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 对2000年8月~2010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平均年龄51.8岁.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E期31例,ⅡE期17例,ⅢE期6例,ⅣE期2例.本组患者内镜活检确诊率为48.2%,5年生存率为74.6%.结论 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应根据内镜下多处活检、取材要深,结合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结果来综合判断.抗幽门螺杆菌、放疗、化疗等非手术已经成为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2月共8例胃MALT淋巴瘤,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8例胃MALT淋巴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54.5岁(40~77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诊断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化,病理学上以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全部为B细胞性淋巴瘤。经手术、化疗和根除Hp治疗,患者6例存活。结论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化疗为主,配合放疗。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治疗可缓解胃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3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病理、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开展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标准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病理及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诊断的37例MALT型淋巴瘤的病理、临床分期、恶性程度、预后因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MALT型39例占8.82%(可追踪病例37例),发病中位年龄52岁,50岁以上患者占63.6%。MALT型NHL的发病部位以胃肠最多见,共28例,占71.8%;其次为甲状腺、腮腺、眼眶、肺。MALT型NHL中低度恶性占70.3%,低度恶性伴转化(中度恶性)占27%。临床分期I期占53.6%,Ⅱ期28.6%,Ⅲ期14.3%,Ⅳ期3.6%。37例可追踪MALT型NHL的病理标本中35例表达CD20抗原,2例不确定,其中4例疑难病例通过PCR检测IgH克隆性重排协助诊断。13例胃MALT型淋巴瘤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率为46.15%。胃MALT型淋巴瘤患者均接受抗HP三联治疗,仅1例接受单纯抗生素治疗。28例胃肠MALT型淋巴瘤患者除5例外,均曾接受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接受系统化疗,部分加局部放疗,尚无接受单纯胃放射治疗者。结论:MALT型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以低度恶性为主,肿瘤发展进程缓慢;不同的发病部位、分类、分期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均为重要的预后风险因素,可用于协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6~2013年胃MALT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检查示胃MALT淋巴瘤疑似病例67例,病理确诊胃MALT淋巴瘤18例,内镜病理诊断符合率26.9%。18例确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54.2±8.7)岁。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最常见15例(83.3%),恶心、呕吐14例(77.8%),纳差11例(61.1%)、消瘦7例(38.9%),呕血、黑便3例(16.7%)。内镜下表现为广泛、多发溃疡或结节样病变,病变位于胃窦部7例,胃体部9例,同时累及胃窦、胃体部2例。12例中7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阳性率58.3%。18例患者中经手术+术后化疗7例;单纯化疗5例;根除HP治疗3例;根除HP治疗+手术3例。结论  胃MALT淋巴瘤临床、内镜下特点特异性差,极易误诊;胃MALT淋巴瘤治疗首选根除HP治疗,对于转移和根除HP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进一步放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0年6例胃MALT淋巴瘤,采用胃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以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经手术和化疗,患者均存活。结论: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或放疗。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淋巴样组织淋巴瘤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Hp相关胃MALT淋巴瘤85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变位置、胃镜下形态、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饱满不适、恶心等为主,其余症状不典型;病变位置以胃角胃窦为主;恶性程度高度46例,中度7例,低度32例;所有患者均有Hp感染。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总有效率96.61%;抗Hp治疗总有效率80.77%。结论Hp相关胃MALT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是有临床症状患者的首选方法,根除Hp治疗适用于无临床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1993年6月-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治疗方案及预后。按疾病分期及是否接受手术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例入院当天因窒息死亡未做治疗,5例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接受化疗或化疗+放疗,14例接受单纯手术、手术+化疗或手术+化疗+放疗。中位随访期为41(0~131)个月,随访仍未到达终点。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ma tissue,MALT)患者长期存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ⅠE期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5例),ⅡE期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6例)和58.3%(5例),ⅠE期DLBCL患者预后优于ⅡE期患者(P=0.048)。DLBCL中接受手术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74.1%(7例),未接受手术患者(不包括未治疗患者1例)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例)和75.0%(3例)。是否接受手术对DLBCL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P=0.804)。结论 MALT患者经过治疗可长期存活,ⅠE期DLBCL患者预后优于ⅡE期。