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龙霄翱  梁远生  陈兵  张炘  罗斌 《实用全科医学》2011,(7):1022-1024,F0003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高压氧+依达拉奉)76例、单纯高压氧组66例及依达拉奉组74例。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法评估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与高压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05〈0.01;P=0.041〈0.05),联合治疗组mRS评分较高压氧组显著降低(P=0.025〈0.05);治疗30 d后,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00〈0.01),mRS评分组显著降低(P=0.001〈0.01),高压氧组mRS评分也较依达拉奉组显著降低(P=0.009〈0.01);治疗90 d后,与高压氧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SS评分显著增高(P=0.000〈0.01;P=0.000〈0.01),mRS评分显著降低(P=0.000〈0.01;P=0.000〈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微创+依达拉奉组)30例,第2组(微创+神经节苷脂组)30例,第3组(微创+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以第3组最为明显。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及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优于单一组,临床观察效果改善明显,是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微创+依达拉奉组)30例,第2组(微创+神经节苷脂组)30例,第3组(微创+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以第3组最为明显。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及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优于单一组,临床观察效果改善明显,是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应用依达拉奉组(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微创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同时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或)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术后第7、第14天NIHS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脑水肿,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使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恢复情况。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患者,依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150例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法,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为150例单纯高压氧组。采用SSS中风量表和C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估两组的临床患者恢复情况,同时记录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14天,30天,90天后,进行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d后的有效率为93.8%和75.0%,差异显著(P〈0.05)。治疗7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d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观察组72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48h,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8.89%和7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患者以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内科治疗,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差异继续加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50%,对照组79.68%,两者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3.621,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40例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40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3组治疗后7 d、14 d、28d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各时段明NIHSS评分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更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the Conception Vessel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erve stem cells in the inferior z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in cerebral ischemia rats. Methods: The model rats were prepared by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or 2 hours and then by reperfus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A group. Changes in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nerve stem cells were observed 7, 14 and 28 days after successful modeling.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7-day control group (C-7d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the numbers of 5-bromodeoxyuridine (Brdu) positive cells, Brdu/GFAP, Brdu/Nestin and Brdu/Nse double-labeled cells in the inferior z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in the EA group 7 days after modeling. However, in the 14-day EA group (R-14d group) and the 28-day EA group (R-28d group), the numbers of Brdu positive cells and Brdu/GFAP, Brdu/Nestin, Brdu/Nse double-labeled cel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14-day control (C-14d group) and the 28-day control (C-28d) group (P<0.05 or P<0.01). Conclusions: EA at the Conception Vessel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nerve stem cells in the inferior z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in the cerebral ischemia rats, and may stimulat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roliferous nerve stem cells towards the astrocytes.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敷治疗哮喘的血清药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敷贴后含药血清对抗由氯化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chloride,Ach)引起的豚鼠体外螺旋气管条的收缩作用,来探讨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和预防机制,并对药物作用进行时效分析。方法:用Hutson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诱喘后中药敷贴组每日用中药敷贴60min;生理盐水敷贴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纱布敷贴,氨茶碱敷贴组用400mg/kg体质量剂量的氨茶碱溶液浸润纱布进行敷贴,两组敷贴方法同中药组;氨茶碱腹腔注射组按400mg/kg直接腹腔注射氨茶碱。正常对照组自然喂养7d,中药敷贴组分别敷药1、7和14d,生理盐水敷贴组、氨茶碱敷贴组和氨茶碱腹腔注射组治疗7d,末次给药1h后处死动物,取血清。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做血清对豚鼠体外气管条收缩影响的实验,分别计算收缩百分比。结果:中药敷贴治疗后的含药血清可对抗经过Ach处理后的豚鼠体外气管条的收缩,效果与氨茶碱腹腔注射作用等同。在一定时间内,体外气管条的收缩百分比随中药敷贴治疗天数的延长而减少,但治疗7~14d其作用趋于稳定。预先用含药血清处理豚鼠离体气管条,也能显著减轻Ach刺激引起的气管收缩。结论:对抗Ach而起到解痉作用是中药循经敷贴法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同时,中药循经敷贴法可能具有预防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脂肪源干细胞(ADSCs)在维甲酸(RA)诱导下是否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ALP)及生殖标记基因vasa。方法分离培养2个月龄SD雌性大鼠AD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mol/L RA诱导7 d和14 d,采用AL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ALP的活性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10-5mol/L RA组Vasa mRNA表达。