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图(3-DU-PDA)在预测自然周期冻融优良胚胎移植(FET)后不同妊娠结局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特点的价值.方法:选择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89例自然周期FET患者,按移植后第10 ~ 12天血β-HCG结果分为妊娠组(98例)和非妊娠组(91例);移植后第10周再将妊娠组分为持续妊娠组(87例)和早期流产组(11例).分别比较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持续妊娠组和早期流产组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3-DU-PDA参数.结果:①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持续妊娠组和早期流产组的基本临床特征、促排卵药物用量、黄体生成素(LH)峰日血雌二醇(E2)浓度、内膜厚度、内膜形态、移植胚胎数、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组和非妊娠组3-DU-PDA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妊娠组内膜血管指数(Ⅵ)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均高于早期流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③采用ROC曲线分别确定子宫内膜Ⅵ和VFI预测持续妊娠结局的效能,子宫内膜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9 (95% CI 0.498 ~0.660),内膜V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4(95% CI 0.503 ~0.666).结论:自然周期LH峰日子宫内膜血管化参数不能预测冻融优良胚胎FET的着床结局,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着床后的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UPF)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66个行自然周期及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者于胚胎移植(ET)日阴道B超下监测子宫内膜蠕动波5 min,同时测定患者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结果:所有FET周期中未妊娠组患者ET日UPF高于妊娠组;ET日UPF在1~2次/min时临床妊娠率最高;替代周期组ET日UPF高于自然周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证实ET日UPF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FET周期ET日适度低频UPF预示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3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适合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激素替代组(HRT组)、HMG诱导排卵组(HMG组)和来曲唑诱导排卵组(L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HRT组47例,43个移植周期,HMG组35例,32个移植周期,LE组45例,42个移植周期,3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血清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子宫内膜厚度、复苏后胚胎存活率、平均移植胚胎个数,移植优质胚胎率、周期临床妊娠率、周期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FET周期3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均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来曲唑诱导排卵可作为PCOS患者FET周期内膜准备方案之一,应个体化选择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4个周期共解冻胚胎727个,复苏成活720个(99.0%),临床妊娠144例(44.4%),胚胎植入196例(27.2%)。其中自然内膜准备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内膜准备周期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复苏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0 kg/m2的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体质量(BMI=18.5~23.9 kg/m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胚胎数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内膜准备方案、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阈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3例患者共1 47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自然周期排卵日或激素替代周期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4~16 mm)进行分组(组距为1 mm),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评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活产率情况。分别采用ROC曲线法、临床经验法及OR值比较法,判断薄型子宫内膜阈值诊断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50±3.95)岁,平均内膜厚度(9.16±1.90)mm,平均移植胚胎数(2.03±0.37)个。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预测薄型子宫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522和0.529;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与总体相比,临床妊娠率(36.4%,54.3%,P=0.018)及活产率(27.2%,43.9%,P=0.028)均显著降低;OR值比较法得出薄型子宫内膜的阈值为6 mm。结论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降低;推荐将6 mm作为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阈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移植时机的选择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Gn RH-a降调节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进行FET的RIF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法)53个周期,即孕酮作用内膜3 d后移植第3日胚胎;B组(改良法)53个周期,即延迟内膜扳机和黄体支持用药,比较组间血清性激素水平、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相关指标。结果:患者的基本情况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移植日雌二醇(E_2)、孕酮(P)、E_2/P、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前1日血清P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IF患者,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FET周期中,延长雌、孕激素用药时间可刺激内膜达到理想状态,进而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参数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行IVF/ICSI助孕患者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超声参数,根据临床妊娠与否分组,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资料,并进一步根据促排卵方案行分层分析,研究各项超声参数与妊娠结局的关联。