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对髋臼安装角度的影响及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方法]自2006~2009年,本科共实施全髋表面关节置换术20例23髋,病因包括单纯骨性关节炎10髋及髋关节发育不良13髋。手术假体均采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股骨侧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生物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近期随访(6个月~3年),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一发生术后脱位、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其中单纯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5.6°~56.0°(平均43.9°±9.9°),平均髋臼覆盖率达95.8%。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2.4°~69.3°(平均46.8°±12.9°),髋臼覆盖率达84.3%。[结论]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在治疗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临床疗效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单纯骨性关节炎组,其髋臼杯假体外展角度控制要难于单纯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定位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采用THA治疗33例(49髋)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8~69岁,平均35.8岁。左髋10例,右髋7例,双髋16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结核6例,创伤6例,骨性关节炎2例,化脓性感染1例。病程7~15年,平均10.8年。术中采用髋臼周围骨性标志(闭孔上缘、髋臼切迹等)及软组织标志(髋臼横韧带等)定位髋臼假体位置。术后摄髋关节或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上下、内外髋臼偏移度,并以前倾角15°、外展角45°、上下及内外髋臼偏移度为0作为参考值,评价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髋臼假体位置的准确性。结果术中、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骨折、脱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3个月,平均30.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3.904±4.034)、(42.898±7.474)°,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78;t=1.969,P=0.055)。内外及上下髋臼偏移度分别为(2.530±2.261)、(3.886±3.334)mm,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0,P=0.000;t=8.159,P=0.000);其中5 mm 29髋,5~10 mm 18髋,10 mm 2髋,贴合率达59.2%。结论对于丧失正常解剖结构的骨性强直髋关节,THA术中充分利用残留及永久性解剖结构进行髋臼假体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横韧带对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定位参照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月,进行100例100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67例,女33例;年龄45~82岁,平均64.5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Ⅲ~Ⅳ期32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Ⅰ级12例,创伤性髋关节炎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患者均为初次置换.术中应用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解剖参照标志,术后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5.17±5.00)°,与正常值(15±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横韧带是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可靠解剖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67例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1例)和后外侧入路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外展角,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和后伸角,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脱位发生率.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 20°,外展角为30°~40°;后外侧入路组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外展角为35°~4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110°±11°比100°±10°)和最大后伸角(15°±4°比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89±11)分比(88±12)分]和髋关节脱位发生率[3.2%(1/31)比5.5%(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要求,前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3-06采用髋臼有限加深、非骨水泥假体THA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20例股骨颈骨折、6例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50~30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20 min。2例术后1个月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等治疗痊愈。术后38例均获得平均2.5(0.5~5)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并发症发生。双下肢基本等长,患髋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92.42±1.08)分。结论髋臼有限加深法THA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13例(15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11例12髋,平均随访时间2.6a,按Crowe分类,其中Ⅰ型6例7髋,Ⅱ型3例髋,Ⅲ型2例2髋,Ⅳ型2例3髋。其中髋臼侧用骨水泥型假体5例,非骨水泥型10例,股骨侧骨水泥型4例,非骨水泥型11例。结果 1例髋小转子劈裂骨折,1例术后深静脉栓塞,随访期未见有感染,异位骨化,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例,术后2.6a为88分。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份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特别考虑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以及双侧肢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Zweymuller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62髋,男14例(15髋),女42例(47髋);平均年龄48.6岁(30~67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观察项目包括术后并发症、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5~11年,平均6.5年。X线检查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髋臼假体外展角35°~45°,股骨假体内、外翻3°以内,术后患肢短缩平均(0.5±0.2)cm。术后近期发生深静脉血栓20例,予溶栓治疗后好转。近期脱位1例,复位、制动3周后下地行走。4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Ⅱ型。无感染、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术后Harris评分(87.4±3.5)分,与术前(43.2±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其中23例中、重度骨缺损者,采用植骨修补外上方承重区骨缺损,并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合理安装假体.结果 经9个月~6年随访,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8±0.7)分恢复到术后9个月时的(87.1±0.3)分.结论 DDH继发骨性关节炎采用THR是行之有效的,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假体的正确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采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51.8岁。运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辅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髋关节旋转中心,记录患者手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O2(患侧)与解剖旋转中心O1(健侧)的符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旋转中心O2与解剖旋转中心O1的纵坐标分别为(19.36±3.61)、(18.33±3.41)mm,横坐标分别为(39.93±2.97)、(39.99±3.1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符合。术后患侧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展39.3°±3.2°,前倾14.6°±1.2°。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2.3±3.2)分提高至(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02);优13例,良1例。