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多学科联合管理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性研究18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绝经激素补充治疗(MHT)6个月,观察组在MHT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联合管理。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在激素补充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学科管理的围绝经期女性,治疗6个月后,其Kupperman评分及SAS、SDS评分下降程度、E2升高、FSH、LH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激素补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学科管理,可以显著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症状,还能够更好的改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刺激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妇女50例,应用穴位神经刺激仪于内关、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位以4~10 mA的电流刺激30分钟,隔日治疗1次,治疗12 ~ 15次.治疗前与治疗后填写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量表与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改良KMI评分与绝经期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穴位神经刺激仪可显著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女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卵巢早衰性激素治疗(H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清髓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经患者88例,对其原发病、移植前后月经和内分泌状态、药物治疗剂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不同方案的性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月经恢复、原发病复发和组织排异情况。结果88例术前月经正常术后闭经患者中,74例接受HT,患者平均年龄(30.1±7.3)岁(16-44岁),其中3例局部用药,71例全身HT。在71例全身HT患者中,7例采用连续联合方案,64例采用周期序贯方案。在64例周期序贯方案患者中,38例用药1~10个月后有周期性撤退出血,15例用药12个月以上无撤退出血,11例患者用药1~6个月尚未回访。骨髓移植后使用地塞米松≥6个月(P=0.062)及环孢素A≥7个月(P=0.053)患者似乎更不易产生撤退性出血。接受HT与未使用HT患者的原发病复发(4.1%,3/74)和排异反应(5.4%,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几乎100%闭经,HT是合适的补救措施,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月经周期恢复。并且HT不增加原发病复发或组织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选择治疗方法的相关因素。方法将连续2个月内因围绝经期症状在上海市城乡二三级医院绝经专病/妇科门诊就诊且接受治疗的妇女纳入本研究,并开展1年随访,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妇女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modified Kupperman index,KMI)判断。结果就诊的349例妇女中共有161例接受治疗并进入队列,其中108例(67.1%)选择激素替代疗法(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治疗后KMI评分正常的女性比例(37.9%)显著高于治疗前(13.0%,P=0.000),治疗后KMI总分(17.3±10.0)显著低于治疗前(10.6±8.2,P=0.000),治疗后13个症状单项得分均显著降低于治疗前(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同时患有1种[调整OR(a OR)=0.277]和2种及以上(a OR=0.249)慢性疾病的妇女接受MHT治疗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无慢性病共患妇女。月经不规则(a OR=5.317)和已停经(a OR=11.070)妇女更可能接受MHT治疗。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治疗效果较好,其是否接受MHT受自身健康状况和当前月经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70%的卵巢癌患者初诊时已为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往往需切除双侧附件.这对卵巢癌患者中相当比例的生育期妇女来说,由卵巢手术而去势不可避免在术后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性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HT)可以明显改善妇女绝经后的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认知障碍、心血管症状、骨质疏松以及预防发生结肠癌,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国萍  葛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6):454-456,46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抑郁障碍的合理治疗方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的水平。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黛力新联合性激素治疗(HT)(64例),对照组单用HT(61例)。观察治疗前后Gr绝经相关症状评分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Gr绝经症状评分:治疗2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无明显差异,但4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各时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随治疗时间推移,差异逐渐显著。SDS抑郁评分:治疗2周末研究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周末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周后无明显改善。并且研究组各时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HT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抑郁障碍,减轻躯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加以激素替代疗法。比较两组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对照组,雌二醇高于对照组,Kupperman、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激素水平,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综合保健措施及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女性100例,建立健康档案,采用Greene症状评分法、更年期Kupperman评分法、Zung抑郁量表等进行基线调查,判断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分别行激素补充治疗、健康教育、营养指导、体育运动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综合保健干预。干预后1、6月及12月随诊,12月后再次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的Kupperman评分、Greene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的血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多方面干预的综合保健措施,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激素补充治疗的接受性;可明显缓解围绝经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围绝经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卵巢早衰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评价性激素替代治疗 (hormonereplacementtreatment,HRT)对卵巢早衰 (prematureovarianfail ure ,POF)患者的疗效 ,探讨卵巢早衰可能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 19例卵巢早衰患者 ,行HRT共 3~ 6个周期 ,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盆腔超声相、血清生殖激素变化及停药后卵泡发育情况 ,并对个别患者行促排卵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9例患者经HRT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服药前比较 ,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清黄体生成素 (LH)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双侧卵巢及子宫体积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子宫内膜明显增厚 (P <0 0 1)。停药后 1例自然妊娠 ,1例自发排卵 ,1例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治疗有排卵。服药期间无肝功能损伤及其它副反应。