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因自然流产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行FISH分析,使用7种探针对13、16、18、21、22号和X、Y染色体进行了检测,并对这30例流产夫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结果:FISH分析的30例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中,有17例检测出了异常信号,检出率为57%,其中8例16-三体、2例22-三体、2例13-三体和5例三倍体。30例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结论:FISH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流产物绒毛组织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FISH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自然流产夫妇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探讨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留取96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标本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96例稽留流产中,染色体异常31例(32.29%),其中染色体三体异常22例(22.92%),相关染色体拷贝重复9例(9.38%)。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特纳综合征6例(6.25%),其次为4号-三体4例(4.17%),16号-三体4例(4.17%),21-三体4例(4.17%),18-三体1例(1.04%)。9例染色体拷贝重复中,12号染色体短臂合并19号染色体长臂拷贝重复1例(1.04%),3号染色体短臂拷贝重复1例(1.04%),4号染色体短臂拷贝重复1例(1.04%),1号染色体长臂拷贝重复1例(1.04%),1号染色体短臂拷贝重复1例(1.04%),13号染色体合并17号染色体长臂拷贝重复1例(1.04%),8号-三体合并短臂重复1例(1.04%),12号染色体长臂重复1例(1.04%),7号染色体长臂重复1例(1.04%)。结论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密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成功率高,可以对全基因组覆盖性检测并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ISH技术诊断流产组织、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着丝粒、专一序列探针对流产绒毛组织、胎儿组织及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7例流产绒毛组织中FISH技术检测出5例染色体异常,分别是3例nuc ish 22q11×3,1例nuc ish 16q22×3,1例三倍体;2例流产胎儿组织中FISH技术未发现异常。孕中期产前诊断的156例孕妇,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发现3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分别为47,XX,+21 1例,46,XX,dup(?q21q22)1例,47,XXY 1例;FISH技术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病例46,XX,dup(?q21q22)中,G显带400带水平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确定其21号染色体重复的确切区带,而FISH结果为nuc ish 21q22×3,证实探针杂交区域有重复。另1例孕晚期羊水FISH检测结果未见异常。结论 FISH技术在流产胚胎染色体检查及产前诊断中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标本采集及取材时间不受限等优势,目前FISH技术也存在探针位点有限及无法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ea-tion,MLPA)在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中的作用. 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263例需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产前诊断组)取羊水或脐血进行MLPA检测,同时进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26例发生稽留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取胎儿组织提取DNA进行MLPA检测. 结果 产前诊断组检出5例21-三体,4例18-三体,1例13-三体和3例45,X,与细胞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稽留流产或死胎组检出2例45,x和1例18-三体. 结论 MLPA可用于检测胎儿最常见的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用于产前诊断,快速简单,准确经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探讨其在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通量测序检测61例稽留流产孕妇(孕5~13周)的绒毛组织,统计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所占比率。结果:61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染色体异常38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8例,其中三体型占34.4%(20/61),X单体占9.8%(6/61),嵌合体占3.3%(2/61);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占16.4%(10/61)。孕妇年龄≥35岁组和35岁组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76.9%和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及无不良孕产史者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73.5%和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高龄及不良孕产史可能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绒毛染色体检测对于分析稽留流产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明确稽留流产病因,在提供合理的优生遗传咨询并指导下一次良好妊娠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与胚胎停育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125例胚胎停育患者(均为单胎)绒毛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并了解胚胎停育患者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胎儿性别及流产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125例胚胎停育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55例(44.0%),其中,常染色体三体35例(63.6%),多倍体10例(18.2%),嵌合体6例(10.9%),其他异常4例(7.3%)。②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年龄(29.19±4.04岁)与正常组(29.46±4.27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停育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胎儿性别比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流产次数3次及3次以上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51.7%和68.8%)高于流产次数为1次的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发病因素,其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与孕妇年龄、胎儿性别无关,而对3次及以上的流产患者,更应关注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提高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13、21及16、22染色体单一序列探针,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标本同时进行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并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染色体核型分析:100例流产绒毛标本培养成功率为89.0%(89/100).检出异常核型51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3%(51/89),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37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4例、三倍体2例、四倍体1例,还有1例核型为68,XX,结构异常6例.(2) FISH技术检测:100例流产绒毛标本均获得FISH结果,成功率为100.0%.共检出38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8.0%(38/100),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2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三倍体3例,还有1例13、16、18、21、22号染色体均为三倍体,嵌合体4例.