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为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之一,约占眩晕的24%,其临床表现有五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s后才出现眩晕;(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min内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BPPV按照耳石脱落的部位可分为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上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临床上以后半规管BPPV多见。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重要手段,效果甚佳,但临床上经常遇到难治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效果不理想或反复发作。通过复习2003q012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试探讨分析难治性BPPV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1]。由于任意一个头部动作或体位改变,颈部肌肉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收缩,而且有研究报道[2]颈部肌肉触发点可以引发多种头面部症状,考虑颈部肌肉的力学因素是否可能是位置性眩晕的又一个关联因素。笔  相似文献   

3.
综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症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受到退变组织刺激压迫,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缺血性眩晕(椎动脉受挤压,椎-基底动脉缺血所引起的眩晕;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眩晕),和非缺血性眩晕,即颈部本体感觉障碍,感觉中枢传人错误,引起反射性眩晕。在按摩门诊中,颈性眩晕患者,非缺血性眩晕能占70%以上。本病是复发性中老年病;女性多于男性,最常见者是长期伏案工作及电脑的工作。本病诊断是依据全国第二届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血管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头及颈部外伤后性眩晕,进行性加重性中枢神经症状患者等。  相似文献   

4.
赖淑华  范志勇  黄淑云  吴山 《新中医》2017,49(8):175-177
正颈性眩晕主要是指由于颈椎及其附属软组织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理变化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可伴随有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胸闷、心慌、头痛等症状。并可因颈部活动而诱发或加重眩晕。随着手机、笔记本、i Pad等电子设备应用频率的增加,颈性眩晕逐渐年轻化且发病率逐渐上升[1],其中不少是儿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03-2009—03的以来门诊及住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临床表现为眩晕、有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多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伴恶心呕吐,或伴有其他脑干一过性缺血症状,如黑噱、复视、肢体麻木无力、晕厥、倾倒发作等症状,呈多次反复发作,均经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不一,其发病机理也不相同,辨证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分述如下。 1 颈椎错缝 颈椎错缝是引起颈性眩晕典型发作的主要原因。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越过第7颈椎横突前方,自第6颈椎横突孔开始,穿行而上,经枕骨大孔入颅。C_1~C_6任何部位的关节错位,都可引起椎动脉扭曲,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此种眩晕具有颈性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即眩晕与颈部的旋转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当头转到某一角度时,即诱发眩晕;改变头位,眩晕即减轻或缓解。临床中我们发现颈椎错缝有二种情形。一是单个颈椎错位。最常发生于第2颈椎,常突然发病,多由卧床看书、猛力转头、颈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张口位X线片可  相似文献   

7.
<正>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等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眩晕伴有视力模糊、头痛耳鸣、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对颈部治疗处理后可减轻或消失。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并熨烫治疗颈性眩晕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25岁~66岁,平均46.3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 a。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推拿学》有关内容,拟定如下:①颈部疼痛、酸楚不适;②眩晕症状出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短暂脑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症,多在头颈转动或伸屈时加重,或见头痛、视物不清、耳鸣、内脏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感、出汗等),重则有猝倒等症状。颈椎病、颈椎不稳定及颈部软组织损伤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颈性眩晕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常伴有颈部疼痛,这是由于空间位置及共济平衡感觉失调引起的~[1]。我们用推拿合功能训练治疗颈性眩晕2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2],结合临床特点拟定。1头晕或眩晕伴有颈部疼痛;2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3颈扭曲试验阳性;4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  相似文献   

10.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耳源性周围性眩晕,是因体位改变而诱发的剧烈的短暂的运动性幻觉,可通过躺下、坐起、翻身等头部或身体姿势改变而诱发。该病多由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随头部位置改变在半规管中移动,刺激前庭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因此对该病进行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近几年开展耳石手法复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眩汤内服并外敷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眩晕表现为周围环境和(或)自身旋转,或有摇摆不定、晃动、头重较轻感[1]。依病变的位置分为由前庭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前庭神经颅内段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疾病所引起的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此外,尚有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变、眼部疾患、头部外伤、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但目前研究发现脑血管病、高血压是引起老年眩晕症的主要病因,其中最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笔者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症有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眩汤内服并外敷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女,46岁。因发作性头痛、眩晕于1991年3月21日来诊。患者于半年前,疲劳后感头痛、眩晕、耳鸣,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颈部旋转时可诱发上述症状。一般数小时到1~2天消失,以美尼尔氏综合征治疗未见好转。检查病人一般情况良  相似文献   

15.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 ,是机体对空间定位和重力关系体查能力的障碍[1] 。多呈突发旋转性 ,均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 ,上述症状在睁眼转头时加剧 ,闭目静卧位时减轻 ,患者神志清醒。腹部手术后可能因麻醉、手术刺激及年龄大、体质差 ,或原有眩晕史而诱发眩晕 ,另外 ,精神紧张也可诱发眩晕。眩晕伴有的剧烈呕吐 ,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而且易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影响腹部切口、阴道残端愈合等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月在本科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共 35 6例 ,术后发生单纯性恶心…  相似文献   

16.
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新平 《河南中医》2003,23(1):32-32
笔者近几年来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5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 ,男 14例 ,女 36例 ;年龄 2 5~ 72岁 ,平均 4 5岁 ;病程最短6d ,最长 2a。诊断标准[1] :①以发作性眩晕最为多见 ,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 ,多因头位、体位变动而诱发 ;②伴有其他脑干一过性缺血症状 ,如黑蒙、复视、肢体麻木、枕部头痛、失眠、猝倒、昏厥等 ;③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 ,如角膜、咽反射减退、辐辏障碍等 ;④有颈椎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眼球震颤、贫血等病史 ;⑤排…  相似文献   

17.
周玉凤 《河南中医》2003,23(9):76-7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 ,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治疗。我科对天眩清治疗VBI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诊断标准[1 ] :①眩晕为旋转感、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内耳疼痛、肢体麻或无力、摔倒、晕厥等 ;③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 ,如角膜和 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 ,调节障碍 ,自发型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眼球震颤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④病因明确 ,如…  相似文献   

18.
梅尼埃综合征是以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以及进行性听力减退为一组临床症状的疾病。常因劳累、外感或情绪改变而诱发,常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感、浮动感、摇晃感及进行性感音性眩晕、耳呜等一系列症状。西医多采用镇静剂为主要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较差,而中医中药治疗此症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为颈部疾患而引起的眩晕症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我院医治 80例 ,均以手法为主 ,佐以理疗为辅 ,均收到较为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为 8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49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72岁 ;伴有枕颈部痛 6 5例 ,颈部僵硬者35例 ,视物模糊者 2 0例 ,耳鸣、听力障碍者 9例 ,伴有恶心、呕吐者 5 1例 ,伴有行走不稳及有摔倒史者 1例。1 2 临床诊断 颈性眩晕其表现为一过性、发作性眩晕 ,常与变换颈部体位 ,后仰旋转时诱发 ,可伴有颈枕部痛 ,颈部僵硬 ,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摔倒 ,…  相似文献   

20.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前庭系器质性损害的重要临床表现,具有特发、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等特点,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从耳石存在的位置上来分,又可分为后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眩晕(P—BPPV)和水平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眩晕(H—BPPV)等几种。临床上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为64/10万,约占眩晕疾病的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