随访期间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未见异位骨化形成。结论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协助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精准植入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位置参数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THA治疗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假体位置参数,包括:髋臼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旋转中心及股骨偏心距。观察随访3年时Harris评分情况。采用等距分组法将假体位置参数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THA术后脱位率为1.22%(3/246);髋臼外展角重建在35°~55°者185例,占75.2%;髋臼前倾角重建在5°~25°者174例,占70.7%;术侧髋臼旋转中心位置及偏心距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8.32±6.57)个月,末次随访时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0.76±8.45)分,优良率为88.6%(218/246)。髋臼前倾角和髋臼旋转中心水平位置不同组间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外展角、髋臼旋转中心垂直位置及股骨偏心距不同组间的Hari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手术髋臼外展角重建不宜大于55°;髋臼旋转中心垂直位置重建向上不宜大于健侧50%;股骨头偏心距重建增大不宜大于健侧20%,超过以上范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会受到影响;而髋臼外展角重建小于35°和股骨头偏心距缩小大于健侧20%有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数字模拟辅助融合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精准植入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融合髋患者11例(11髋),男7例(7髋),女4例(4髋);年龄28~56岁,平均(42.7±10.7)岁。其中强直性脊柱炎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创伤1例。各种原因导致髋关节病变距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时间为9~30年,平均(16.5±7.5)年。屈曲强直8髋,屈曲角度13°~31°,平均(21.8±6.5)°;屈曲内收短缩强直3髋,屈曲角度16°~25°,平均(20.3±4.5)°。所有病患均应用Mimics 10.01软件术前模拟截骨、髋臼假体植入,确定截骨角度及髋臼假体尺寸,术后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1±12.9)个月。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及感染,1例因术中牵拉致股骨神经不全损伤,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恢复。术后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对20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32~68岁,平均52岁。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股骨侧采用S-R0M假体结合股骨粗隆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静脉血栓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38.1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90±9.3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0.25±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BrookerⅠ型异位骨化,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好,疼痛基本消失。结论:应用S-ROM假体结合粗隆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重度髋臼发育不良(DDH)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DDH并骨性关协炎13例(19髋),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13个月~4.5年)。HarTiS评分由术前的(31.40±5.67)分增至术后的(87.6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访期内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DDH并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 B  Pei F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1-1005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合并重度髋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术后12例均获得平均20(3~3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重度髋臼发育不良(DDH)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DDH并骨性关节炎13例(19髋),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13个月~4.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1.40±5.67)分增至术后的((87.64±5.83)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效果及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对于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7例(55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 Ⅰ型23髋;Ⅱ型19髋;Ⅲ/Ⅳ型共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术中髋臼重建在真臼位置,逐渐扩大股骨髓腔,选用细而直的股骨假体.术前和术后对术侧髋关节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Ⅰ、Ⅱ和Ⅲ/Ⅳ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7±7.6、44.9±6.2和41.1±8.2增加到术后的90.6±3.7、87.3±4.5和82.7±7.3,和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分级显示,Ⅰ、Ⅱ和Ⅲ/Ⅳ型髋关节术后分级在良以上的关节分别占本组髋关节的100%、100%和69%,优分别为70%、53%和31%.随访23~81个月,平均45个月,关节假体稳定,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Crowe Ⅰ和Ⅱ型患者术后效果优于Ⅲ/Ⅳ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例(共25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8~47岁,平均(36.13±6.97)岁,所有病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外侧入路经股骨头直接磨挫显露髋臼,参考泪滴结构制作髋臼、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术后应用Pierchon法评估假体位置及旋转中心,比较分析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髋关节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手术时间65~90 min,出血量300~500 mL,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病例,外展角为(40.9±3.09)°,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17.92±1.42)mm和(37.42±1.47)mm,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95±1.47)mm,水平距离为(33.61±2.37)mm,髋关节位置良好。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32.87±21.17)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为(45.04±10.43)分,末次随访时为(88.4±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结论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直接磨挫股骨头能够显露髋臼,并参考泪滴解剖结构制作髋臼,重建旋转中心接近解剖旋转中心,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但手术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使用自制髋臼假体角度导向器辅助安装,对提高髋臼假体置入角度准确率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90例(98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设定髋臼最佳置入外展角为40°,前倾角为20°。患者随机分导向器组(50髋)和对照组(48髋),其中导向器组手术中采用自制金属髋臼假体安装导向器辅助下进行髋臼假体的安放,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术,没有借助任何定位导向安装设备,完全靠徒手安装。术后拍骨盆前后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角度,并将测量的外展角与前倾角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安放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结果]导向器组:手术中安装导向器时间为40 s~1 min 30 s,髋臼前倾角为14.54°±5.25°,外展角为41.82°±3.61°;对照组前倾角为17.49°±8.47°,外展角为39.26°±7.19°。将外展角、前倾角均值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角度导向器可以提高置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术中操作方便,安装导向器耗时短,可以反复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