学标记的表达,其中13例(30.2%)表达CD34抗原。CD34 ̄(+)ANLL组在年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外周血和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等方面与CD34 ̄(-)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别,但表达CD34抗原的ANLL多发生在男性患者,常伴有HLA-DR(DP)、CD38、CD7等不成熟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而较成熟的髓系细胞表面标记CD15则不表达。CD34 ̄(+)ANLL与FAB亚型M1、M5a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化疗反应较差,证明CD34 ̄(+)ANLL是一组分化程度较差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皮脂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扫描电镜对皮脂蠕形螨某些形态结构进行的观察和描述。发现下列形态结构在两种人体蠕形螨的鉴别上意义较大:除颚体和足体的特异形态外,还包括背基刺、口下板、口孔、足体背面和背足体毛、须跗节上的爪、足爪和末体尾端的皮纹等。根据足节粗壮发达,推测其运动能力较强,足节上的利爪对周围组织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次观察还描述了雌虫背足体毛,根据背足体毛的形态结构的特点,推测可能是某种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且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民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ON GALL-STONES.     
Edwards Crisp 《Lancet》1841,37(954):365-3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