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传染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级护理本科2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单双数分为试验组(126人)和对照组(133人)。试验组开展支架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传染病理论考核及情景演练,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的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核、情景模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支架式教学满意度较好[80.2%(101/126)],高于对照组[(54.1%(7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支架式教学应用在传染病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双向评价在儿科护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行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学员34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进行培训的学员42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双向评价。采用理论考核和情景模拟演练考核评估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应用能力,采用问卷调查评估规培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研究组规培学员理论考核[(95.12±6.24)vs.(91.05±5.12)]和情景模拟演练考核(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和业务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规培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双向评价可提高儿科护理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以临床案例分析和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在《临床营养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018级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A班)采用传统教学;2019级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B班)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汇报和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 学员自评显示,B班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高于A班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班学生考试成绩(83.34±4.27)分,B班学生考试成绩(85.07±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临床案例分析和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在《临床营养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在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并选取本校2019级护理本科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学生46名,采用传统教学;另一个班学生设为研究组(43名),采用STEM教学。均教学2个月(28学时)。评价两组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教学过程中研究组的STEM素养、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学习情况、参与度和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结束后研究组的问题解决能力、作品展示情况、课程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并采用STEM教育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本校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线上、线下数据,对混合式教学成效及意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可全方位影响学习效果,使课程成绩从70(64,76)分提升至79(7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9,P<0.001)。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PBL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形成性评价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放射科实习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60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学生。试验组在实习期间采用混合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运用授课教学法、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团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并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27±5.38)分,对照组为(83.13±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01);出科读片分析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07±4.80)分,对照组为(82.13±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1)。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教学总体满意度中试验组"非常满意"为76.7%(23/30),对照组"非常满意"为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37)。结论 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课题组前期研究构建的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学习体验情况。方法 从该教学设计模式的准备阶段、教学活动阶段及教学评价阶段3个维度改编了调查问卷。选取了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368名应用过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在线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年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学习体验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74.2%(273/368)的学习者认为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效果较好,对自己有帮助;60.6%(223/368)的学习者有较高的满意度,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在慕课知识内容掌握方面,试验组期末英语成绩(429.03±35.86)分优于对照组(401.87±25.8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可适用性,有助于提升线上学习体验,解决了慕课学习中交互不足的问题,可为我国医学院校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提供实践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混合式学习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湖南医药学院医学院2015级、2016级临床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2015级选取1个教学班作为对照组(n=117),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从2016级选取1个教学班级作为试验组(n=115)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对比两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实行混合式学习的2016级学生进行学习满意度调查。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过程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方面均优于对照组[(93.65±3.71)vs.(91.46±5.63);(68.36±8.14)vs.(64.94±8.98)];对2016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满意率很高,其认可率为90%以上。结论 在临床课程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中,混合式学习受到学生高度认可,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师生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微课联合模块化教学在内科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选取某校2016级4个班专科护理生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字母表法将148名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联合教学组采用微课联合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对比两组考试成绩、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for nursing education,SDLRS)评分、医学教育环境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联合教学组学生内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分值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学期末,联合教学组学生自我管理、热爱学习、自我控制维度评分及SDLRS总分均高于模块化教学组(P<0.05);联合教学组学生学习知觉、教师知觉、环境知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模块化教学组(P<0.05);联合教学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主动性、更好掌握重点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满意度高于模块化教学组(P<0.05)。结论 微课联合模块化教学能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考试成绩与自主学习准备度,改善医学教育内环境,且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混合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产科危重症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实习的72名临床医学"5+3"专业的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产科危重症典型病例,采用TBL教学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方法开展教学。课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收回72份调查问卷,所有学生认为这种混合式TBL教学有助于发展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认为"小组成员讨论"及"课外准备"过程均十分有助于学习。93%(67/72)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28%(20/7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使其学习压力很大。结论 将混合式TBL教学运用于产科危重症实习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论英语专业医学方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莉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20-122
21世纪需要大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本文侧重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和优化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来培养英语专业医学方向的学生,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记名问卷方式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肿瘤核基质结构和功能理论与实验技术研讨班》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学员对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总体效果以及项目内容、项目意义、教师水平、组织管理、讲义参考资料、收费等方面给予普遍好评。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蕾  傅珏  张新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30-531,540
本文将英语原声电影这样一种新型的媒介方式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通过教学平台和课程设计介绍,阐述了英美电影作品的引入在创造生动有效的课堂英语交流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其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和学习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ESP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引入ESP方法体系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具有良好专业交际能力涉外人才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等学校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医学英语和英语医学的关系。认为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关系为基础、桥梁和彼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能够使用英语学习、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表达自己的专业发现、进行学术交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大学英语阶段就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缩小大学英语要求与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目的之间的差距,为学生的下一步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未来在医疗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从明确医学“精品”教育理念,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外语教学激励机制,突出“因材施教”,加大英语教学投入和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等方面入手,探讨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与汉语不同的一些表达方法,注意英语的语言规律。这样,才能忠实地传递出英语所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通过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揭示社会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而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要求》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词汇附带习得理论,尝试在医学英语文献阅读教学中将词汇与阅读融为一体以提高教学效果。发现医学英语词汇与文献阅读一体教学法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习者医学英语词汇与文献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