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异位妊娠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异位妊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06-2005.02间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收入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EP)病例共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外同时妊娠(HP)4例,宫角妊娠2例,单纯异位妊娠16例。病例中输卵管因素16例(84.21%),非输卵管因素3例(15.79%),一次以上人流史12例(63.16%),曾有异位妊娠史者6例(31.58%)。术后双侧输卵管被切除者共14例(73.68%)。结论:输卵管炎症、既往多次异位妊娠史和多次人流史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早期的血β-hCG值结合阴道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早期发现异位妊娠。目前临床多采用电视腹腔镜(TV-LP)下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以降低EP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IVF-ET移植病例共852例(包括冷冻胚胎移植),发生异位妊娠者16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IVF-ET宫内妊娠并正常分娩病例23例。结果:输卵管炎症、阻塞或积水者,宫外孕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促排卵方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不育原因、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异位妊娠是一种IVF-ET的危险并发症,因此提高对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危险性认识,对早期识别、诊断和处理异位妊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EP)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后发生异位妊娠病例的助孕指征、助孕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佛市妇幼保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2445个周期,1153个周期临床妊娠,发生率47.16%,异位妊娠58个周期,发生率为5.03%。年龄、促性腺激素总量、取卵数、移植胚胎个数及优质胚胎率与本次助孕后异位妊娠的发生无关(P>0.05)。49例患者助孕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和/或盆腔粘连,占84.48%。2种助孕方式(IVF-ET,ICSI)比较,总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助孕方式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因素是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年龄、促性腺激素总量、取卵数、移植胚胎个数、优质胚胎率、助孕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4.
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后异位妊娠 (EP)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6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 (包括单精子胞浆内注射 ,ICSI)后 82 1例临床妊娠中 38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VF -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4 6 % ,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HP)的发生率 0 6 %。异位妊娠组取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异位妊娠史、盆腔炎性疾病 (PID)史是IVF-ET后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 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是IVF -ET后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胚胎移植后妇女激素水平可能与异位妊娠的发生相关 ,但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早期诊断和微创性治疗 ,减少异位妊娠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fer,IVF-ET)助孕技术中发生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助孕技术中发生异位妊娠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接受IVF-ET的1 585患者中,共发生异位妊娠74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4.67%;异位妊娠类型中输卵管妊娠71例,占总异位妊娠的95.95%。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异位妊娠发生率(5.41%)显著性高于冷冻胚胎复苏移植(frozing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组(2.35%)(P<0.05)。移植深度距离宫底>1.2 cm时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性低于移植深度0.8~1.2 cm组。结论:IVF-ET助孕技术中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妊娠过程中高;输卵管因素、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以及胚胎移植的深度是异位妊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辅助生殖技术后异位妊娠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接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RT治疗5141个周期获临床妊娠1176例的患者中异位妊娠82例,占6.97%(82/1176),其中输卵管妊娠72例,占临床妊娠的6.12%(72/1176),占总异位妊娠的比例为87.8%(72/82).因输卵管因素行ART共3101周期,发生异位妊娠63例,发生率2.03%(63/3101);非输卵管因素行ART 2040周期,发生异位妊娠19例,发生率0.93%(19/2040).3种ART方式(IVF-ET、ICSI、F-ET)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IVF显著高于ICSI和F-ET.结论:输卵管因素是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输卵管Ⅲ期损伤的处理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91例输卵管Ⅲ期损伤腹腔镜下手术后行IVF治疗的患者,按腹腔镜下是否保留输卵管分为整形组(43例)和切除组(48例)。分析两组术后IVF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稽留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整形组IVF-ET的宫内妊娠率为53.2%(25/47),异位妊娠率为4.3%(2/47),稽留流产率为4.3%(2/47)、活产率为48.9%(23/47)。切除组IVF-ET的宫内妊娠率54.7%(29/53),异位妊娠率1.9%(1/53),稽留流产率为9.4%(5/53),活产率为45.3%(24/53)。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Ⅲ期损伤采用整形或切除输卵管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输卵管损伤评分在Ⅲ期及以下拟行IVF-ET的患者,可以考虑保留输卵管。  相似文献   

