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者 女 ,4 4岁。因左肩背痛 1个月入院 ,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CT)示 :左后上纵隔有 4 .16cm× 6.3 6cm大小软组织肿块 ,边界清楚、光滑 ,密度不均 ,其内有散在的点状高密度影 ,CT值 10 3 .3 Hu。诊断 :纵隔肿瘤 ,畸胎瘤的可能性较大。于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78年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9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将手术治疗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因压迫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 ,呼吸窘迫 ,多以“肺炎”、“胸膜炎”首诊入住内科 ,使病情延误。我院 1993年~ 2 0 0 3年间收治 16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最小 4个月 ,最大 9岁。发生在右侧 10例 ,左侧 6例 ,良性 11例 ,恶性 5例。主要表现 :闷喘 11例 ,咳嗽 8例 ,胸痛 5例 ,发热 4例 ,胸腔积液3例 ,肺炎并心衰 3例 ,呼吸窘迫 2例 ,上腔静脉压迫症 2例 ,肿物延伸至颈部 2例 ,霍纳氏征 1例 ,声嘶伴吞咽困难 1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例。1.2 术前检查 :14例因呼吸道反复感…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6月~2004年12月12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7例,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单纯探查活检9例,手术切除率为92.6%(113/122)。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18年。除1例良性胸腺瘤切除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外,其余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2例年轻的胸腺癌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不全,允许胸部探查者均应及早手术,争取摘除肿瘤。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肾骨肉瘤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5岁,因"右侧腹胀痛2月"入院。有纳差、腹胀伴消瘦,无血尿、骨痛、结核中毒症状,无外伤及放疗病史。查体:血压高,右腹部隆起,触及质硬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差,轻触痛,右肾区叩痛,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平卧无缩小。血生化检查:轻度贫血,血沉升高,ALP明显升高,PPD阴性,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8年1月~2002年1月,经手术治疗有病理结果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共10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邱莎莎|邓晓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498-1500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乳腺骨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示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伴有不同比例的骨样或骨组织,部分有软骨分化;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Ki-67增值指数约15%,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和 CD68阳性,软骨肉瘤细胞S-100阳性;CK无表达。结论:原发性乳腺骨肉瘤极罕见,预后较差,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化疗或放疗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4.66±39.8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0±47.08)m 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5.68±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6.49±1.60)d。未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出院后仍需服用口服药物改善症状。结论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院27年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180例。男98例,女82例。其中神经源肿瘤的例(86.11%),畸胎类肿瘤57例(31.67%),胸腺瘤28例(16.56%),囊肿15例(8.33%),其它肿瘤15例(8.33%)。本文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不同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式,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应用止痛药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可经小切口微创治疗,减轻手术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因发现右大腿下段后方质硬肿块13个月,增大伴屈膝障碍2个月就诊。查体:右大腿下段增粗,后方可触及20cm×18cm×10cm大小、质硬、固定、界限清、轻度压痛肿块,局部皮温无异常,未见浅表静脉怒张;右膝活动受限(0°-0°-100°)。实验室检查:血沉35mm/1h,血清碱性磷酸酶137IU/L。X线片示右股骨下段后方起源于骨表面一20cm×15cm高密度肿块,其内可见多个透亮区域。CT扫描示附着于骨表面并围绕骨表面生长的分界清楚的高密度肿块影,其内有较多透亮区域,部分直径>1cm,在瘤体中心处尤为明显;肿块下骨皮质完整。MRI示相应部位一低信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1岁,因“胸闷、胸痛2月余,活动后加重”入院。入院后胸部CT提示前纵隔结节影。临床考虑胸腺瘤,予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提示胸腺瘤、胸腺增生及其他富含淋巴组织病变待排。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纵膈)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精原细胞瘤伴胸腺增生及部分区域淋巴滤泡形成。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并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随访至今19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精原细胞瘤发生在纵隔罕见,镜下伴发显著弥漫的淋巴组织增生有其独特的机制,并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合影像学特点。注意标本的充分取材、在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充分的鉴别诊断,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可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咳嗽1个月入院。胸部CT示右前上纵隔有占位病变,大小约10cm×6cm×6cm,边缘整齐,其内密度不均(图1),诊断为纵隔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7,13(3):172-173
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黄立1972年2月至1994年10月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瘤共156例,其中男104例,女52例。年龄7~67岁,其中20~40岁者86例(53%)。包括胸腺类瘤57例(胸腺瘤45例,胸腺癌6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囊性... 相似文献
20.
纵隔及颈部肿瘤所致气管受压及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临床上难以处理的一种急症危象 ,其麻醉及手术风险很大 ,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采用体外循环转流下手术治疗本病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间共收治 14例巨大纵隔或颈部肿瘤患者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6~ 6 5岁。颈部肿瘤 1例 ,纵隔肿瘤 12例 ,纵隔及颈部多源、多发肿瘤 1例。良性肿瘤 4例 ,恶性肿瘤 10例。肿瘤最小 9cm× 10cm× 12cm ,最大 2 0cm× 2 0cm× 2 3cm ,重 3 .5kg ,突向双侧胸腔。 14例均有不同程度气管及上腔静脉受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