(3)核型分析与FISH结果的异同:在绒毛标本培养失败的11例中,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2例,占18.2%(2/11);核型为46,XY者中FISH检测出3例非整倍体嵌合体;核型为46,XX者中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2例.FISH能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占所有染色体异常核型的65.5%(38/58).结论 FISH技术能简便、快速的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联合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提高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异常核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3例,其中52例清宫术后新鲜绒毛组织同时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高通量测序(NGS)检测;21例因自然流产或药物流产后绒毛组织行NGS检测,其父母均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52例清宫术后绒毛染色体核型正常37例,数目异常15例;NGS检测正常14例(26.9%),数目异常7例,数目异常且存在拷贝数变异(CNV)7例,仅存在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24例;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5,XO,NGS结果为正常。21例自然流产后绒毛仅行NGS患者中,数目异常5例,CNV10 Mb的重复或缺失2例,正常14例。73例患者中,父方染色体均正常,母方染色体异常4例(5.5%),其中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者胚胎染色体分别为14-三体合并CNV和7-三体,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和1例10号染色体长臂内倒位者胚胎染色体正常。(2)73例患者中,年龄≥35岁者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76.7%,23/30)高于年龄35岁者(53.5%,23/43)(P=0.044)。自然流产3次者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73.3%,33/45)高于自然流产≥4次者(46.4%,13/28)(P=0.021);排除胚胎染色体异常因素后,自然流产≥4次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60.0%,9/15)高于自然流产3次者(8.3%,1/12)(P=0.006)。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检测染色体微粒缺失,高龄是引起复发性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自然流产≥4次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与口服叶酸、年龄、胚胎孕周及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组织82例,采用新一代基因测序(NGS)技术检测胚胎绒毛染色体,分析口服叶酸、年龄、胚胎孕周、流产次数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82例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染色体中,46例(56.10%,46/82)异常,其中数目异常38例(82.61%,38/46),结构异常8例(17.39%,8/46),三体发生率89.47%(34/38)。82例胚胎绒毛染色体中,排除胚胎孕周等因素对年龄的影响,选择25~39岁孕妇的胚胎绒毛染色共74例,其中染色体异常率62.16%(46/74),35~39岁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率(43.48%,20/46)高于30~34岁(23.91%,11/46)、25~30岁(32.61%,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5岁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率与25~30岁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胚胎绒毛染色体中,排除年龄等因素对胚胎孕周的影响,胚胎停育孕周8~12周共78例,染色体异常率55.13%(43/78),胚胎停育孕周≤8周的染色体异常率(58.14%,25/43)高于8~12周(41.86%,1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流产1~5次的染色体异常率与流产0次比较,口服叶酸与未口服叶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稽留流产的重要因素,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与年龄、胚胎孕周密切相关,与是否口服叶酸、流产次数(0~5次)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妊娠中期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后漏诊非13、18、21、X或Y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残余风险.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2 837例妊娠中期行羊膜腔穿刺术同时行间期细胞FISH检测和传统核型分析的病例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LP 13/GLP21/CSP 18/CSPX/CSPY探针针对13、18、21、X或Y染色体进行间期细胞FISH检测.计算具有三大产前诊断指征(孕妇高龄、母体血清学筛查18或21-三体高风险、妊娠23周前超声发现胎儿有结构异常)的孕妇间期细胞FISH检测的检出率以及残余风险. 结果 2 837例标本中,共85例(3.0%)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85例中的73例为13、18、21、X或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核型,间期细胞FISH结果均为阳性,其中21-三体共43例(包括2例嵌合体)、18-三体1 5例、13-三体l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4例(包括4例嵌合体).12例(14.1%)异常结果为非13、1 8、21、X或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包括平衡性结构重排6例、非平衡性结构重排5例、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这12例中,间期细胞FISH结果阳性3例,均涉及21号染色体的不平衡性结构异常;阴性9例,其中4例遗传性平衡性重排和2例新生平衡性重排.2 837例病例间期细胞FISH分析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89.4%(76/85),异常核型漏诊率为14.1%(12/85),残余风险为0.43%(12/2 761). 结论 间期细胞FISH检测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取代核型分析,单纯间期细胞FISH检测进行产前诊断可能漏诊部分染色体结构异常.在产前遗传咨询时,应向患者解释间期细胞FISH的检出率和残余风险,合理选择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1,034例具有染色体病和代谢病风险孕妇的绒毛研究结果及随访资料。(1)在574例高龄孕妇中,检测出16例胎儿异常核型(7例21三体,6例18三体,3例性染色体异常)和2例家族性倒位携带者,所有异常胎儿的孕妇,均终止妊娠,并经流产胎儿细胞核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诊。(2)在200例具有复发风险(153例为三体,其中126例为21三体)的孕妇中,检测出2例家族性倒位和易位的携带者,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21三体,1例XXY,1例为Fanconi贫血),染色体断裂均明显增加。(3)研究了50例产前诊断胎儿为易位携带者的孕妇。20例为罗伯逊易位,其中7例正常,13例平衡易位;30例相互易位,其中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期稽留流产(停经6~9~(+6)周)中的甲基化异常情况。方法:选择早期稽留流产绒毛61例,根据B超检查的胚胎发育情况分为空囊型(18例)、有胚芽无胎心型(30例)、有胎心后停育型(13例)3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10-11易位蛋白(TET)(包括TET1、TET2、TET3)、5-mC、5-hmC在3组中的表达。对所有流产绒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并比较染色体正常组和异常组间TET、5-mC、5-hmC的表达。结果:1流产绒毛组织中的TET1、TET2、TET3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在3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mC含量在空囊型中明显降低,且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hmC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量整体偏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染色体正常组与异常组间TET1、TET2、TET3、5-mC、5-hmC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化水平低下可能阻碍了形成胚囊后的胚胎进一步发育,甲基化的改变影响了绒毛组织的发育,但可能与染色体的异常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特点。