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及卵巢低反应(POR)是辅助生殖中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常导致不良的助孕结局。人们尝试探索不同的方法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的反应性,甾体激素最为常用。本文就常用的雄激素、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的预处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交流生殖神经内分泌学研究的新进展,国际生理科学联合会于1980年6月在西柏林举办了一次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文集由Springer 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文集定名为《生殖甾体激素与脑功能》(GonadalSteroids & Brain Function),由Wuttke,W.与Horow-ski,R.主编。全书收集由美、英、法、意、西德、日本、巴西等国著名学者所撰写的25篇论文。共374页。该书讨论了生殖甾体在脑中的功能,接受甾体的神经元的形态学与化学基质,论述了神经递质的理论,以及生殖甾体对效应系统的影响等。可供从事生  相似文献   

3.
<正> 五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生殖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大量甾体化合物的合成,促使甾体激素避孕药的研究成功。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甾体避孕药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是目前用于计划生育的主要的药物。一、分类甾体避孕药由不同类型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化合物配伍组成。常用于避孕药制剂的雌激素  相似文献   

4.
肥胖与女性生殖内分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肥胖(obesity)指人体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过多,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激素内环境异常,共同作用引起的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症发生率迅速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对全身各系统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女性,肥胖可导致月经失调、不孕、流产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此与肥胖引起生殖内分泌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雌激素作用于全身,主要靶器官包括生殖泌尿系统:子宫、阴道、尿道、盆底、乳腺组织;神经系统;内脏:肝、肾、肺、心血管、皮肤和骨骼等.不仅可促进生殖器官和女性性征的发育,还能维持女性骨骼的正常生长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认知功能[1].临床上雌激素药物应用广泛,常用的制剂有:天然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雌二醇和结合雌激素;合成雌激素中甾体类有炔雌醇,非甾体类己烯雌酚和尼尔雌醇等,主要用于雌激素缺乏或水平低下的相关疾病的治疗以及调节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1923年Allen和Doisy分离出雌激素起,就考虑到激素,特别雌激素在生殖器和乳腺癌发病机理的作用.70年代中期,几个回顾性的研究指明雌激素增加了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此问题引起人们对雌激素与乳腺癌因果关系的争论多年,但并未能把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原因归罪于雌激素.Greenblatt提出用周期孕激素使用雌  相似文献   

7.
激活素是一个大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性腺分泌、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激活素能特异地促进垂体分泌FSH,对卵巢甾体激素合成有调节作用,可作为卵泡生长发育信号,并涉及妊娠分娩发动机制,也是一种巢肿瘤标记物,激活素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生殖内分泌。  相似文献   

8.
<正>1988年Yanagisawa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到一种缩血管多肽,命名为内皮素(Endothelin,ET),此后,有关ET的研究逐渐增多,并扩展至各系统。现已知ET广泛分布于体  相似文献   

9.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内分泌机能的常规生化评定是基于测定尿液甾体水平或循环血浆激素的总浓度。然而,当考虑到血浆和尿液取样的某些限制时,重新唤起对唾液甾体分析的注意则不足为奇。唾液的甾体浓度与其流速无关并能反映血浆中“游离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水平。至今尚无可以测定血浆中游离甾体的常规方法,而最近在免疫分析技术方面的某些改进已允许发展一些适于常规应用的简易的唾液甾体分析法。对成年人和儿童均可频繁地采取唾液而且既不紧张也无伤害,因此,采取唾液的方法最适于进行短期动态学研究、药物动力学分析和研究时间生物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 自从在大鼠子宫胞浆中首次检测到雌激素受体后,Jensen观察到在用激素处理后一小时,受体累积在靶细胞核中。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两步”假设:雌激素受体是胞浆蛋白质,可与雌激素结合而转移到核,并与核有一定的亲和性。十五年来,这种假设一直被奉为信条并延用到其他一些甾体激素受体。然而,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上有二篇论文对这种假设提出了挑战:甾体受体也许不是胞浆蛋白质。一篇系美国芝加哥大学King等人的工作,他们用抗人雌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细胞化学测试,结果免疫反应性只有在核中观察到;另一篇是威斯康辛-曼特逊大学Gorski等人的工作,他们测定无胞核的胞液中受  相似文献   

13.
甾体激素避孕药的研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上世纪 6 0年代口服甾体激素避孕药问世以来 ,现今不仅是药物的剂量和配方有改进 ,用药途径也由单纯口服变为多种方式 ,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也作了大量研究。现仅从避孕药物研制的角度将近年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 口服避孕药 (oralcontraceptive ,OC)1 1 雌激素含量 通过降低雌激素含量减少不良反应一直是避孕药配方研究的重要方面。从过去用炔雌醇 5 0 μg以上 ,降低到 35 μg或 30 μg的基础上 ,现又降低到 2 0 μg。从2 0多年来不断探索的许多 2 0 μg的报道 ,总结出 2 0 μgOC具有安全、高效和耐受性好的优点及非避孕的益处 ,降…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异质性疾病,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是引起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月经失调和高雄激素的重要原因。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异质性疾病,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是引起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月经失调和高雄激素的重要原因。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6.
甾体激素受体(Steroid Hormone Receptor)包括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甾体激素受体主要存在于女性生殖器官(如阴道、卵巢、子宫)及乳腺。近年来,关于ER及PR与女性生殖器肿瘤的关系有不少研究,本文综述如下问题。一、甾体激素受体的生理激素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的结构与某种激素的特定部位相符,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四年来收治72例卵巢癌病人癌受体的研究结果。全部数据概括了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中雌、孕和雄激素受体的状态(分别简称ER、PR和AR)以及与外周血激素水平的可能关系。癌组织样品来自108名接受卵巢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妇女。100例恶性肿瘤组织样品根据WHO的标  相似文献   

18.
甾体激素与子宫内膜出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桂敏 《生殖与避孕》1996,16(4):248-253
甾体激素与子宫内膜出血王桂敏综述郑淑蓉审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100034〕引起子宫内膜出血的因素很多,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均可致出血,但突破性出血(BTB)和点滴状出血是激素避孕常见的副作用,也是影响这一方法可接受性的主...  相似文献   

19.
在生理温度下,甾体激素容易进入所有细胞。在激素敏感的细胞中,激素结合到细胞质中的可溶性大分子而保留下来(见图)。这些可溶性结合分子称作细胞质受体[Cytosolreceptors(Rc)],但它们在体内真正的性质尚不清楚,并似乎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单位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甾体激素初始的作用包括激素进入靶细胞,在那里被识别,并被细胞质受体结合,这种受体对于某  相似文献   

20.
甾体激素能刺激肝细胞增生,1965年首次报导一例小儿先天性再生碍障性贫血,曾用雄激素治疗,尸解时发现有肝细胞癌。至1975年有12例用雄激素治疗后发生肝肿瘤的报导,后又发现1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的青年妇女发生肝肿瘤。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作者收集148例肝肿瘤病史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30.3岁,都无肝硬化史。其中20%患者发生肝肿瘤破裂,腹腔内大量出血。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