结果:1妊娠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和IVF周期数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而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体积大于非妊娠组(P0.05),妊娠组螺旋动脉收缩期速度(PSV)和舒张末期速度(EDV)、内膜下1 mm血流指数(FI)、内膜下3 mm的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高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参数与长方案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关联,而在短方案促排卵患者中,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内膜厚度及螺旋动脉ED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显示周期数和内膜厚度可作为短方案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也提示内膜厚度对妊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IVF/ICSI患者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三维超声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十分有限,内膜厚度对短方案患者妊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植前一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然周期FET的病例2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一日P值与妊娠数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其界值并进行分组,对各组的一般情况、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自然周期260例,曲线拟合的回归方程计算的P临界值为9.51~19.02 nmol/L,其中P9.51 nmol/L有93例,9.51 nmol/L≤P≤19.02 nmol/L有159例,P19.02 nmol/L有8例。3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移植前内膜厚度以及类型、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个数、冷冻方式、受精方式、不孕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51 nmol/L≤P≤19.02 nmol/L时,临床妊娠率(44.7%)和种植率(27.0%)最高。结论:FET自然周期中,移植前一日P水平对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值波动在9.51~19.02 nmol/L时,可能是较好的移植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方案应用于以往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治疗反复出现子宫内膜薄的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子宫内膜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回顾性分析61例既往因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治疗准备冷冻周期子宫内膜,显示子宫内膜薄而取消移植或者移植后未妊娠患者使用他莫昔芬治疗,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以及FET后的妊娠结局。结果他莫昔芬周期和既往激素替代治疗周期相比,前者的子宫内膜厚度[(8.8±1.8)mm、(6.5±0.3)mm]和血清雌二醇(E2)水平[(2091.2±1020.5)pmol/L、(969.6±474.2)pmol/L]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准备天数明显减少[(13.2±2.9)d、(23.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莫昔芬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胚胎种植率、畸形率分别为44.3%(27/61)、7.4%(2/27)、24.2%(32/132)、0(0/17)。结论对于子宫内膜薄的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使用他莫昔芬准备子宫内膜方法简单可行,而且子宫内膜准备时间较短、子宫内膜厚度显著提高,并可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部胚胎冷冻保存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刺激方案IVF-ET共483个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机不同分为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275个周期)和B组[全部胚胎冷冻保存首次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FET)组,208个周期],比较组间患者的年龄、基础FSH、不孕年限、扳机日优势卵泡数目、内膜厚度、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结果:A组扳机日内膜厚度和获卵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基础FSH、Gn总量、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扳机日雌二醇(E2)和孕酮(P)值、可利用胚胎数、移植周期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微刺激方案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全部胚胎冻存择期进行FET可以改善其助孕结局,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积水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并输卵管积水患者行FET助孕的235个周期。根据移植不同时期胚胎,分为两组:卵裂胚组(n=132);囊胚组(n=10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不孕因素、输卵管积水诊断方式及分布情况、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移植次数、移植胚胎数、辅助孵化(AH);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T周期临床资料中,移植胚胎数(1.88±0.33个vs 1.04±0.19个,P0.05)及AH比率(30.30%vs 23.30%,P0.05)卵裂胚组均显著高于囊胚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形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中,临床妊娠率(42.42%vs 47.57%,P0.05)、种植率(30.12%vs 46.73%,P0.05)及活产率(36.36%vs 42.72%,P0.05)囊胚组均显著高于卵裂胚组,而异位妊娠率(8.93%vs 4.08%,P0.05)囊胚组显著低于卵裂胚组,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后,临床妊娠率(OR 1.66,95%CI 1.06~2.52,P0.05)、种植率(OR 1.75,95%CI 1.46~3.18,P0.05)、异位妊娠率(OR 0.40,95%CI 0.01~0.92,P0.05)及活产率(OR 1.87,95%CI 1.49~3.07,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相较于移植卵裂期胚胎,FET周期行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更高,异位妊娠率更低,妊娠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冻周期移植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932个解冻周期,其中宫内活胎组348个、未妊娠组(包括生化妊娠)484个、妊娠结局不良组(3个月内流产者)100个。分析患者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对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宫内活胎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35.4±21.4)ng/ml、(25.6±19.5)ng/ml vs(18.2±17.4)ng/ml,P0.05)]。移植日血清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P≥15ng/ml组(25%、27%vs 42%,P0.05)。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P≥15ng/ml组(100%、46%vs 21%,P0.05);P5ng/ml组显著高于5ng/ml≤P15ng/ml组(P0.05)。结论:解冻周期移植日检测血清P水平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然周期和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内膜准备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377例准备冻融胚胎移植(FET)者均采用监测排卵准备内膜,其中182例为自然周期组,195例为hCG诱导排卵自然周期组。比较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冷冻胚胎数、解冻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hCG诱导自然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种植率亦低于hCG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流产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0)。结论:自然周期使用hCG诱导排卵有可能提高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期内膜厚度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关系,并对经期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行早卵泡期子宫内膜搔刮,观察临床妊娠率,探讨内膜搔刮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行FET的1 363个周期,根据月经周期第4~5日内膜厚度分组:A组为内膜厚度3 mm;B组为内膜厚度3~5 mm;C组为内膜厚度5~7 mm;D组内膜厚度为7 mm;E组为宫腔分离、内膜不清(积液)。