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中国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原因,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普遍认同大肠腺瘤是大肠上皮从良性向恶性演变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具恶变潜能的癌前状态。国内外学者对大肠腺瘤进行着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近年来大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简称锯齿状腺瘤)正日益受到关注。大肠锯齿状腺瘤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细胞学特点由Goldman等于1970年最先报道,1990年Longacre等报道了110例,并首次将这类病例命名为大肠锯齿状腺瘤。据报道大约5%~10%的锯齿状腺瘤病灶内发生黏膜内癌。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大肠锯齿状腺瘤定为大肠的第四种腺瘤病理形态(前三种是管状腺瘤、  相似文献   

2.
大肠腺瘤56例内镜随访资料分析韦铮武我们对56例大肠腺瘤内镜随访了5~9年,发现大肠腺瘤复发跟腺瘤的多少有关,跟腺瘤的部位及大小关系不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用OlmypusCFMR3R大肠镜,检查全部到达回盲部,56例中男39例,女17例,<30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大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有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排除标准及肠镜检查结果诊断大肠腺瘤组455例,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肠镜结果未见异常的体检者45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并测量血压、腰围,记录肠镜下腺瘤分布部位、大小、病理结果.对大肠腺瘤组与对照组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腺瘤的相关性.结果 (1)大肠腺瘤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征及血糖异常是大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2)代谢综合征病种数量在个体聚集越多,患大肠腺瘤可能性越大;(3)大肠腺瘤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大肠腺瘤数目多为3个或以上,大小为5 ~9 mm,病理多呈进展性改变.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腺瘤密切相关,尽早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大肠腺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差异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差异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比较两组基因特点,寻找大肠腺癌重要致病基因,并以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检测来验证芯片结果.结果:(1)大肠腺瘤差异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9个,均上调;(2)大肠腺癌差异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47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及脂质过氧化与大肠腺瘤恶变的关系。方法病例来源于2007年5月~2008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大肠腺瘤的98例患者,对照病例为全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的40例患者,结肠镜检前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及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结果大肠腺瘤组血浆胆固醇和MDA高于对照组,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侧大肠腺瘤组和绒毛状腺瘤组血浆胆同醇和MDA分别高于近侧大肠腺瘤组和混合+管状腺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各组内男女间血脂和血浆MD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胆固醇和丙二醛水平增高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降低是结肠腺瘤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且血浆胆同醇和丙二醛异常与大肠腺瘤的发生部位组织成分存存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DM1表达下调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的CADM1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的CADMI蛋白表达。结果大肠腺瘤中CADM1表达无缺失或明显减少(P〉0.05);部分大肠腺癌组织中CADM1表达下调,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者更常见(P〈0.05),Dukes’C期和Dukes’D期患者比Dukes’A期和Dukes’B期患者更常见(P〈0.05)。结论CADM1表达下调在大肠腺癌中常见,特别是在进展期大肠腺癌,因此,CADM1在大肠腺癌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体质量指数(BMI)、2型糖尿病与大肠腺瘤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间,选择年龄为20~86岁的大肠镜检查患者971例,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有无糖尿病及病程.根据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纳入研究组(即腺瘤腺癌组,总计471例)和正常对照组(500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肥胖组患大肠腺瘤腺癌的危险度是正常组的2.55倍,其中肥胖组男性患大肠腺瘤腺癌的危险度是正常组的3.32倍,而女性中不同BMI指数大肠腺瘤腺癌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的患者引起大肠腺瘤腺癌的危险度是无糖尿病患者的约2.10倍,其中,病程〈6年引起大肠腺瘤腺癌的危险度是病程≥6年的约3.00倍,且风险与性别无关.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患大肠腺瘤腺癌的危险度是糖尿病无合并肥胖患者的3.05倍.结论 肥胖与大肠腺瘤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肥胖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患大肠腺瘤腺癌的风险较高,且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患大肠腺瘤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肥胖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用S-100蛋白质抗体对31例正常大肠粘膜,54例大肠腺瘤和7例早期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大肠腺瘤和早期大肠癌组织树状细胞较正常大肠粘膜明显增多。大肠腺瘤组织内DC和淋巴细胞相伴浸润,在绒毛状腺瘤及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局部癌变的腺瘤DC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Survivin表达与大肠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肠肿瘤的发生过程是一个经过腺瘤阶段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随着对肿瘤发生过程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在大肠肿瘤的研究领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survivin,又称生存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扁平腺瘤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1985年由Muto等最早报道。多项研究显示,大肠扁平腺瘤占所有大肠腺瘤患者的12%~42%,伴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12%,远高于息肉样腺瘤的4%,故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特殊腺瘤类型。本研究通过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大肠扁平腺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1)大肠远侧腺瘤是否标志着同存大肠近侧息肉以及危险性;(2)随年龄增加是否有大肠腺瘤从左侧向右侧分布的右移倾向。结果:大肠镜检查并且病理诊断确切者374例,分成腺瘤297例,炎性息肉77例。大肠远侧腺瘤的262例中,有69例(26.3%)同存大肠近侧腺瘤,大肠远侧炎性息肉的70例中只有5例同存大肠近侧腺瘤(7.0%),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故与炎性息肉相比,大肠远侧有腺瘤者同存大肠近侧腺瘤的危险性高6.4倍(95%可信限2.5~14.8)。脾曲以上有大肠腺瘤者(109例)与脾曲以上无腺瘤者(193例)相比,平均年龄大7岁(57.8±12.2比51.7±16.2,P<0.01),说明随年龄增加大肠腺瘤有右移倾向。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解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更好地预防老年人大肠肿瘤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对24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3.3%,并有以下特点:(1)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的主要原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三者的便血率依次增高;(2)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且腺瘤性息肉占73.8%(3)多发  相似文献   