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4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的 179人中发生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 4例患者。结果 :4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术后 3例宫内继续妊娠 ,1例难免流产。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增加 ,尤其是既往有异位妊娠史及输卵管积水患者。加强 B超监测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高危因素及诊断.方法:对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后输卵管妊娠者和同时期宫内单胎妊娠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组既往存在输卵管病变者明显高于宫内单胎妊娠组(P<0.05);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发生输卵管妊娠多于体外受精(IVF)治疗者(P<0.05);冷冻胚胎移植输卵管妊娠发生率较采用新鲜胚胎移植者更高(P<0.05);宫内单胎组胚胎移植后14天血β-HCG浓度要明显高于输卵管妊娠组(P<0.01).输卵管妊娠组B-HCG倍增时间明显长于宫内单胎组(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高与输卵管病变有关.胚胎移植后测定β-HCG,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异位妊娠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妊娠的4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2例中宫内妊娠415例,异位妊娠17例(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4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9%。其中因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14例(82.4%),非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3例(17.6%)。年龄、促排卵方案及移植胚胎的时间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无关。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生与输卵管病变有关,妊娠早期测定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行B超监测,有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复合妊娠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复合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IVF-ET术后复合妊娠病例。结果:早期诊断、及时行腹腔镜治疗的2例患者,宫内妊娠结局良好;延误诊断的3例和诊断复合妊娠而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的3例,宫内胚胎均停止发育,延误诊断的3例中1例发生大量内出血、休克,抢救成功。结论:IVF-ET术后的复合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异位妊娠,有利于防止预后不良,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复合妊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输卵管积水患者积水处理(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结扎)后冻融胚胎移植结局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因输卵管积水行IVF-ET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7例患者中,取卵后因积水返流宫腔行全胚冷冻取消移植者69例,不良结局者48例。比较行输卵管积水处理后的117例患者(研究组)和因输卵管因素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FET)的212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117例患者中111例行积水单侧或双侧结扎/切除,6例行输卵管栓塞,FET 115例后妊娠70例,妊娠率60.87%,早期流产8例,流产率11.42%,宫角妊娠2例。对照组212例完成206个解冻移植周期,妊娠114例,妊娠率55.33%,早期流产12例,早期流产率10.52%,异位妊娠3例,异位妊娠率2.63%。两组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取卵后输卵管积水切除或结扎或栓塞后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1例IVF-ET后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病例。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移植3个及3个以上胚胎,10例有盆腔粘连和/或输卵管阻塞病史,症状以腹痛常见的有10例,失血性休克2例,B超确诊1例,提示宫内妊娠合并附件包块9例,1例无症状者于剖宫产时发现陈旧性宫外孕,7例宫内胚胎存活者分别行异位妊娠病灶穿刺抽吸(1例)、输卵管修补或切除术(6例),共有5例活产。结论 对有盆腔和输卵管疾病史,IVF-ET术后出现腹痛,B超提示子宫旁肿块者,要注意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可能,尽早减灭异位妊娠胚胎有利于防止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interstitial heterotopic pregnancy,IHP)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后发生IHP的患者中,经过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切开、绒毛组织清除、残腔内壁电凝和宫角缝合治疗的1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宫内妊娠结局。结果 18例患者中9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破裂,其中6例病变侧的输卵管已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2.1±16.4)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分别于孕35周及孕36周早产,余16例均足月分娩。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及剖宫产术中均未发现持续性异位妊娠及子宫破裂。结论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可行的。既往有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史的患者更易发生病灶破裂。  相似文献   

15.
复合妊娠(H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病情复杂、隐匿,易被误诊为单纯宫内孕而宫外妊娠被漏诊,二次住院及大出血的风险高于单部位异位妊娠。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HP发生率逐年升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虽然移植的胚胎不经输卵管而是直接进入宫腔,但术后HP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IVF-ET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为0.95%。6例病人均移植3个以上胚胎,4例有盆腔或输卵管疾病史;宫内外同时妊娠症状以腹痛为主。2例伴腹肌紧张及低血容量休克。3例有阴道流血,6例病人中2例经B超确诊,3例经手术确诊。1例误诊为阑尾炎。1例行输卵管修补术,余行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其中2例自然分娩活婴。结论 IVF-ET后HP发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有盆腔、输卵管疾病史或移植多个胚胎者。加强B超监测。有助于在妊娠部位破裂前发现、诊断及治疗HP,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7.
输卵管切除术对促超排卵周期卵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促超排卵中卵巢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91例因异位妊娠切除输卵管的患者(观察组)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时促超排卵中卵巢反应和结局进行分析。91例因男性因素或不明原因行IVF-ET术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性腺激素用量、内膜厚度、卵泡数、取卵数、胚胎移植数及妊娠率问的差异无显著性。单侧输卵管切除的患者中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的卵泡数和取卵数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卵巢总卵泡数和取卵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输卵管切除术对IVF-ET周期中卵巢反应和妊娠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异位妊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主要并发症为异位妊娠(EP)。IVF-ET所致EP高危因素主要是患者输卵管的病变。EP有多种表现形式。患者血β-hCG处于低水平且倍增时间延长是IVF-ET后EP的特征。不影响宫内胚胎的正常发育及保留生育机能是IVF-ET并发EP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由于宫内外同时妊娠不同于一般的异位妊娠,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它的诊断和处理需高度重视。现将本中心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5例HP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IVF-ET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6例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结果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发生早期流产1例,活产分娩5例,无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畸形发生。 结论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主要依靠阴道超声诊断,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