结果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mol/L RA诱导7 d的D520 nm值分别为0.59±0.04,0.27±0.07,0.15±0.03,对照组为0.07±0.01,诱导14 d的OD值分别为0.42±0.02,0.34±0.01,0.19±0.02,对照组为0.07±0.01,说明RA能显著性促进ADSCs碱性磷酸酶的表达(P<0.01)。第3代ADSCs用10-5mol/L RA诱导7 d Vasa mRNA的表达为阴性。结论第3代ADSCs在维甲酸诱导下能够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但用10-5mol/L RA诱导7 d不能表达生殖标记基因Va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大鼠癫间疒持续状态后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14天大鼠和60天大鼠戊四氮(PTZ)诱导癫疒间持续状态模型,生理盐水(NS)注射作为对照,皮下注射bFGF进行干预,分4组:NS组、NS bFGF组、PTZ组、PTZ bFGF组。采用B 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情况,造模后第7、14天2个时间点观察海马齿状回B rdu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后第7天和14天,PTZ组中各日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 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各自对应的NS组(P<0.01),NS bFGF组各日龄大鼠B rdu阳性细胞数亦高于NS组(P<0.05),PTZ bFGF组B 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PTZ组亦有升高(14天日龄组P<0.05,60天日龄组P<0.01)。60天大鼠较14天大鼠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bFGF可增加癫疒间持续状态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发生,对60日龄大鼠比14日龄幼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冷暴露过程中大鼠骨骼肌组织氧化酶系的变化.方法 将48只大鼠分为6组,每组8只:对照组、冷暴露1、3、7、14、21天组,分别于室温饲养7天和0±4℃饲养1、3、7、14、21天,取大鼠小腿骨骼肌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结果 大鼠骨骼肌组织MDA含量在冷暴露1~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冷暴露21天恢复正常;而CuZnSOD、MnSOD、CAT、GSH-Px、GST的活性从冷暴露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P<0.05),CuZnSOD活性在冷暴露14~21天恢复正常,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在整个冷暴露期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冷暴露过程中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防护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在冷暴露过程中随着骨骼肌抗氧化防护反应的增强以及MDA含量的恢复,可能标志机体冷适应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背景:Dl-3-n-butylphthalide (NBP)软胶囊已被证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本研究旨在验证应用NBP注射剂14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验证90天NBP注射剂及软胶囊续贯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共入组573例起病48小时之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①A1组,NBP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0-14天) NBP软胶囊口服治疗(第15-90天);②A2组,NBP静脉滴注治疗(0-14天) 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第15-90天);③B组,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0-14天) 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第15-90天)。 结果:90天NBP治疗的患者(A1组)90天时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奥扎格雷钠治疗组患者(B组)(p<0.001)。符合方案集分析显示,14天NBP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患者(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奥扎格雷钠治疗组患者(B组)。各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dl-3-正丁基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安全有效,90天NBP注射液及口服软胶囊续贯治疗显著有效,副作用与奥扎格雷钠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戊四氮单次惊厥幼鼠模型,研究癫痫单次惊厥发作后海马各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方法建立戊四氮腹腔注射幼鼠单次惊厥发作模型,分成A组(癫痫发作组)和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个组后按造模后1天、7天、14天分为3组。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bFGF表达变化。结果病理形态上A组可见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B组形态学无明显变化。bFGF表达:A组发作后1天bFGF表达增高最明显(P〈0.01),以CA1区和齿状回明显,以后逐渐下降,7天时仍高于B组(P〈0.05),14天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bF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幼鼠单次惊厥发作后海马bFGF表达增加,在发作后7天内较为明显。bFGF在癫痫后脑损伤的自我修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致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做结扎。分别于术后第7、14和21天随机各取假手术组大鼠10只、实验组大鼠20只处死取材。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观察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的动态变化,采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结果、大鼠海马水平部的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hAT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且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hAT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实验组14 d时大鼠ChAT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7 d时(P<0.05),实验组21 d时明显低于实验组14和7 d(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的MVA和MVD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MVA逐渐降低,实验组14和21 d时大鼠的MVA明显低于实验组7 d时(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MVD也逐渐降低,实验组14和21 d时的MVD明显低于实验组7 d(P<0.05),实验组21 d时明显低于实验组14 d(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致大鼠海马MVA、MVD及ChAT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性下降,进而导致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这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7日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将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100例):前3d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后4d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2次/d。对照组一(100例)为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疗程7d。对照组二(100例)为10日序贯疗法:前5d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后5d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呋喃唑酮100mg;2次/d。所有患者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8.76%,对照组一77.27%,对照组二90.1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比较、对照组一与对照组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7日序贯疗法并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种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7日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疗效明显优于7日标准三联疗法,与10日序贯疗法相当,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Nestin( )细胞比例先下降后回升,β-tubulin( )细胞比例3 d与7 d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 d时大剂量组β-tubulin( )细胞比例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心络可以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大剂量组效应更明显及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