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因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方法:对72例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例。甲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7天更换1次。)乙组(应用普通一次性集尿袋,每天更换1次。)丙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一直使用不更换)。每天采集尿样做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组3天、7天的菌尿阳性率明显低于乙组(P〈0.01和P〈0.05)。甲组10天菌尿阳性率低于乙组与丙组(p〈0.01和P〈0.05)。甲组3天、10天菌尿递增例数分别低于乙组和丙组(p〈0.01)。结论: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7天更换一次,可明显降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周丽华 《中外医疗》2013,(34):32-33
目的 探讨抗返流尿袋与普通一次性尿袋在神经内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52例神经内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采用抗返流尿袋,更换尿袋1次/周,对照组采用普通一次性尿袋,更换尿袋1次/d.然后分别在留置尿管后的第7、14天、拔管后24 h内留取尿液标本培养送检.结果 试验组留置导尿管患者第7、14天、拔管后24 h内菌尿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抗返流尿袋后,患者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明显减少,同时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  相似文献   

3.
王志英  肖燕  周飞  胡蓉  易婷  陈冬青 《海南医学》2014,(20):3080-308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抗返流尿袋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120例留置导尿的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尿袋每天更换1次尿袋,实验组采用抗返流尿袋5 d更换1次,所有患者留置导尿后的第3天、第7天和第15天留取尿液常规标本和尿培养标本分别送生化室和细菌室进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第3天时尿液常规阳性和尿培养阳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7天和第15天时发现尿液常规阳性发生率、尿培养阳性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且第7天、第15天实验组尿液常规阳性、尿培养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呈正相关,抗返流尿袋可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但同时需进行动态评估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4.
抗折返引流尿袋与普通集尿袋对尿路感染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技术操作,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手术后及病情危重的患者,而留置导尿容易引起尿路感染。除了导尿时带入的细菌外,外界细菌主要从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口及集尿袋的放尿口处侵入,临床上常用更换集尿袋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但留置导尿期间频繁更换集尿袋,可破坏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造成集尿袋的污染,增加了外界细菌通过引流系统逆行进入膀胱的机会,更容易导致腔内感染的发生。抗折返引流袋能够减少更换集尿袋及开放放尿口的次数,减少打开整个密闭引流系统的次数,降低细菌进入的机会,更好地预防留置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节约医疗费用。为此,作者就抗折返引流尿袋与普通集尿袋对尿路感染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的组织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观察其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将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和普通引流袋,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实验组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基础上,于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根据使用说明书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比较2组患者第3、7天膀胱尿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 对照组培养细菌3 d有12株,7 d有30株,实验组则分别为5株和8株。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总体、3 d以及7 d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组织喷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可显著降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提示能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效果可维持7 d以上。但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普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素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50-1151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腹部手术并留置导尿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留置导尿<3天者不更换尿袋,留置导尿3~7天者更换集尿袋1次,留置导尿时间>1周者每周更换集尿袋2次;对照组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比较两组尿管拔除时发生菌尿及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为3.37%,轻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92%,主诉尿路疼痛;对照组菌尿发生率为14.86%,轻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6.4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集尿袋更换时间有利于防止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集尿袋更换的恰当时间。方法:将在院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时间≥7天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每3天更换1次集尿袋,对照组每日更换1次集尿袋。每周留取尿液标本一次,若发热、引流尿液混浊或有结晶随机留取尿液标本送培养及尿常规检查,判断感染阳性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结果:实验组尿路感染21例(47.73%),对照组为30例(69.77%)。两组老年患者尿路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结论:护理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时每3天更换1次集尿袋优于每日更换1次集尿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分为3组.分别于1天、3天及'天更换1次集尿袋.观察相同情况下临床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尿路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7天更换一次集尿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发因素及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的易发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8例患者在导尿前均行尿培养证实无尿路感染。108例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包括A1组和A2组,A1组(24例)更换引流袋1次/d,A2组(30例)更换引流袋1次/3d。B组包括B1组和B2组。B1组(23例)接受膀胱冲洗2次/d。B2组(31例)不行膀胱冲洗。全部病例均于导尿后第4天和第7天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患者的菌尿明显相关,每3d更换引流袋的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χ2=6.89,P<0.01);膀胱冲洗组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8,P<0.05);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的发生率越高(χ2=7.99,P<0.01)。结论:导尿后不膀胱冲洗,引流袋更换2次/周,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等能降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洁悠神对留置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50例住院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和普通引流袋;实验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于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实验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洗必泰清洁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比较3组的细菌检出情况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第7天时的膀胱细菌阳性率,实验A组低于实验B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第15天时的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率,实验A组低于实验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洁悠神抗菌剂能够阻止细菌生物膜形成,减少膀胱污染,降低尿路感染,效果优于洗必泰.  相似文献   

11.