方法采用着丝粒、专一序列探针(13、18、21、X、Y)对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中期产前诊断的6 617例孕妇,FISH技术发现195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111例,18-三体26例,13-三体3例,三倍体1例,47,XXY 13例,45,XO 6例,47,XXX 9例,47,XYY 10例,嵌合体16例,在着丝粒、专一序列探针FISH技术检测的范围内,其结果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FISH技术检测出的1例低比例45,X/46,XX嵌合病例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未见异常。另外,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出16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及13、18、21、X、Y染色体以外的数目异常的病例,FISH技术未能发现。结论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的特点,在孕周偏大羊水培养成功率较低的病例中,尤其在嵌合体病例的诊断中具有优势。但是,目前商品化的产前诊断着丝粒、专一序列FISH探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无法检测。因此,FISH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产前诊断中选择FISH技术要有相应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稽留流产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稽留流产患者,患者均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18例稽留流产患者的孕周8~14周。20~34岁稽留流产71例,染色体异常36例(占该年龄组50.7%);35~39岁稽留流产28例,染色体异常21例(占该年龄组75.0%);40~47岁稽留流产19例,染色体异常14例(占该年龄组7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能是高年龄患者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超过35岁者生育比小于35岁者可能承担高出25%左右的染色体异常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NIPT检测的6030例单活胎孕妇(孕12~32周)外周血标本并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学信息分析,推算出胎儿患染色体疾病的风险率。对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者建议行羊水或者脐血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低风险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结果:行NIPT检测的6030例孕妇检出高风险67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16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4例,其他染色体异常高风险9例。67例高风险孕妇中,10例拒绝进一步产前诊断,余57例均行羊水/脐血穿刺检查,其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34例(21-三体16例,18-三体2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1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余23例羊水/脐血穿刺结果正常者,继续妊娠。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达100.00%和66.67%,但对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仅50.00%、42.85%和33.33%。结论: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检测符合率较高,但对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符合率偏低。NIPT是一项筛查技术,测序高风险的孕妇仍需行羊水/脐血穿刺,以保证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探讨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原因以及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流产孕周及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自然流产的女性,留取流产绒毛或胚胎组织进行CMA结合荧光定量PCR(QF-PCR)检测。根据CMA结果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意义不明的变异(VOUS)和染色体正常组,比较不同孕妇年龄、流产孕周以及不同自然流产次数CMA结果的差异;并对自然流产中CNV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共1514例自然流产纳入本研究,其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为58.06%,致病性CNV为4.82%,VOUS为7.46%。染色体数目异常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其中16-三体占18.54%,其次是22-三体占10.35%;性染色体异常主要为45,X,占11.95%。(2)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年龄>35岁女性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的女性(P<0.05),而致病性CNV和VOUS及染色体正常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35岁的女性(P<0.05);孕周≥14周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显著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的差别。方法选取53例稽留流产刮宫患者对其绒毛组织分别进行细胞培养核型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 (1)细胞核型分析技术:培养失败2例,培养成功的患者中染色体未见异常2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2)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所有均检测成功,19例染色体未见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7例。结论高通量基因测序能发现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微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产前诊断的1148例孕妇,利用FISH技术对羊水间期核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结果 1148例孕妇中确诊胎儿为21-三体综合征28例;18-三体综合征7例;13-三体综合征2例;45,XO(特纳综合征)1例;47,XXY1例;47,XYY1例;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患儿40例。结论 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成功率及准确率较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评价国产探针的性能.方法 应用FISH技术埘全旧37家省级及地区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16~24周的1369例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快速产前诊断;应用多色FISH技术对5条染色体(21、13、18、X和Y)进行检测.同时将羊水细胞接种、培养,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 被检测的1369份样本中,1361例未培养羊水细胞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99.42%(1361/1369).共检出异常核型35例,异常核型枪出率为2.57%(35/1361),其中包括21三体22例;13三体4例;18三体6例;18二倍体、X0 1例;18二倍体、XXY 2例.FISH榆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国产探针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量少的优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2-10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激素水平测定、B超和临床检查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91例为病例组;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同期20例经激素水平测定、B超和临床检查为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组.人工流产术中无菌条件下获取两组妇女的绒毛组织,培养后每份样本分别采用传统细胞遗传学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同时提取DNA采用MLPA技术分析染色体异常,并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1例病例组样本中,有84例(92%)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非整倍体结果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其中包括正常核型40例、常染色体三体29例、常染色体双三体1例、X染色体单体合并常染色体三体1例、X染色体单体10例、嵌合性X染色体单体2例和1例结构异常46,XX,der(5)t(5;8)(p1.2;q1.2);其余结果不一致的7例中,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测出2例三倍体和5例四倍体,而采用MLPA技术检测结果均为正常的二倍体.20例对照组样本两种技术的分析结果均一致.结论 MLPA技术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