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强骨宝1号方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女性患者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对照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骨化三醇胶丸和阿仑磷酸钠片,疗程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强骨宝1号方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疗程3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测量2组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值(BMD),并于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钙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12个月内BMD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术后1周比较,2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假体全区骨密度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在假体全区、ROI 1区、ROI 4区、ROI 6区、ROI 7区骨密度均升高(P0.05)。服药期间2组均未出现发热、胃肠道反应、下颌骨坏死、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配合口服强骨宝1号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股骨侧假体周围的骨量丢失,有效降低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去金属伪影(MAR)技术探讨强骨宝1号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股骨侧假体周围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收治住院的初次行单侧THA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予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骨宝1号颗粒剂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股骨侧假体周围各感兴趣区域(ROI)羟基磷灰石(HAP)值及术后3个月、6个月HAP值丢失率。结果 与术后1周比较,2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股骨侧假体周围各ROI分区HAP值均降低(P均<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股骨侧假体周围ROI 2分区HAP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股骨侧假体周围ROI 1、ROI 2、ROI 6、ROI 7分区HAP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股骨侧假体周围ROI 2、ROI 4分区HAP值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股骨侧假体周围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绝经女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丢失的规律,探讨补肾活血法防治肾虚血瘀型绝经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骨丢失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绝经女性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D片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中药龙鳖胶囊+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D片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9个月,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2组患者膝关节假体周围的骨密度。结果 2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股骨假体上方远端兴趣区(ROI 1区)、胫骨假体下方近端兴趣区(ROI 2区)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术后1周(P均0.05),且骨密度均呈进行性降低,其中术后前3个月下降较为明显,术后6~9个月下降趋缓;治疗组术后6个月、9个月时ROI 1区骨密度和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ROI 2区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在术后前6个月呈快速下降趋势,术后6~9个月下降趋于平缓。补肾活血中药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有效防治肾虚血瘀型绝经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骨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生物型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3例,常规组在术后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2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臼和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常规组ROIⅢ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术后1周(P均0.05),而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联合组ROI1、ROI2、ROI3、ROI4、ROI5、ROI6、ROI7区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联合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唑来膦酸用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可减少髋臼和假体周围骨密度降低水平,提高Harris评分,对维持人工髋关节假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周围早期骨量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1周对照组予以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组予以骨康1剂/日 钙尔奇D片。连续服用3周,休息2周,5周为1疗程,连续5个疗程。分别于术后7天、3个月、6个月行假体周围骨密度(DEXA)检测。结果:50例病例中,43例获得完整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假体周围骨量(ROI1区和ROI7区)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骨康能减少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药及有领与无领股骨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对80例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患者,分成有领治疗组(1组)、对照组(2组);无领治疗组(3组)、对照组(4组),每组20例。1、3组均给予福善美+钙尔奇D3+仙灵骨葆胶囊口服,2、4组仅给口服钙尔奇D3片;各组分别于术后12d、3月、6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周围的大转子(测1区)、离远端股骨柄0.5~1.0cm处股骨干(测2区)骨密度,同时测量健侧相同部位骨密度。结果:在12d和3月,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6月时,1、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侧更明显一些,说明用药能显著减少骨量流失。3、4组不论是患侧还是健侧,在术后6月时,测1区和测2区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3组在术后3m及6m时,不论是患侧还是健侧,各测量区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使用有领柄还是无领柄对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影响不大。2.福善美+钙尔奇D3+仙灵骨葆胶囊可预防假体周围早期骨丢失。  相似文献   

7.