手术对DLBCL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外科手术的干预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a来48例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术前胃镜确诊48.8%(21/43),消化道造影确诊22.6%(7/31),术后组织标本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45.2%(19/42);全组手术切除率87.5%(42/48);5a生存率62.7%,IE期单一切除生存率60.4%,术后加用化疗和/或放疗者达87.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胃MAIT淋巴瘤存在关联。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与胃癌相比临床上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应结合消化道造影,胃镜及反复活检综合判断。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联合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失败患者,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含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行补救治疗的效果及根除率。方法 入选者为经14C-呼气试验证实为Hp阳性患者56例,至少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1次以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28例予标准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14d。另一组28例给予含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莫西沙星+阿莫西林+雷贝拉唑)14d加口服荆花胃康胶丸;2组治疗结束后,均停药1月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比较2组患者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及根除率。结果 2组Hp根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的副反应,标准三联组Hp根除率74.6%(47/63),而含荆花胃康胶丸及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组Hp根除率93.8%(60/64)。结论 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失败患者,给予含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加荆花胃康胶丸比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35例行D2根治术(全胃切除6例,其余均为切除远侧胃2/3-3/4),1例行胃空场吻合术;6例Ⅰ期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14天起行CHOP方案化疗6-8周期;随访6个月至5年,随访到32例,失访4例,2-3年存活率86.7%,5年存活率70.4%。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以上腹疼痛不适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CT检查以胃壁增厚为主,胃镜活检多可明确诊断。Ⅰ期患者单纯行D2根治手术治疗;Ⅱ期Ⅲ期患者行D2根治手术+CHOP方案化疗;Ⅳ期患者以化疗为主。预后优于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检查等。结果 87例患者临床表现中以腹痛最常见,占74.7%(65/87),其次为恶心、呕吐、黑便、腹部包块。低蛋白血症21例(24.1%),乳酸脱氢酶增高19例(21.8%)。胃镜检查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窦30例(34.5%)和胃体32例(36.8%)。消化道钡餐、腹部CT、PET-CT、骨髓穿刺可以协助诊断。MALT淋巴瘤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90.0%(9/10),血液乳酸脱氢酶阳性率为35.2%(19/54)。DLBCL淋巴瘤62例(71.3%),MALT淋巴瘤24例(27.6%)。治疗方法以手术、放、化疗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主。结论 PGL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利于诊断,治疗手段以手术、放化疗、抗幽门螺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2010年的18例胃MALT型淋巴瘤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初始症状、内镜下特点、病理特点,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0岁,男女比例1.25:1;本组18例中16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88.9%;内镜下8例表现为胃窦部黏膜霜斑样糜烂,6例表现为胃窦巨大溃疡(疑似BorrmannⅢ),3例见胃窦、胃体多灶结节性隆起,1例为胃壁弥漫浸润(疑似BorrmannⅣ),全部病例均经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16例HP阳性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12例(75%)病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直接手术者2例行术后化疗,随访5年未复发。结论胃MALT型淋巴瘤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惰性经过,预后良好;根除HP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一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按照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化,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年限均为1990—2011年,收集相关高质量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愿望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4篇,随机对照试验(RCT)9篇,病例报告8篇。结果显示,对于幽门螺杆菌(Hp)(+)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首选Hp根除治疗。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化疗是有效的一线治疗。对于根除Hp无效的胃MALT淋巴瘤,放疗效果较为明显。化疗后手术治疗并不能提高早期高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单纯化学治疗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根据以上证据并结合患者意愿,对该例患者采用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Hp、内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Hp(+)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首选根除Hp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淋巴瘤是恶性肿瘤,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低恶性的、发展缓慢的,但其发病率较高,且不良预后较严重,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其致病机理的重要因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其分泌物Cag A蛋白的刺激,所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就成了治愈胃MALT淋巴瘤的一种可靠途径。本文从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案两个方面研究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的相关关系,发现微生态疗法除了可以辅助治疗外,还可以治愈感染了有毒力因子Cag A的幽门螺杆菌的早期淋巴瘤患者。  相似文献   

15.