集尿袋与导尿管中尿液细菌学及药敏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了解集尿袋与导尿管中尿液的细菌污染状况.②方法对30例导尿病人在导尿期间,每隔2~3d,同时采集集尿袋与导尿管中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③结果细菌培养结果表明,集尿袋第4天、导尿管第7天出现阳性结果,集尿袋阳性12例,导尿管阳性2例,集尿袋较导尿管易受细菌污染(X2=8.1,P<0.01).尿中细菌计数均<108/L,培养出的细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④结论保持集尿袋的无菌是预防医院内泌尿系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留置导尿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内科病区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患者61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间隔时间内予以更换集尿袋,追踪监测尿培养,对出现尿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在严格按照护理质控与院内感染要求下,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以一周一次较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3.
膀胱冲洗次数的选择及其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冲洗次数的最佳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1月至2010年1 月神经内科病房脑血管疾病需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Ⅰ、  Ⅱ、 Ⅲ 、Ⅳ4 组,每组30 例,膀胱冲洗频率玉组2次/d,域组1 次/d、芋组2 次/周、郁组为非冲洗组,分别于留置导尿后第3、7、14、21 天进行尿培养检查。结果芋组的尿路感染率最低(16.7%),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选择每周2 次膀胱冲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的概率,合理地发挥膀胱冲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最佳注水量。方法将90例需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3岁以下婴幼儿,随机分配到相应的试验1、2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1组注入水2 ml,试验2组注入4 ml,对照组按尿管标注容量注入3 ml。通过相关指标的观察,探讨婴幼儿留置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最佳注水量,以降低留置尿管出现漏尿、脱管、尿路感染、尿路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为婴幼儿临床留置尿管提供参考。结果试验1组出现漏尿14例、血尿0例;试验2组出现漏尿9例、血尿11例;对照组漏尿5例、血尿4例。结论婴幼儿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最佳注水量为3 ml,可减少尿道损伤出血、尿液外渗、尿管脱出的现象,减少对膀胱刺激,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菌间歇导尿(Sterile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SIC)更换卧位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bladder,NB),泌尿系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并发症的影响。方法:SCI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2011年标准;NB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患者11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9例,2组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书写排尿日记,接受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SIC,观察组导尿后采取更换卧位,分别叩击耻骨上、骶尾部和右侧/或左侧臀部,2次夹闭尿管、3次开放彻底i1流尿液。观察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肾功能、B超等辅助检查,每次导尿时观察尿液的物理状态。结果:2组患者UTI的发生随间歇导尿呈减少趋势,但对照组经过3周的间歇导尿UTI发生并无减少。观察组与照组比较3周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C更换卧位引流尿液,能有效降低SCI致NB患者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韦海楼 《华夏医学》2012,25(2):239-240
目的:探讨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口漏尿的原因,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科18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明显降低了漏尿的发生率,患者衣服、床单、会阴部清洁干燥,未引起皮疹、褥疮及尿路感染。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由于尿管引流不畅、腹压增大、尿道括约肌松弛等因素,都可诱发漏尿。通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降低漏尿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