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1028例患者,对其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展开进一步鉴定与分析。结果:经统计,本组研究对象共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2.24%;其中抗-cE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抗-cE+自身抗体、抗-E等。结论:在临床输血前展开相应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将提高输血安全,对溶血性输血反应可展开积极预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对我院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为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我院输血治疗的患者免疫血液学标本205例,应用盐水法、R hD初筛试验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发现有血型鉴定困难的血液学标本,送到南宁市中心血站作进一步鉴定,除了重新做盐水法、聚凝胺法试验外,还做抗人球蛋白试验和同种特异性抗体筛选试验、血液相溶性试验等。结果:共鉴定出血型不规则抗体2例,其中1例为自身抗体,1例为同时存在两种不规则抗体,为自身抗体 抗-E。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常规的抗体筛查试验,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 600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证输血安全的意义。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0.46%),其中特异性抗体9例(0.34%),非特异性抗体3例(0.12%),特异性抗体中抗-M抗体2例、抗-D抗体2例及抗-E抗体2例,抗-C、抗-Lea、抗-JKa分别检出1例;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输血反应。结论:输血前给予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降低各种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及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检测受血者及孕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情况,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并预防母婴血型不合时,可能导致的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收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住院部及急诊,门诊产科所提供的758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采用免疫微柱凝胶卡式法,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64例阳性标本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抗D阳性12例,抗E阳性23例,抗e阳性6例,抗C阳性14例,抗c阳性6例,抗M阳性1例,抗Lewis阳性1例,抗Diego阳性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是避免发生迟发型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保证,当母婴血型不合时,对孕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择期手术需输血的1979例患者提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在1979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45%(9/1979),其中男性3例,阳性率为0.30%(3/992),女性6例,阳性率为0.61%(6/987)。Rh系统抗体6例,占66.6%。结论:对择期手术需输血患者提前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可以及早发现阳性的患者并有充裕的时间鉴定其特异性,选择相配合的血液输注,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保证手术如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北京地区孕妇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分布.方法 对2016年1~12月送检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的1007例孕妇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其中RhD阴性孕妇770例,RhD阳性孕妇237例,并对251例抗体筛选阳性者做抗体鉴定,鉴定其抗体特异性及抗体类型.结果 770例RhD阴性标本中,抗体筛选阳性46例(5.97%),分别为抗-D 39例,抗-D、C5例,抗-E 1例、抗-D、E1例.237例RhD阳性标本中,抗体筛选阳性205例;Rh系统抗体最常见,共检出84例,分别为抗-E 50例,抗-C 2例,抗-c、E 27例,抗-C、e5例;MNS系统抗体62例,分别为抗-M 57例,抗-S 5例;Lewis系统抗体29例,分别为抗-Lea26例,抗-Leb 1例,抗-Lea+抗-Leb 2例;kidd系统抗体3例,分别为抗-JKa2例,抗-JKb 1例;Duffy系统抗-Fyb7例;P系统抗-P1 2例;Kell系统抗-K 1例;多系统抗体,抗-c、E+抗-JKb1例;温自身抗体4例;另有12例患者因抗体水平较弱,未检出抗体特异性.结论 RhD阴性孕妇最常见抗体为抗-D;RhD阳性孕妇常见抗体分别为Rh、MNS和Lewis系统抗体.孕妇体内不规则抗体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并造成交叉配血困难,故孕期对所有孕妇常规行抗体筛选检查非常必要,如阳性应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这样有助于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并能早期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情况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患者2920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结果,鉴定阳性抗体的特异性。结果29208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90例,阳性率为0.31%。特异性抗体以Rh血型系统居多,抗-D抗体占2.22%、抗-E抗体占21.11%、抗-Ec抗体占11.11%;MNSs系统抗-Mur抗体11例(12.22%)、抗-M抗体7例(7.78%);Lewis系统抗-Lea抗体占8.89%;冷抗体占7.78%。非特异性抗体占13.33%。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其特异性,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结果,为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8 884例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发现阳性标本再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8 884例患者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0.96%;其中男性阳性率0.75%,女性阳性率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阳性率1.17%,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阳性率0.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为确保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常规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5-87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中心17 652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不同抗体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关系。结果在17 652例健康献血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血样41例(0.23%),其中男性阳性率(0.16%)显著低于女性(0.32%);≥50岁的阳性率(0.52%)明显高于青、中年人的0.16%和0.24%;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有妊娠史妇女为0.43%,高于未妊娠者的0.16%;有输血史者为0.41%,高于无输血史者的0.2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50岁、少数民族、有妊娠史妇女和有输血史者的阳性率较高,输血前应对血样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避免发生输血反应,确保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1839例输血患者,以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随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39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7例(0.92%),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不规则抗体阴性1822例(99.08%),其中,男性1039例,女性783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性别比较发现,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χ2=7.698,P=0.006);不规则抗体检测,以Rh血型系统为最多,共检测出8例(47.0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共3例(17.65%);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发现,特异性抗体15例(88.23%),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11.7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防止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临床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特征与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患者中检出的红细胞血型同种抗体特异性及临床特征.结果 37 548例住院患者中检出64例(0.17%)同种不规则抗体,其中男∶女为0.6:1,有输血史∶无输血史为0.9:1,2例曾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按抗体特异性依次为抗-E 53.1%(34/64)、抗-D 10.9%(7/64)、抗-cE 3.1%(2/64)、抗-c 1.6%(1/64)、抗-M 14.1%(9/64)、抗-Mia 10.9%(7/64)、抗-Lea 4.7%(3/64)、抗-Dia 1.6%(1/64).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多见于有输血史者(P<0.05),Lewi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多见于男性(P<0.05).结论 Rh血型系统抗体尤其是抗-E、抗-cE和抗-c仍然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见且最有意义的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也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d blood cell (RBC) allo-antibodies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China. Methods The specificit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RBC allo-antibodi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January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Sixty-four (0.17%) RBC allo-antibodies were episodes of 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DHTR). Their antibody frequencies were as follows: anti-E 53.1%(34/64),anti-D 10.9%(7/64),anti-cE 3.1%(2/64),anti-c 1.6%(1/64),anti-M 14.1%(9/64),anti-Mia 10.9%(7/64),anti-Lea 4.7%(3/64),anti-Dia 1.6%(1/64). Antibodies to Rh system were more frequent among transfused patients while antibodies to Lewis system had a male predominance (both P<0.05). Conclusion As the most common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RBC allo-antibodies, the antibodies to Rh blood group system, especially anti-E, anti-cE and anti-c, are the main cause of DHTR. 相似文献
19.
101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系统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率,指导临床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和疑难配血,以便为待输血者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方法采用室温盐水法和PEG-IAT法,对1998年4月至2002年10月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血清研究室7800份样本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分析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在被检样本中共发现101例不规则抗体,抗体阳性率为1.3%,其中85%为Rh系统抗体,且以抗-D最多.抗-D抗体中84%以上是在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发现.配血不合样本中的抗体主要是抗-E及抗-cE.结论患者在输血前或产前应该进行抗体筛查,并对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