非骨水泥型假体周围早期骨密度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周围骨密度的变化,对25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Grune[1]分7个测量兴趣区测量假体周围骨密度.结果显示假体周围骨密度术后3个月平均丢失11.7%,6个月平均丢失17.77%.其中以1和7区明显,1区术后3、6个月分别减少21.25%、25.55%(P<0.01),7区术手3、6个月分别减少22.80%、32.14%(P<0.01).说明假体置换术后早期周围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以假体近端(1、7区)明显,且骨量丢失以术后前3个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对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骨及髋臼假体周围BMD进行12个月的动态观察,并与23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比较。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分析;髋臼假体周围按DE Lee和Charnley法分为3个兴趣区(RⅠ-Ⅲ)分析。并将各时相BMD值与术后一周内测值比较。结果:股骨柄假体周围BMD平均值(NETAVGⅠ)在术后6个月降至92.12%,术后12月又上升至94.08%。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BMD下降最为明显。近端外侧(R1)为83.78%,内侧(R7)为88.31%。髋臼假体周围BMD(NE-TAVGⅡ)在术后6个月平均下降至78.28%,术后12月上升至85.21%。以臼杯假体内侧(RⅡ)失骨量最多,降至70.22%。术后5年患者股骨西风假体周围BMD平均值与12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髋臼杯周围下降明显(P<0.05)。结论:DEXA是监测THA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松质骨的骨吸收、丢失是导致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而密质骨相对失骨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逐瘀生骨汤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THA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伦膦酸钠口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逐瘀生骨汤,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骨代谢状况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ROI 1~7区骨密度值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ROI 7区骨密度值显著下降(P0.05);除ROI 4区外,联合组各区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TPⅠNP、CTX-β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生骨汤可有效抑制老年THA术后炎性反应,预防股骨假体周围骨量流失,延缓骨溶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特殊群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9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例行加长生物型非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1例行常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4例行加长水泥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结果9例均获1~5年随访,1例术后2年死亡,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1髋,良3髋,中2髋,差2髋。运用Gruen股骨分区对股骨假体进行影像学评估:6髋股骨柄假体在I、Ⅱ、Ⅳ、V区,可见大于1mm的非连续性透亮线,2髋在以上区域可见大于1mm的连续性透亮线;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矩的破坏,股骨假体柄松动、下沉风险增高,而股骨转子部的重建对假体柄的稳定无直接作用,加长型股骨柄是维持假体稳定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特殊群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9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例行加长生物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1例行常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4例行加长水泥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结果9例均获1~3年随访,1例术后2年死亡,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1髋,良3髋,中2髋,差2髋。运用Green股骨分区对股骨假体进行影像学评估:6髋股骨柄假体在I、Ⅱ、Ⅳ、V区,可见大于1mm的非连续性透亮线,髋在以上区域可见大于1mm的连续性透亮线;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矩的破坏,股骨假体柄松动、下沉风险增高,而股骨转子部的重建对假体柄的稳定无直接作用,加长型股骨柄是维持假体稳定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长期血液透析伴髋关节病变患者接受非骨水泥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采用假体类型的不同将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36髋)慢性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患者接受透析2~20年)分为2组,非骨水泥组20例接受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骨水泥组16例接受骨水泥型假体置换。观察2组患者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14年,非骨水泥组2例患者、骨水泥组7例患者因出现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2组随访终期髋关节的中位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未出现假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骨水泥型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改善长期血液透析伴髋关节病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因假体松动进行翻修的概率非骨水泥型明显低于骨水泥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但对术后影响假体稳定性的放射学变化及其对THR的预后判断尚无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骨水泥THR术后股骨假体常见X线征象的力学或生物学原因并分析其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orail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简称Corail假体)与Summit半涂层型股骨柄假体(简称Summit假体)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外科行THA的患者32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的股骨柄假体类型分为观察组(Corail假体)17例和对照组(Summit假体)15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且假体放置位置正确,术后康复计划相同。在患者术中及术后1 d、3d、1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时进行院内及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临床疗效、出院时间、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32例患者术后的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第1年内没有患者需要翻修。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有所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对患者影像学进行检查时,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已普遍开展。我院自 1985~ 1998年共行髋关节置换术 5 6 2例 ,通过临床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完整成功的护理计划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 2例中 ,男 2 6 0例 ,女 30 2例。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93岁 ,平均 6 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 42 0例 ,髋关节骨关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10 4例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 38例。术中股骨近端劈裂 8例 ,平均住院时间 3周 ,骨水泥型假体术后卧床平均 5天 ,非骨水泥型术后卧床平均 6周 ,出现伤肢肿胀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者 16 2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脱位、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病变等患者共82例102髋,运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取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7.4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63~88分,平均81.76分。优68髋,良23髋,可11髋,差0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2%。结论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发生松动、下沉的几率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肾阳虚骨质疏松患者髋臼假体周围骨丢失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口服健肾补阳汤,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术后1周及3个月、6个月髋臼假体周围四个区的BMD。结果:两组R1、R2、R3、R4区在术后1周时BM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1、R2、R3区在术后3个月时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4区在术后3个月时BMD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1、R2、R3、R4区在术后6个月时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术后髋臼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以髋臼假体周围的负重区较为明显,健肾补阳汤能预防肾阳虚骨质疏松患者髋臼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结合钙剂能有效地改善髋臼假体周围负重区BMD,效果强于单纯口服钙剂,从而预防髋臼假体的松动,减少THA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14 d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片+骨化三醇胶丸+静脉点注唑来膦酸,观察组同时静脉点注葛根素注射液,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术后于门诊随访6个月。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2组髋关节功能,并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 21%,对照组有效率79. 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从术后7 d至术后6个月2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假体各分区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R4~R7区骨密度降低,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R6、R7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治疗期间,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骨关节疼痛及头痛,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葛根素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假体周围骨密度均得到有效提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agner SL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Wagner SL柄治疗11例髋关节术后Vancouver 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部位疼痛情况和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2.5~4.3 h,平均3.6 h;术中出血400~2 600m L,平均1 250 m L;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双下肢术后长短在0.5~1.7 cm,平均1.1 cm。住院时间17~31 d,平均23d。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VAS评分平均0.69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9分,术后6个月平均79.8分。结论Wagner SL柄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