并对经期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周期月经第4~5日行早卵泡期内膜搔刮,比较各组间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经期内膜厚度不同的5个组间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移植胚胎数、FET内膜准备方式、双胎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组的平均经期内膜厚度及组间内膜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期子宫内膜厚度7 mm(A组、B组及C组)平均的内膜增幅较D组显著增加(P0.05);5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提示,D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较其他组显著下降(P0.005)。对经期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行早卵泡期内膜搔刮,搔刮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8.29%(56/82),明显高于未搔刮组的53.26%(98/184),胚胎着床率(52.67%)显著高于未搔刮组(36.34%),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期4~5 d内膜增厚(7 mm)影响FET妊娠结局,对其行早卵泡期内膜搔刮,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FET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417个不同年龄组患者行胚胎解冻移植周期(FET)的临床方案及治疗结局,探讨各年龄组患者行FET的最佳内膜准备方案。方法:首先,按照内膜准备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人工周期207例,自然周期210例;其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岁,B组30~35岁,C组>35岁,比较采用人工周期或自然周期各年龄组之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无论自然周期还是人工周期A组、B组及C组在平均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胚胎质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替代周期中3组之间的妊娠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中C组妊娠率(31.03%)低于A组(50.50%)和B组(51.90%),也低于人工替代周期中C组妊娠率(50.00%)。结论:年轻患者无论人工周期或自然周期FET,对妊娠结局无影响,35岁以上患者人工周期FET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不同血清雌二醇(E2)水平对新鲜周期及随后胚胎冻融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82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注射HCG日血清E2水平分为6组:A组(<7340pmol/L),B组(7340~<11010pmol/L),C组(11010~<14680pmol/L),D组(14680~<18350pmol/L),E组(18350~<22020pmol/L)和F组(≥22020pmol/L);为预防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而放弃移植随后进行的首次FET周期,根据其取卵周期注射HCG日血清E2水平分为4组:Ⅰ组(14680~<18350pmol/L),Ⅱ组(18350~<22020pmol/L),Ⅲ组(22020~<25690pmol/L),Ⅳ组(≥25690pmol/L),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随着E2水平的增加,受精率、卵裂率均呈增高趋势(P<0.05);新鲜移植(ET)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继续妊娠率A、B组略低,C、D、E、F组较高,但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胚冻存后的首次FET周期,Ⅰ~Ⅳ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FET周期临床妊娠率(51.09%)和种植率(31.68%)明显高于总ET周期(38.90%,25.32%)(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中HCG日血清E2水平与IVF结局没有显著相关性,与随后FET结局也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夜培养对早卵裂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FET的3443例患者(4294周期)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8岁、移植胚胎数为2胚、子宫内膜在8~15 mm,按解冻后培养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过夜培养组(解冻后培养26~27小时后移植,共693周期)和短时培养组(解冻后培养4~6小时解冻日移植,共3601周期),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过夜培养组和短时培养组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23%(355/693)和55.60%(2002/3601),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13%(4/355)和3.05%(61/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全胚冷冻行首次FET患者中,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夜培养组的多胎率57.35%(39/68)高于短时培养组44.30%(400/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FET≥3次患者中,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过夜培养移植的妊娠结局并不优于解冻日移植,且过夜培养并不能改善多次FET失败患者的妊娠情况,同时全胚冷冻行首次FET的患者过夜培养仅使多胎妊娠有所增加,可以行单胚胎移植,以避免多胎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促排周期在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行FET的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两组:LE组(213例),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1934例)。首次HRT周期助孕失败尚有冻胚的241例患者行再次FET,其中35例采用LE周期(35例),206例仍采用HRT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殖相关参数间的差异。结果:LE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9.49±1.97)mm]高于HRT组[(8.85±2.18)mm],胚胎种植率(45.4%)和活产率(42.7%)高于HRT组(37%和35.9%),流产率(11.2%)低于HRT组(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HRT周期助孕失败再次FET患者中,采用LE周期和HRT周期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FET患者LE促排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优于HRT周期;前次HRT周期失败的患者改用LE促排周期未见明显优势,LE促排卵内膜准备可作为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FET内膜准备的有效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维(3D)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容积在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结局中的作用.方法对124例行ⅣF-ET的患者在HCG注射当天进行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容积.结果妊娠组(48例)和未妊娠组(76例)在HCG注射当天测得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子宫容积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容积和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2和0.523.子宫内膜容积<2.0ml的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妊娠.结论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厚度不能预测ⅣF-ET结局.但子宫内膜容积测定可指导是否行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