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才 《山东医药》2014,(45):48-49
目的:探讨血浆IP1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PCI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支架内再狭窄且狭窄程度≥参照血管50%患者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 ISR组);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50%或无再狭窄患者95例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 NSR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胸痛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P10水平。结果 NSR组血浆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ISR组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NSR组(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者;IP10有可能作为评价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常为小血管病变、弥漫性长病变以及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率高达24%~40%,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最强的临床预测因子。在裸金属支架时代对于较长的病变不追求覆盖所有病变,仅在最狭窄部位放置尽可能短的支架以取得较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而在药物支架时代对于斑块的全病变覆盖则是获得最低再狭窄率的重要保证。钴合金支架(cobalt alloy stent,CAS)金属含量较低,支架扩张充分,术后再狭窄率大大下降旧。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基因治疗陈光慧,赵明清,韩启德,王宇,唐朝枢,周爱儒,汤健冠状动脉成形术(PTA)是治疗心肌梗塞最有效的措施,全世界每年约有80万人行这治疗,其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是在术后3~6个月内约有30%~50%的患者可以产生再狭窄。因此,...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仍然是目前的重要难题之一。本研究对303例PTCA成功者,测定正常冠状动脉管径和PTCA术后再狭窄管径,结合临床冠心病危险因子及与再狭窄相关连的病变形态因子的定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采用Automatededgedetecting法测出术前正常冠状动脉管径(NCD)按NCD的大小分为三组,A组NCD<25mm;B组2.5~3.0mm;C组≥3.0mm;同时分别测出A、B、C三组术前、术后PTCA部位的最小血管径(MVD.mm)以及PTCA术后3个月追踪造影时PTCA部位的MVD,采用Caliper法分别计算出PTCA前、后狭窄率、3个月后追踪时再狭窄率。结果显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PTCA前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及扩张后冠状动脉夹层在三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TCA前NCD(mm)、MVD(mm)及PTCA术后MVD(mm)C组显著高于A组(P<0.01),再狭窄率A组显著高于C组(P<0.01)。我们认为正常冠状动脉径较细者,PTCA术后容易发生再狭窄,冠状动脉本身的粗细可以作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有重复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运动试验复查的4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判断再狭窄的意义。结果显示:PTCA术后无再狭窄组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各参数比术前明显改善,比再狭窄组亦有明显改善;运动试验阳性对PTCA术后再狭窄预测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58.8%,阳性预测值为72.4%;41例患者PTCA术后临床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为75.6%(其中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0例(共67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总再狭窄率为31.3%(21/67)。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3.5mm组的再狭窄率较低,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吸烟、有到病变远端侧支循环、最大球囊充气压和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4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直径≥3.5mm冠状动脉内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率,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和吸烟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直径大小、球囊最大充气压和吸烟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金属裸支架(BMS)的应用提高了眦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再狭窄率仍高达20%~30%,尤其在长病变、小血管病变、完全闭塞、前降支近段病变等发生率高。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开创了PCI的新纪元,使术后再狭窄率降至5%~10%。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DES在冠状动脉初始长病变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他汀类药物减少再狭窄的作用并阐明各种血脂指标水平的变化在其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在术后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9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再狭窄判定标准为原支架内管径狭窄≥50%。首次入院时及复查造影前1天空腹测定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行统计分析。结果 他汀组及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0.1%和26.3%(P〈0,05)。两组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及载脂蛋白B(P〈0.05)差异显著。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再狭窄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值与再狭窄程度明显相关(r=0,207,P〈0.05)。其余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再狭窄程度间无相关关系(均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非血脂类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随访时各项血脂指标与再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随访时所有血脂指标中只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方程。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的PTCA前后的临床资料。PTCA后心绞痛症状未缓解5例,术后2天至17个月复发心绞痛20例,平均再狭窄发生时间PTCA后4.6个月。一次PTCA后选择CABG19例,2次4例,3次2例。除PTCA或支架部位处发生再狭窄外,5例狭窄以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有及无再狭窄病人行QT离散度(QTd)分析,评估QTd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病人36例,随机选择40例PCI术后无再狭窄病人对照比较研究,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和计算较正QTd(QTcd),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QTd及QTcd对PCI术前、术后有无再狭窄的影响变化.结果 36例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40例无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后比术前QTd及QTcd有明显缩短(P〈0.05).再狭窄组的血管病变程度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变化,无再狭窄组的PCI术后比术前单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缩短(P〈0.05),双支及3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明显缩短(P〈0.01).PCI术后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较无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QTd及QTcd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最主要问题是约25%~50%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针对再狭窄的病...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态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自1993年7月至2000年5月我院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546例,对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统计学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25例患在160处病变植入支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直径≥50%)61例、68处病变,无再狭窄64例、92年病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术前甘油三酯浓度、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呈显正相关,其比数比(OR)分别为1.589,1.089和1.665;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在梗塞相关动脉植入支架呈负相关,OR分别为0.262和0.114。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甘油三酯浓度、术后残余狭窄与狭  相似文献   

