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妇科超声检查法对绝经后阴道出血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妇科超声诊断,然后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分析妇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研究,妇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7%。结论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中,妇科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症状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患者先后接受阴道彩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然后取子宫内膜做病理学检查确诊。观察阴道彩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阴道彩超与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结果最终确诊内膜非特异性病变76例(50.7%);子宫内膜癌8例(5.3%);子宫内膜增殖症29例(19.3%);子宫内膜息肉21例(14.0%);子宫粘膜下肌瘤16例(10.7%)。分析可得,内膜非特异性病变时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阴道彩超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阳性预测值及敏感性均较好,但低于宫腔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均低于宫腔镜检查,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初步诊断筛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绝经后出血的准确率。方法:本组研究对67例绝经后出血病人实施经阴道彩超与经腹B型超声检查,同时借助宫腔镜直视下进行活检作病理检查,将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腹B型超声检查共37例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符合率为55.22%(37/67);经阴道彩超检查显示共59例同病理检查一致,其诊断符合率为88.06%(59/67)。结论:子宫内膜血流分布情况与RI值大小对内膜异常病变的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腹B型超声检查的效果不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情况及临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184例(无症状组)行宫腔镜检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同期伴有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99例(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理多数为子宫内膜息肉(119例,64.67%)或黏膜下小肌瘤(17例,14.67%),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6例(7.61%),仅有9例(4.89%)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28例(28.28%),黏膜下小肌瘤4例(4.04%),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8例(18.18%),子宫内膜癌37例(37.37%)。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变阳性检出率高(>90%),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检查是探查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无出血症状的绝经后妇女超声子宫内膜增厚的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因为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4 mm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无出血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别有450例无出血和478例有出血绝经后妇女纳入了该研究,最常见的宫内病变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无出血患者中共诊断出13例(2.9%)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5例(1.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出血患者中共诊断出68例(14.2%)子宫内膜癌和4例(0.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结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超过10 mm者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应重视子宫内膜厚度在4~10 mm且合并糖尿病、高龄、未产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宫腔病变结果综合分析,提高绝经后妇女宫腔病变的早期诊断率,为进一步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对2 83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可疑宫腔病变者行宫腔镜手术,根据病理结果分析宫腔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 2 838例绝经后妇女中,宫腔积液635例;超声可疑宫腔病变354例,经病理确诊宫腔病变305例,其中内膜息肉245例,内膜癌27例,内膜增生32例,内膜间质肉瘤1例,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超声提示和宫腔镜病理诊断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4(P0.001)。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宫腔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是绝经后妇女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之一,为宫腔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准确的诊断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女性,如有阴道出血等症状,应积极按照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流程;而无症状的女性是否应该积极筛查、如何进行筛查仍有争议。多数研究结果证明经阴道超声(TVUS)结合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评估内膜病变,但是TVUS下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仍存争议。TVUS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人群中的低特异性给临床处理造成困扰,且绝经后无症状人群行TVUS筛查能否提高子宫内膜癌总体5年生存率仍被质疑。随着医疗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经阴道注水超声、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等新兴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手段似乎能够替代TVUS用来评估该人群的子宫内膜情况,或弥补TVUS的不足。分析临床常用的几种检查手段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现有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内膜厚度阈值,综述该人群的临床处理评估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联合应用阴道超声和宫内膜取样检查诊断绝经后妇女宫内膜病变的价值。对Tygerberg医院妇科门诊的14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阴道B超及宫内膜取样检查。阴道超声用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子宫纵切面测量其内膜最厚部分为总的子宫内膜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对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无症状患者(无症状组)及同期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者(出血组)进行诊断性刮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的86例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4例(51.16%),良性病变42例(48.84%),无恶性及癌前病变;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的79例中,非器质性病变48例(60.76%),良性病变17例(21.52%),恶性14例(17.72%)。无症状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良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恶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无症状绝经后妇女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者中内膜病变与内膜厚度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不伴阴道出血时,多为良性病变,对于肥胖、内膜厚及绝经年龄较长患者更应重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时,恶性病变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阴道出血是妇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我院妇科门诊1985年至1986年3月治疗46例阴道出血患者,其中31例出血原因不明者,做了诊断性刮宫并作病理检查,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见附表附表46例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年龄阴道出血时间绝经时间诊断刮宫8~10天少于20天大于1个月1~3年3年以上20-40 5 141-50 5 2 1 651-76 17 13 4 15 17 24表中阴道出血时间是指阴道出血到就诊时间。表中绝经时间是指患者就诊时的绝经日期。本文经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包括B 型超声检查11例,宫颈刮片43例,尿妊免试验3例,血hCG 测定5例)明确诊断15例;宫外孕1例;绒癌1例;子宫肌瘤5例;老年性阴道炎4例;宫颈癌4例。