南寿山  靳荣  窦广仙 《吉林医学》2013,(8):1434-1435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成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病理学特征与治疗方法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其疗效。方法:选择23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统计其临床症状、内镜形态、病理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结果: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21例,感染率为91.3%;胃窦、胃体多灶性13例(56.5%),胃窦部9例(39.1%);病变局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20例(87.0%),侵犯肌层2例(8.7%),侵达浆膜1例(4.3%);21例H.pylori感染者均经质子泵抑制剂(PPI)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规范治疗,根除H.pylori后2个月复查胃镜,17例(73.9%)病灶完全消失,随访2年内未复发;4例行COP方案化疗,其中3例病灶消退,随访至今未复发;1例出现恶化,1年后死亡。2例H.pylori阴性的巨大溃疡患者直接手术切除,术后均行CHOP方案化疗,随访5年未发现病灶复发。结论:胃MALT淋巴瘤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累及部位和体积大小等对生存率没有明显影响,而肿瘤侵犯深度和是否有远处转移与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T(11;18),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收集了眼附属器MALT1淋巴瘤1995~2007年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28例,并收集了同时期的胃MALT淋巴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33例,其所有病例均为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其中有22例患者接受过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所有病例均应用间期FISH法检测T(11;18)在胃MALT淋巴瘤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并在胃MALT淋巴瘤中分析它们和Hp根除治疗反应性的关系。结果:T(11;18)在33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为6/33(18%),在28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检出率为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2例经Hp根除治疗的胃MALT淋巴病例中,16例完全缓解者2例(12.5%)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效者中有3例(50%)检出该易位,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T(11;18)的发生率有差异,表明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发病机制;胃MALT淋巴瘤中T(11;18)的发生率与Hp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间期FISH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乔红梅  杨雪  刘英娟  杨玉仓 《医学综述》2013,(20):3831-3832,F0003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电子四〇九医院于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0例Ⅰ~Ⅱ期韦氏环NHL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36例,NK/T细胞型淋巴瘤3例,结外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综合治疗组25例,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单纯放疗组15例采用受累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根据恶性淋巴瘤Cheson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总有效率为100%.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4%,单纯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CHOP方案化疗合并受累野照射治疗Ⅰ~Ⅱ期韦氏环NHL的疗效较好,放射不良反应轻.对于化疗抗拒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早期患者,仍可以考虑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效果。方法:将84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用荆花胃康胶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抗生素均服用7d,其余药物服用30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8.57%,有显著性差异(P〈O.05),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6%和76.1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文胜  洪勇 《华夏医学》2005,18(6):981-98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1990~2003年我院收治的21例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11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9例,高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胃肠造影确诊为3例,内镜+活检确诊为8例,内镜超声扫描10例,确诊7例,手术治疗21例均治愈,术后予CHOP方案化疗,辅以幽门螺杆菌治疗.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确诊不易,内镜下活检,内镜超声扫描价值较高,治疗应积极行根治手术,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和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眼眶和泪腺等部位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影像学检查特征与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5年45例病理确诊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疗效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 23例发生于眼眶,10例发生于眼睑,8例发生于泪腺,4例发生于结膜.B超能较好的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形态;CT对眶骨结构和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良好,具有定性诊断价值;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强,可区别病变内部不同组织.30例患者CD20表达阳性.4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2例辅以放疗,10例结合化疗.42例随访4~ 135个月,1例死亡,3例复发,总生存率为97.7%,复发率为6.6%.结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好发于眼眶上方及眼睑,B超、CT、MRI检查能提供较好的定性、定位诊断;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放疗、化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病变可长期局限,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