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文题释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的非造血系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脐血、脂肪及肝脏等组织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多项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独特的免疫调节等特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原性低、潜在的病原体污染机会少、增殖能力强、取材不受限制、可大量扩增等优势,是一种极佳的间充质干细胞。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移植100 d以后,由移植物中供者来源T细胞对受体组织免疫攻击介导的严重的免疫炎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累及皮肤、口腔、眼睛、肝脏、胃肠道及肺等器官。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一线药物,对于激素耐药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一半的患者无效,严重影响移植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背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激素耐药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一半患者无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能。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5例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原有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其疗效、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和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变化。该研究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结果与结论:①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29(17-52)岁,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11例,无效4例;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19+细胞比值有低于治疗前趋势,CD19+CD27+、CD3+细胞比值有高于治疗前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未观察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无原发病复发和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肿瘤;④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 ORCID: 0000-0003-1044-9015(张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有直接参与损伤修复,分泌生长因子,调节免疫和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可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炎症,免疫细胞,炎症因子,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e regulation,inflammation,immune cells,inflammatory factors,treatment”为英文检索词,在万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8月有关干细胞参与炎症免疫调节的文献。排除陈旧性和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及多向分化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易于从不同组织中获取并且具有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使得其在组织损伤炎症与修复的临床运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作为最有希望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特别是对于免疫调节失衡导致的炎症性相关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相信在未来的细胞生物治疗领域,间充质干细胞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为其作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能。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安全性以及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不同受损器官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激素耐药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原有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输注间充质干细胞 1×106/kg,分别输注1-4次。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中6例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2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5例皮肤病变中4例得到改善,1例无效;3例口腔病变中2例得到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肝脏病变以及2例胃肠道病变均获得完全缓解。3例眼睛病变、1例闭塞性支气管炎以及1例泌尿系统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效。在随访中位时间28(7-62)个月期间,8例患者中3例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3个月内出现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皮肤、肝脏、胃肠道、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有一定的疗效,对眼睛、肺部以及泌尿系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效果。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过程安全,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是否与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有关需要更多病例资料的证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已取得成功,但是在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特别是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的: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效果。方法:10例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每个治疗剂量2×107个细胞,每次1或2个剂量,每2周治疗1次,根据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4例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3例显效,2例皮肤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1例进步,1例显效;4例肝脏排斥患者2例显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0%(7/10)。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个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研究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其免疫调节功能也极大地拓展了细胞治疗的方向和范围。 目的:就近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和细胞移植研究进行回顾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以“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知网数据库,时间限定为2008-01/2011-06,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汉语。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内容与此文无关的文献、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通过细胞移植技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以及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方面显示出很强的潜力。同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通过下调T细胞的增殖,降低免疫反应。利用该特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狼疮性肾炎等疾病的细胞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炽盛等4个症型,治疗以补肾养阴,清化淤毒为主,但仍有许多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和免疫调节的功能,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良好疗效。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1例,经中医辨证分成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气滞血瘀证4型,分别统计患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各型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3,6个月均可有效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验尿蛋白含量,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P < 0.01)。与移植前比较,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1,3,6个月可显著减少肝肾阴虚型患者尿蛋白含量(P < 0.01),移植后1,3个月对热毒炽盛及气滞血瘀型尿蛋白含量为轻度减少(P < 0.05),脾肾阳虚型患者在植后1个月时的尿蛋白含量轻度减少(P < 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所有中医分型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P < 0.01),其中对热毒炽盛型效果稍差(P < 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各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有上升趋势,但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对不同症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免疫调节的可塑性:患者免疫系统对炎症反应的应答程度,局部微环境炎症递质的种类、浓度及参与的免疫细胞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此时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既可以促进免疫应答也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炎症因子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研究的意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是其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种炎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疗效。