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是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死于胃癌[1]。腹膜转移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形式,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2]。胃癌早期腹膜转移患者在临床上并无特殊表现,诊断困难;而到晚期,患者出现肠梗阻、腹水、肿块、恶液质等并发症时较易确诊,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已严重降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3-4]。因此,及时、早期、准确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是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尽管标准化的手术技术及多元化的治疗方法不断完善,但是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仍然较低。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结是否转移,因此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判断胃癌患者分期,为有效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胃癌微转移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报告,目的是为胃癌微转移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分子水平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进行诊断分级,评价胃癌临床分期及预后。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以细胞角蛋白18(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对照组良性病变淋巴结20枚,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0)199枚。结果 ①对照组良性病变淋巴结中无CK18mRNA表达,与病理符合率100%。胃癌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99枚淋巴结中有CK18mRNA阳性表达34枚,阳性率17.1%。②胃癌淋巴结微转移(LMM)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浸润(T)呈正相关。结论 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18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胃癌卵巢转移的认识 ,提高诊治率。方法分析 12例胃癌卵巢转移病例的诊治过程及有关文献复习。结果对胃癌及卵巢切除可提高疗效。结论胃癌卵巢转移 ,发现时多属晚期 ,但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多数患者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但这两种诊断手段都在判断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方面存在缺陷。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分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旨在认识和总结16层螺旋叮对胃癌的胃壁浸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的显示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转移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胃癌患者PET/CT的影像学资料,并与胃镜的细胞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做比较,所有病例均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80例胃癌患者中,PET/CT显示43例有淋巴结高摄取(SUV>2.5),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2年证实42例为淋巴结转移;l例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ET/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7.4%,准确性98.8%.80例患者中,PET/CT提示远处器官转移12例(部分患者有多器官转移),其中肝转移5例,胰腺转移1例,腹膜转移4例,肠系膜及子宫附件转移各2例,PET/CT对胃癌远处器官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100%,准确性98.8%.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胃癌转移灶的诊断及胃癌的分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也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的主要依据.本文对行胃癌根治术的513例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胃癌各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从而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48例胃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对淋巴结总检出率为61%,转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57%。结论:螺旋CT对胃癌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判断胃癌分期,对病人的预后、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但这两种诊断手段都在判断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方面存在缺陷[1].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分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旨在认识和总结16层螺旋 CT 对胃癌的胃壁浸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的显示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世界上最高发肿瘤之一[1].目前临床大多数就诊患者均处于进展期,确诊时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浸润及转移.胃癌晚期常出现多器官转移,一旦出现器官转移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都比较差.所以寻找胃癌的早期诊断指标和找到一个特定的途径来抑制转移,或切断其作用机制在某些领域,将有可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胃癌可以发生卵巢转移,多见于43~48岁的绝经前女性。目前认为胃癌通过淋巴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大多累及双侧卵巢,术中探查时发现的腹膜转移率很高,患者预后较差。诊断时需要结合胃癌病理及双侧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目前治疗方法尚有争议,对术前评估可切除的单纯卵巢转移患者行根治性或者最大程度的减瘤手术,术后加以全身化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总生存期。目前仍然需要更多大规模的研究数据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胃癌脾脏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余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5例胃癌脾脏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5例胃癌脾脏转移瘤的原发灶均位于近端胃;其中3例同时有脾脏及其他部位转移,均在短期内死亡;2例发生脾脏孤立转移,经手术切除后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其中1例术后3年发生的异期脾脏孤立转移的病例,脾切除后已无瘤生存30余个月。结论:术后密切随诊是早期发现脾转移瘤的重要措施,对胃癌的脾脏孤立转移,脾脏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但在我国每年胃癌的发病率为60/10万,死亡率为30/10万,仍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1]).我国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早期诊断率低(Ⅰ期仅占10%左右),手术根治切除率低(约占50%~65%),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率高(约占50%).根治性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提高手术技术和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未显著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胃癌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均是病灶在器官局部却有扩散、转移行为的全身性疾病,单独手术疗效有限,必须综合治疗.围手术期化疗起辅助治疗作用,但对于局部进展转移期胃癌,化疗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临床上开展的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减少复发,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方面显示出了积极意义,现对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统计中,胃癌居于首位。目前对胃癌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胃癌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随着淋巴结清除术的推广和规范,以及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胃癌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判定尚缺乏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素酶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前列,而腹膜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复发转移方式之一,统计表明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占40%-50%[1]。早期腹膜转移肿瘤在临床上并无特殊表现,当出现肠梗阻和腹水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因此对胃癌腹膜转移进行早期诊断或提高到亚临床水平,是提高胃癌总体疗效的关键。胃癌腹膜转移是一个由众多相关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关于胃癌腹膜转移机制尚未阐明,但较为公认的是"种子土壤"学说。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脱落于腹腔内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近年来被发现的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通过与VEGFR-2、VEGFR-3结合而发挥促血管、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临床上利用这一机制来控制胃癌的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胃癌转移最重要的途径,淋巴结中肿瘤灶的出现常常是胃癌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因素。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EGF-D在评价胃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现就VEGF-D的作用、机制、预后评价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VCPmRNA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组织、淋巴结组织中VCPmRNA的表达。结果VCPmRNA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胃癌组织和淋巴结组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01),胃癌组织VCPmRNA表达丰度随转移淋巴结枚数的增多而增高,转移淋巴结数量≥16枚者高于〈16枚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VCPmRNA过度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癌细胞侵袭力较强,宜行扩大根治术;术前RT—PCR检测胃癌组织VCPmRNA表达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联合检测40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N0)周围淋巴结442枚。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9例有淋巴结微转移(22.5%)。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3患者微转移阳性率高于pT1和pT2患者(P<0.05)。胃癌患者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44.4%)明显低于无转移者(93.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照射方法为30Gy/11次或40Gy/20次,应用SPSS软件计算生存期,采用Kaplan 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颅内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器官转移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转移灶数目、颅外器官转移2个因素影响预后。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主要预后因素为颅内转移灶数目及有无颅外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及CD15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胃溃疡、胃炎组织共90例标本,每组均行病理诊断,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livin及CD151基因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54%,而在胃溃疡及胃炎组织未检出阳性结果;CD151基因在3组中都有表达,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胃溃疡及胃炎组(P<0.01).Livin及CD151基因在组织分化差或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表达量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ivin及CD151是与胃癌变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livin及CD151基因与胃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胃癌的分子标志物,是胃癌诊断和治疗新的潜在分子靶点,可为评估肿瘤的恶性进展、转移潜能、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