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影响SBP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及早预防、治疗,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4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与38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因、性别、TBIL、DBIL、GLO、A/G与SBP均有明显关系,根据腹水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结合腹水透明度、利凡他试验及比重可初步作出诊断。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肝功能检查可预测发生SBP的可能性,常规作腹水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马艳 《当代医学》2021,27(28):155-15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62)和非SBP组(n=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纳入患者各项资料,经多因素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腹水总蛋白(AFTP)、血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 g/L、AFTP≥30 g/L、血钠≤120 mmol/L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g/L、AFTP≥30g/L、血钠≤120mmol/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4.
姚勤  陈密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32-23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为39.6%,致病菌为革兰阴性(G-)菌。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多形核白细胞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4.703、3.864、7.108。结论 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 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72.9%)显著高于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组SBP发生率(53.8%)显著高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组(10.0%)和17.1~51.3μmol/L组(11.8%)(P<0.05);伴有腹泻组BP发生率(46.3%)显著高于无腹泻组SBP发生率(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81.0%)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蛋白含量、血清总胆红素、伴有腹泻、消化道出血史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几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在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观察的161例肝硬化腹水病例中50例发生SBP,以有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EA)低于40%、腹水病程>6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浓度低于10g/L等为分析因素,在SBP分别为36例(72.00%)、42例(84.00%)、24例(48.00%)、18例(36.00%)、12例(24.00%)、44例(88.00%),在对照组分别为54例(48.65%)、62例(55.86%)、28例(25.23%)、17例(15.32%)、8例(7.21%)、21例(18.92%),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腹水病程>6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低于10g/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1].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陶茂根 《当代医学》2008,(11):57-58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1].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易  韩盛玺  齐建康 《西部医学》2009,21(4):590-591,59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 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患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178列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非SBP组和SBP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病史、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8个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血清白蛋白、有无腹腔穿刺、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是否合并糖尿病、肝性脑病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BP病史、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4个因素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陈世奇 《当代医学》2012,(28):35-3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将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观察组)和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并发SBP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9.6%,略高于对照组的1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经上述综合治疗后,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血压变化,1例患者死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死亡率为2.2%.结论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应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腹腔穿刺腹水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对症治疗,以降低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防治SBP、提高SBP预后和减少SBP死亡人数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75例)、非SBP组(85例),在饮酒史、腹水蛋白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SBP组患者的ALB、腹水蛋白、PTA、血清补体C3、CH、ALT较非SBP组均明显为低,SBP组在TBIL、TG、消化道出血三个方面较非SBP组均显著为高,而在饮酒史、GGT、AST、ALP、糖尿病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乙型肝炎肝硬化SBP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利于积极防止SBP的发生及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