不同炎症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的改变也直接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阐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和炎症环境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不但有利于明确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更有利于针对不同疾病病理机制精确提供疾病治疗的新策略,尤其是有的放矢地研发免疫增强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进一步提高疗效,恢复免疫平衡,提供治疗学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调控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状态,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受炎症因子调控,依据微环境中炎症因子的种类、水平,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目的:综述炎症因子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特性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或主题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可塑性,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5,前列腺素E2”,英文检索关键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e regulation,plasticity,interferon gamm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interleukin17,interleukin 35,prostaglandin E2”。纳入炎症因子干预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特性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采用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5和前列腺素E2干预或预处理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随之改变,不但可重塑组织微环境、影响炎症反应,而且可重建免疫平衡,进而治疗疾病或缓解疾病进展。针对炎症、免疫反应的不同,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个体化、差异化治疗,都有望进一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ORCID: 0000-0003-4724-0848(王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于阳  赵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6):6810-6814
背景:干细胞移植后可迁移至受损肠道参与损伤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并可恢复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 目的:综述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biliary complications,intestinal disease,human intestinal tra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2008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组织工程,肠道疾病,人工肠道”,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目前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包括抗炎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无一具有长期疗效且不良反应颇多,而近年来干细胞再生、营养、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给肠性疾病相关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营养作用使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肠道疾病治疗的有效途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的有效生物治疗手段,但其肿瘤学安全性问题令人担忧,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关键,亟待研究。目的:利用小鼠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的疗效,并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炎症癌变的影响。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构建Balb/c(H-2d)小鼠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经尾静脉输注分离培养的同系基因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并评价结肠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应用葡聚糖硫酸钠联合偶氮氧甲烷构建Balb/c(H-2d)小鼠的结肠炎癌变模型,对比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小鼠肠道肿瘤的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在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实验结束时体质量丧失、大便潜血较PBS组均有减轻;间充质干细胞组中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严重度评分更低,镜下小鼠远端结肠黏膜结构基本完整,有小范围上皮缺损或隐窝缺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体内示踪可见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结肠炎症病灶处黏膜下层归巢定殖。在葡聚糖硫酸钠/偶氮氧甲烷结肠炎癌变模型,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肠道肿瘤数量及肿瘤负荷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炎症性肠病小鼠的结肠炎症病变,并抑制结肠炎向肿瘤的恶性转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表达具有特异性的酶和可溶性因子以及细胞和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这3种作用机制与活化的免疫细胞相互调节,维持组织内稳态和干预炎症的进展。口腔疾病:主要指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病和牙髓病。菌斑微生物造成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晚期出现牙齿松动、脱落;菌斑微生物还可以导致龋坏,侵及牙髓后发展为牙髓炎等疾病。  摘要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免疫调节特性作用于疾病的具体机制不明,因此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口腔疾病的治疗、预防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从不同口腔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活化后免疫细胞的相互调节机制,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口腔致病菌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免疫细胞、口腔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牙周炎、牙菌斑、龋齿、Toll样受体”为中文检索词;“tooth-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immune cells,oral diseases,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eriodontitis,dental plaque,dental caries,toll-like receptor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与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录的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有关的文献。总计得到文献221篇,64篇文献符合标准。结果与结论: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被分离提出的这20年里,研究人员对几种口腔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活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体外实验,初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不同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以差异激活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各种免疫调节蛋白,并因此激活它们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特定刺激因素激活间充质干细胞和口腔致病菌激活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具体途径,可能会提高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愈合过程不同阶段的应用效率,从而在疾病治疗方式上作出突破。ORCID: 0000-0002-7914-4482(王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与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有关,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产生多种病理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小血管或抗体直接侵袭血管导致管壁的炎性坏死,使血管腔变窄,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B细胞免疫紊乱、修复免疫炎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栓形成的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以“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senchymal stem cell,thrombosis,T cells,B cell,immunit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link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HighWire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限定语种为英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间充质干细胞、血栓形成、T细胞、B细胞、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限定语种为中文。共检索267篇文献,选择其中48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它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改变T细胞亚群比例,抑制T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分泌,从而协调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内的免疫平衡。间充质干细胞抑制B细胞的增殖趋化功能,抑制B细胞分泌致病性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血管壁免遭其侵袭破坏,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维持凝血-抗凝系统平衡,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寻常型天疱疮、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病、银屑病、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等疾病密切相关.其不仅参与免疫性疾病炎性介质的调节,还参与其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调控,因此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可为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中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向不同组织分化及免疫调节功能,而被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的: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转分化能力、免疫调节、心脏修复的作用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早期的临床实验资料做一简要阐述。 