13.
丙丁酚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琼  余振球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5):375-376,F00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治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死亡率。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PCI术后再狭窄率和靶血管重建率,使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冠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ET-1)浓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冠脉造影后、球囊扩张(PTCA)后、术后10分钟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放免法测定ADM、ET-1的浓度。患者于术后6个月或有心肌缺血复发证据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发生率为21.4%(15/70),PCI术前及冠脉造影后冠脉循环中ADM、ET-1水平在有无再狭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组冠脉循环中ADM、ET-1含量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后10分钟ADM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ET-1在再狭窄组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结论 球囊扩张后冠脉循环中ADM、ET-1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PCI术后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内约有30%~50%的患者可发生再狭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细胞,尤其是多形核白细胞(PMN)在PTCA后再狭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综述如下。1PMN参与PTCA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TM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15日单纯置入PARTNER^TM支架的冠心病患者68例。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重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心绞痛发作情况等。结果68例患者术后随访12~22(16.87±2.27)个月,48例心绞痛症状消失(70.6%,48/68),加例心绞痛症状复发(29.4%,20/68),再狭窄1例(1.47%),随访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国产PARTNER^TM药物涂层支架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和目的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17%~60%。重复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25%~40%。虽然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应用以指数速度增长,但是冠状动脉内支架值人后对再狭窄预防作用尚无定论,以往文献报道单个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历16%,多个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60%。本研究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病人植入支架,以评定冠状动脉内支架对PICA术后再狭窄的治疗作用。方法和结果从1989年至1994年有723例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本研究选择其中128例病人术后发生再狭窄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139处病变部位植入…  相似文献   

18.
Jin ZN  Chen YD  Lü SZ  Song XT  Zhu HG  Li H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93-109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为中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分析我院2002-2004年1126例冠状动脉内非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2376处病变),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比较术后出现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和造影资料,并使用上述数据库建立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预测表。结果在889例(78.9%)有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患者中,151例(17%)有糖尿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内及前后5mm范围内狭窄≥50%参考管腔直径。在非糖尿病组(738例),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1.2%,糖尿病组(151例)再狭窄的发生率为35.9%(P〈0.001)。多元逻辑分析结果显示参考血管直径(≤3.0mm),病变长度(〉15mm)和胰岛素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可预见危险因素(P〈0.05)。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的预测表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发生概率首要依赖于参考血管直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和需要胰岛素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预见危险因素。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短病变(〈15mm)而无论参考血管直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大直径血管(〉3.0mm)合并短病变(〈15mm)预期再狭窄发生率〈15%,可以考虑使用金属裸支架。除此之外,建议使用药物洗脱支架。  相似文献   

19.
支架内再狭窄(ISR )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的植入支架的冠状动脉阶段内在冠状动脉造影上显示其血管管腔内径再次出现狭窄(或管腔丢失)≥50%,可伴或不伴有相关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指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发生)[1],PCI术后出现ISR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至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作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尿微量白蛋白(MAU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对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密切关系,但是MAU对PCI术后出现ISR有多大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冠心病PCI术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患者MAU水平的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程度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NO)是血管生理的重要调节因子,它在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血管壁中NO来源、NO治疗再狭窄的机制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