13.
朱元民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2):854-856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城市地区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01年对北京市普通人群一项大肠癌筛检工作中,28.35%患者检出大肠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占67%,反映北京城区人群中大肠腺瘤的发病率相当高,这也是大肠癌在北京地区高发的原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大肠腺瘤、大肠癌发病原因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如肥胖、缺乏锻炼、低纤维素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上述危险因素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虽然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肿瘤发病相关已受到注意,但远未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文献远少于大肠肿瘤其他方面的研究。以下对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与原癌基因bcl 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分别检测PCNA与bcl 2在 18例大肠腺瘤和 18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PCNA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65 95± 12 94%和 84 5 3± 10 3 9% ,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中的指数 ,P <0 0 0 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Bcl 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分别为 81 10± 10 0 0 %和 65 78±12 95 % ,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P <0 0 0 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中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 ,而且同时有细胞凋亡的改变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失常共同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对大肠腺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春华  欧阳钦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6):377-380,W001
目的 探索散发性大肠腺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探讨环氧合酶(COX)-2选择怀抑制剂对大肠肿瘤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人大肠腺瘤中分离培养上皮细胞;检测COX-2选择性抑制剂NSJ-398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大肠肿瘤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取得大肠腺瘤30枚,培养成功23枚;NS-398对腺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剂量依存在;在大肠肿瘤中,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83.1%和80.0%。结论 避免污染、恰当的消化时间、合适的细胞数和成纤维细胞的去除,是大肠遥瘤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的关键;NS-398对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OX-2蛋白在大肠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出现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6.
<正>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与大肠癌密切相关〔1〕。大肠癌发病与饮食结构、肠道慢性炎症、遗传、大肠腺瘤等因素有关〔2〕。本研究观察老年大肠癌、大肠腺瘤患者组织中bcl-2、bag-1的表达及其在大肠癌的转移、发展中的相互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2013年我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5例大肠腺瘤标本,50例大肠癌标本。另外,选取30例大肠癌或大肠腺瘤手术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大肠腺瘤389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肠腺瘤是息肉的一种,腺瘤的外观表现往往很难与其他息肉相区分,病理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早年曾有报道应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对人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缺乏整段大肠的腺瘤发生情况。我院在10716例大肠镜检查中,检出389例大肠腺瘤,并发现了31个腺瘤癌...  相似文献   

18.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合并Serrrated腺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的Serrated腺瘤指大肠的一类特殊病理形态的腺瘤,其成瘤上皮成分有明显增生,使腺管或绒毛呈现锯齿状外观,类似于增生性息肉样改变,或腺瘤成分与增生性息肉成分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9.
bcl-2与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bcl2与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bcl2在33例大肠腺瘤和47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和p53在40例大肠腺瘤和63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bcl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27%(24/33)和340%(16/47).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50%(18/40)和841%(53/63),bcl2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bcl2表达在腺瘤向癌的演变过程中丢失,而p53表达则增加(P<001),表明它们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道,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S100和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与大肠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浸润, 了解局部组织的免疫状态对大肠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大肠癌与31例大肠腺瘤患者肿瘤组织、肿瘤旁组织以及远处正常大肠黏膜中S100+ DCs及CD83+ DCs的浸润.结果: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的S100+ DCs、CD83+ DCs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以及大肠腺瘤组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100+ DCs细胞数:15.36±1.78 vs 25.14±2.81, 32.55±2.65, 33.77±3.06; CD83+ DCs细胞数:2.50±0.60 vs 4.91±0.51, 5.68±1.14,5.39±0.68, 均P<0.05); 大肠腺瘤组织中浸润的S100+ DCs细胞数明显多于腺瘤旁组织与正常组织(均P<0.05), 而CD83+ DCs则无差异.结论:DCs在大肠肿瘤中的浸润情况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及大肠肿瘤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