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MSCs,Immunomodul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failur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除了具备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之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避免同种异体移植或异种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它可以向心肌细胞及脉管系统分化,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一系列的细胞活素类物质及生长因子,并且动员内在的心肌干细胞,从而起到改善心功能,诱导逆向重塑,降低心梗面积的作用。相关的临床实验也显示了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或多系统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而理论上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疗效。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用深红色荧光DiR标记细胞。实验小鼠分5组:正常对照组(C57BL小鼠),模型对照组(C57BL/lpr小鼠),低、中、高剂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C57BL/lpr小鼠),每组10只。各治疗组通过尾静脉注射低、中、高剂量(2×106,1×106,0.5×106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3周,治疗结束采血测抗核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变化,定量PCR检测OPG和Foxp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3次后,外周血抗核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明显下降,CD4+CD25+T细胞明显升高,OPG和Foxp3基因表达也明显升高,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使C57BL/lpr小鼠的各项相关指标恢复到C57BL正常鼠水平,以高剂量治疗组效果最明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The gut microbiota ha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immune homeostasis. Alteration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gut 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many immune-relate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These metabolites can be produced by gut microbiota from dietary components or by the host and can be modified by gut bacteria or synthesized de novo by gut bacteria. Gut 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s influence a plethora of immune cell responses, including T cells, B cells, dendritic cells, and macrophages. Some of these metabolites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mmune-rel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diabe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Here, we review the role of 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s in regulating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immune cell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immune-rel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相似文献   

16.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can be isolated from bone marrow, adipose tissue, cord blood and various fetal tissues. They have the capac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several tissues, including bone, cartilage, tendon, muscle and adipose, and produce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that promote hematopoietic cell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SCs also have anti-proliferative,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but only evoke little immune reactivity. In vivo, MSCs prolong skin allograft survival and reverse sever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Furthermore, they repair damaged tissue from kidney, heart, liver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MSCs might have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allograft rejectio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other disorders in which immunomodulation and tissue repair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间充质干细胞:为长梭形、贴壁生长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微环境与分泌功能及促进再生修复等,除来源于骨髓外,也可从羊膜、胎盘、牙髓、脐带、脂肪、骨骼肌等多种组织中分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已开始应用于脑卒中、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治疗。 线粒体转移:正常细胞的线粒体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线粒体形态和功能障碍的细胞,恢复细胞有氧呼吸及正常线粒体DNA功能等,改善受损组织细胞的能量供应,具有疾病治疗作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其众多优点被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线粒体转移是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线粒体转移在各类组织损伤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stem cells,mitochondrial transfer,cell communication,rescue and repair,tissue injury”为英文关键词,以“干细胞,线粒体转移,细胞通讯,修复,组织损伤”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8至2019年期间收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纳入间充质干细胞的线粒体转移作用和机制及治疗组织损伤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与相关性弱的文献,对64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如脑卒中、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治疗,线粒体转移作为干细胞治疗的一种新机制被人们广泛关注,已被认为是组织损伤的潜在疗法;线粒体转移已发现由隧道管形成、间隙连接、微囊泡、细胞融合和分离等不同模式介导,但线粒体转移在组织损伤中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也有待进一步了解。 ORCID: 0000-0003-0918-6182(王张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可以大量分化为心肌细胞,这项研究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多种试验方法。REPAIR-AMI试验是一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冠脉内移植骨髓祖细胞治疗效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MAGIC Cell-3-DES试验是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冠脉内注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效果;BOOST试验是心肌梗死后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的随机对照研究。PROTECT-CAD试验是一项随机、对照的直接将干细胞注入心肌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试验。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以及冠脉血流储备,相关研究也得到验证。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临床事件较少,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基础上,干细胞治疗并不增加再狭窄风险。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未来还需要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背景:1998年人胚胎干细胞成功获得后,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目的:对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至2012年)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阿尔兹海默病,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Alzheimer’s disease,stem cells,neur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选择内容与阿尔茨海默病与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治疗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检索到85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9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为: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分泌营养因子、促进内源性修复、刺激血管再生及作用于炎性细胞等。文章着重介绍了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这3类干细胞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现状。但是3者各有利弊:神经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和致瘤性低,但来源困难是其临床应用的障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和致瘤性较低,但分化潜能却不及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也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但仍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干细胞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