其余31例诊断不明,遂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年龄小于50岁7例,病理报告分别诊断为不全流产1例,功血2例,子宫内膜增殖2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内膜癌1例。年龄大于50岁24例,病理报告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8例(其中5例有内膜增殖伴有息肉),破碎子宫内膜3例,萎缩子宫内膜2例,慢性子宫内膜炎2例,子宫内膜癌9例。讨论本文46例阴道出血患者,年龄小于50岁的12例,恶性变2例。年龄大于50岁的34例,恶性变的13例。而恶性变的15例中有14例为已绝经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3~1/5由于恶性病变引起,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率越高。Banerjee 报告250例妇女老年病,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57.1%,宫颈癌占19.5%。本组子宫内膜癌9例,宫颈癌4例。本组31例行诊断性刮宫中,年龄大于50岁的24例,良性病变15例,占诊断的63.5%。从中提示任何年龄的妇女,子宫内膜对雌激素都有反应。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是由肾上腺、卵巢产生,量虽少,但持续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子宫腔内病变行阴道超声检测的诊断率和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疑似子宫腔内病变妇科患者57例。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分别选择经腹部和阴道2种超声形式。后对其进行病理检验确诊。将二者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分别为内膜正常33.3%,子宫内膜息肉76.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2.0%,子宫内膜下肌瘤60%,宫内胎物残留66.7%,总有效率70.1%。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66.7%,90.4%,92.0%,80%,66.7%,总有效率87.7%。经阴道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7.7%,明显高于与经腹部超声诊断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应用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和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韩劲松王泽密田惠秦莉宫恩聪为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和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将29例两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初步分析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自1993年2...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前B检测子宫内膜的价值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评估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刮宫术的价值。方法19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检测,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4mm时,可考虑避免诊刮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重点探讨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预测内膜恶变风险的内膜厚度阈值.方法:选择245例绝经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绝经后出血(PMB)组(124例)和无PMB组(121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PMB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越来越受到重视。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绝经后妇女中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和绝经后阴道出血。经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是常用的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手段。在医学上,对于无阴道出血症状的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尚不明确。无症状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要根据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个体化评估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适当的诊断不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避免造成绝经女性的过度恐慌和减少不必要的有创诊疗,在临床中有现实意义。综述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特点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协助诊断绝经后阴道流血2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以及宫腔镜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23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例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宫腔镜检查后经病理确诊引起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占83.4%,子宫恶性肿瘤占12.6%,宫内节育器占3.1%.绝经年限和恶性肿瘤有关.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87.0%.结论:宫腔镜协助下行活检或诊刮可明确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并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7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每例均行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且取得病理及确切诊断。结果:778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所占比例最高49.23%(383例),其次是子宫内膜癌16.71%(130例),第三位是黏膜下肌瘤11.44%(8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在绝经5年内发病例数最多(311例),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175例),绝经≥21年发病例数最少(78例),其中以子宫内膜癌为主(44例);<49岁阴道出血例数最少(7例),55~59岁阴道出血例数最多(228例),两者均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75岁出血的71例中以子宫内膜癌为主(38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体质量指数(BMI)及是否反复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更厚、BMI更高且更易发生反复出血。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子宫良性病变;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绝经后发生阴道出血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61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统计并分析宫腔镜诊断、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94.04%,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胚物残留、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0%、96.22%、95.00%、89.47%、94.44%、100.00%。结论采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的病变组织的形态、数量、质地等,及早发现宫颈管与子宫内的病变组织,准确度、特异度较高,联合病理检查能更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度,诊断价值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然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住院和门诊就诊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诉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绝经5年内,B组4 8例,绝经5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引起阴道出血原因。结果 A组患者引起阴道出血原因:良性疾病16例(32%);功能性病变28例(56%);恶性肿瘤6例(10.2%);B组患者引起起阴道出血原因:良性疾病22例(45.8%);功能性病变18(37.5%);恶性肿瘤8例(16.6%)。结论因此对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排液,及时行TVS及ECT检查,对于经过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1 cm的患者,即使通过细胞学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呈阴性,也需要及时接受宫腔镜检查确诊,以排除恶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绝经后女性妇科宫腔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绝经后女性妇科宫腔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对照组,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诊断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宫腔炎症、子宫内膜癌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妇科病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诊断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 在绝经后女性妇科宫腔病变诊断中,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能有效鉴别妇科宫腔病变类型,且患者诊断满意度高,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