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完全包绕。属于较罕见异位妊娠的一种,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导致死亡。1978年首次报道此病,它是剖宫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卫生经济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3例,行甲氨蝶呤(MTX)50 mg/m2静脉滴注,其中18例MTX静脉治疗后5~10 d内行清宫术(MTX+清宫);15例先行清宫术,术后每48小时复查1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3次均下降不足30%者,再用MTX 50 mg/m2静脉滴注治疗(清宫+MTX).B组60例,行MTX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每侧子宫动脉注入MTX 100 mg,术后2 d内行清宫术.C组3例,行子宫病灶切除术.比较各组出血量(M)、病灶直径(-x±s)、治疗前血β-hCG水平(M)、病灶距子宫浆膜层≤3mm的例数、病灶血流阻力指数(RI)≤0.5的例数、治疗费用(-x±s)、住院时间(-x±s)的差异,并分析出血量与病灶直径和血β-hC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临床指标:出血量:A组MTX+清宫者为20 ml、清宫+MTX者为10 ml,B组为12 ml,C组为200m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直径:A组MTX+清宫者为(16±8)mm、清宫+MTX者为(23±15)mm,B组为(30±14)mm,显著高于A组MTX+清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为(52±7)mm,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β-hCG水平:A组MTX+清宫者为21 592 U/L、清宫+MTX者为979 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11 312 U/L,C组为101 U/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血流RI0.5共28例,其中A组8例(24%,8/33)、B组18例(30%,18/60),C组2例(2/3),C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距子宫浆膜层≤3 mm共23例:A组2例(6%,2/33),B组21例(35%,21/60),C组0例,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A组MTX+清宫者为(5578±3679)元、清宫+MTX者为(5346±2765)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7860±2104)元,C组为(5004±421)元,B组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组MTX+清宫者为(15±8)d、清宫+MTX者为(19±14)d,B组为(16±10)d,C组为(17±8)d,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出血量与子宫病灶直径(r=0.31,P<0.05)以及治疗前血β-hCG水平(r=0.35,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MTX静脉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和子宫病灶切除术用于治疗CSP,如应用恰当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病灶大、血β-hCG水平高、病灶距浆膜层近或子宫病灶血液供应丰富时,可选择MTX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清宫术治疗,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提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广大妇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情发展凶险,6例患者中有3例切除子宫,失去生育功能,占50%,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杀胚治疗,占33.3%。结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容易误诊,对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患者常规B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治疗极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其在临床中的表现特征、诊断和预后。方法:以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3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治疗痊愈,且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MTX静脉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和子宫病灶切除术治疗CSP,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21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收集1995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十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共21例.根据超声检查,血hCG的水平确诊,分析其发病年龄、孕周、症状、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3岁(26~44岁),均为1次剖宫产术史,此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的时间为8个月~18年,平均孕龄为47 d(36~70 d).16例(76.2%)患者主诉阴道流血,其中6例(28.6%)伴有腹痛.治疗方式包括单独或联合应用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全身或局部给药、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化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开腹子宫病灶切除术、刮宫术等.所有病例均保守治疗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平均住院天数为22 d(9~39 d). 结论 CSP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多可保守治疗.MTX能有效终止妊娠,介入化疗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CSP可能是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为罕见的异位妊娠.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动脉造影、病灶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剖宫产术一般均采用子宫下段术式,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妊娠的位置相当于子宫峡部并位于子宫腔以外,严格地说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1978年Larsen报道第1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发生率已达1/1800~1/2216,已超过宫颈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CSP可能是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为罕见的异位妊娠。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动脉造影、病灶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文献对早、中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仅有个例报道。现将本院确诊的4例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瘢痕部位妊娠,经手术确诊者4例。例1:34岁,G7P5,因停经5个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5年7月17日收入院。入院诊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35岁,G7P1,因孕17+6周外院引产失败,于2011年4月13日入我院。2009年,孕足月,因宫颈Leep锥切行剖宫产。末次月经:2010年12月5日,孕50天因搬运重物,曾阴道点滴流血,院外诊断先兆流产,并保胎治疗,数日后流血停止,因无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报告 患者,36岁,G2P1.因停经39天,恶心2天于2007年3月29日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未避孕.末次月经2007年2月20日.门诊诊断为滋养细胞疾病而收入住院.患者9年前因"胎位异常"行剖宫产手术.入院查体:T 36.4℃,P 84/min,BP 110/65 mmHg,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如孕4个月大小,质软,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bilateral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BUACE)后刮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采用BUACE后刮宫术治疗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91.67%)没有发生并发症,分析显示顶臀径(crown-rump length,CRL)在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L20 mm和CRL≥20 mm组之间成功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4.33,CRL与CSP的BUACE+刮宫术治疗预后有相关性。结论:对于CRL20 mm的CSP,BUACE后刮宫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其中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胎盘、子宫异常情况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且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盘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胎盘与子宫不良情况发生率更高,且新生儿窒息率也更高,故其剖宫产风险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高。因此临床对于该类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需更加慎重,为产妇选择更为安全合理地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66例异位妊娠中1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SP占同期异位妊娠的1.54%(18/1166).孕早期16例,孕中期2例.5例由外院转入,13例初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史,6例伴有腹痛.16例C...  相似文献   

15.
诸葛听  徐嬿  黄紫蓉  李斌 《生殖与避孕》2012,32(11):760-764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对95例CSP出血患者依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采用纱条填塞压迫宫腔下段及切口处止血;B组采用Foley导管压迫宫腔下段及切口处止血;C组采用经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止血;D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止血。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估计出血量、停经天数、治疗前血β-hCG值、超声显示孕囊或胚胎组织物3径线之和的平均数,超声显示妊娠物距浆膜面的组织厚度4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出血量和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值,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止血方法在治疗中均成功止血,临床工作中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需要,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同时或交叉应用,并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可达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减少出血等并发症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44.1±3.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6.9±3.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即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囊与子宫切口瘢痕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CSP在所有妊娠者中发生概率为1∶2216~1∶1800,在有剖宫产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7.8%(45/46)。36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行清宫术,35例术中和术后均无大出血,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后22天因大出血切除子宫;另10例未行清宫术。所有患者血β-HCG平均1月降至正常,同时超声检查也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发热(19例)和局部疼痛(41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常并发子宫破裂和大量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甲氨蝶呤(MTX)等药物治疗、刮宫或开腹探查等,治疗效果不佳。近来已有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报道[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9例患者资料,旨在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PS)的结局及处理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CPS患者38例,临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CPS结局与分级和处理方案有关,根据团块或孕囊与肌层的关系,将其分为4级,2级和3级出现大出血几率大,根据级别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结论 0级直接可在B超检测下人流或清宫;1级和2级病灶部分凸向宫腔者,可结合B超提示血流情况选择治疗方法,a:B超示血流不丰富,可行药物治疗+清宫术,b:血流丰富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下人流或清宫;3级,病灶完全凸向浆膜层并向膀胱方向,采用经腹子宫病灶切除术或腹腔镜子宫病灶清除术+子宫修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