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脂质贮积病.该病患病率约为1/3 100~4 600[1],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发病时间早,临床症状相对较多,病情更重,且更容易发生严重脏器病变[2],现代医学多采用酶替代疗法、小分子伴侣酶增强疗法治疗本病,但因其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有基因和干细胞疗...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5)
正三焦辨证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其与中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等共同构成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辨证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氏的三焦辨证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肾脏病的三焦辨证论治,是将吴氏三焦辨治温热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1)
正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伤寒来苏集》)俞慎初亦云:以六经钤百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藏象理论中所指出的“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开窍于耳”,“肾主水”,“肾主纳气”等,均为现代医学的研究所证实。中医治肾诸法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上也收到理想的疗效。因此,本期肾海探骊论坛特邀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刘玉宁、谢院生、雷根平、郭立中、刘伟敬等教授多角度探讨肾脏病从中医肾进行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本期论坛由论坛主席刘玉宁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因8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故可归属中医水肿、肾水等疾病范畴。本病20%~55%的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 20%~40%伴有高血压。临床上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于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约为10%~60%。近年来MN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攀升[1],MN占住院患者肾活检的比例从2009年的10.77%增长到2018年的32.98%[2],已经成为超过Ig A肾病的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10.
11.
12.
14.
经方治疗风湿痹病为历代医家所重,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基于经典,创新发挥,指出中气虚弱、阳气不足是风湿痹病的主要成因。从黄元御角度出发解释中气易虚的先天原因,以“一气周流”理论探析经方治疗风湿痹病的组方特点,体现为以扶阳培土为要,主以附子、干姜、白术等药;祛邪通经为辅,主以桂枝、茯苓、乌头等药。从而提出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经方治疗风湿痹病的组方用药特点,对风湿痹病的经方治疗起到提纲挈领,加深认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5)
<正>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共同转归,以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衡及全身多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本文阐释了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识与中医治疗思路,从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角度提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对策。1肾络瘀痹理论体系与中医辨识1.1肾络瘀痹理论体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正>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直肠脱垂,其特点是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伴肛门松弛[1],该病可继发身体其他疾病,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困扰,甚至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医学治疗实践经验的结晶,为中华民族之瑰宝,而“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防治疾病的原则,对许多疾病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将“治未病”理论引入脱肛病的防治中, 相似文献
18.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中医药治疗OP具有优势,但限制其发展的是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及现代化不足。本综述对OP中医证型现代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文献,发现OP中医证型判别尚不统一;常用的OP现代化指标不能全面阐述"证"的实质。因而提出统一公认的中医证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非编码RNA中LncRNA、miRNA以及组学技术等新兴技术可以为OP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新思路和较全面的科学依据。联合多组学技术对OP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运用多组学技术检测中医药治疗OP中医具体证型的疗效研究以及OP肾虚证与LncRNA、miRNA、靶基因网状调控系统相关性研究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研究骨质疏松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已成为中老年人保健的重要课题,并列为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同时,由于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而带来的治疗方法多样性,缺乏特效性。因此,引起了中、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广泛地进行了研究。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的研究,欲求得突破性进展,其指导思想是:根据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发病机理的认识和研究方法,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辩证观,在思路与方法上要有一个突破。1 骨质疏松发病多因多果与中医的整体观在中医的古典医籍中,类似骨质疏松名称相当的有“骨痿”、“骨枯”、“骨痹”、“骨蚀”、“骨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