结论 性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 3~ 6个周期 ,可使临床症状缓解 ,血清FSH、LH明显下降 ,利于促排卵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对围绝经期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双侧卵巢切除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双侧卵巢切除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在我院因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同时切除双侧卵巢的围绝经期患者,术后6~12个月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和改良Kupperman评分表.询问患者如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愿意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根据不同选择将患者分为接受手术组和暂缓手术组,并对Kupperman评分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8份.患者术后Kupperman评分由术前的12.71±9.50增加至20.35±7.84(P=0.000),其中以心悸、性生活质量下降、潮热出汗、疲乏、情绪波动、抑郁多疑等症状的评分增加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暂缓手术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头痛及性生活质量下降评分高于接受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可能会加重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进行围绝经期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治疗时,应合理掌握卵巢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并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者通过性激素治疗后,子宫肌瘤略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促卵泡生成素降低、雌激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性激素替代治疗,虽然治疗后患者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前的基础上有所增大,但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围绝经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做好相关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发生情况,并以Kupperman评分法对症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各项症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upperman评分为(17.72±8.94)分,观察组Kupperman为(8.32±4.40)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更年期门诊妇女绝经综合征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因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首次就诊的妇女纳入本研究。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应用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评估围绝经期相关症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抑郁症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共计调查153名门诊妇女,平均年龄为(47.3±4.3)岁,月经不规则者占77.78%。73.86%的调查对象患有绝经综合征(KMI6),疲乏(70.59%)、情绪波动(63.40%)、失眠(59.48%)、潮热出汗(56.21%)和骨关节痛(52.29%)是最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35.95%的门诊妇女存在抑郁症状(PHQ-9≥5)。绝经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的共患程度与门诊妇女是否患有抑郁症状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症与潮热出汗、失眠、情绪波动、眩晕、疲乏、头痛、心悸、性生活等具体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有统计学联系。结论更年期门诊患者绝经综合征和抑郁症状间存在明显联系。未来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使更多的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和Greene评分系统比较,探讨MRS评分系统评价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43~58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共157例。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Greene评分及MRS评分系统分别对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与MR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785,P0.01),MRS评分与Greene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64,P0.01)。结论 MRS评分是评价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性激素应用的风险和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激素治疗(HT)已应用几十年,其改善围绝经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OS)等疗效已被公认,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应用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部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伴随着肿瘤手术或后续的治疗将使绝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失去卵巢功能.此类患者术后低雌激素状态所致的临床症状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癌患者卵巢腹腔内移位术后卵巢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卵巢腹腔内移位术后卵巢的功能.方法收集1999年9月-2004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28例手术治疗同时行卵巢腹腔内移位术的绝经前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随访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并测定外周血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水平,B超测定移位卵巢的位置及大小,将随访结果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1)单侧及双侧卵巢移位术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行双侧卵巢移位术患者14例,平均随访17.4个月,6例(4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单侧卵巢移位术14例(右侧4例,左侧10例),平均随访14.2个月,7例(50%)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单、双侧卵巢移位术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移位卵巢位置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有16例患者测定了移位卵巢的位置,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者10例,有4例(40%)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移位卵巢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下者6例,有4例(4/6)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移位卵巢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低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下者,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辅助治疗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有13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和(或)化疗,其中11例(85%)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术后未辅助治疗者15例,其中2例(1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辅助放疗与移位卵巢位置的关系:13例术后放疗患者中,12例测量了移位卵巢的位置,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下者3例,均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其中2例伴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和FSH升高;移位卵巢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者9例,有7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其中5例伴有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和FSH升高.结论移位一侧或双侧卵巢对术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将卵巢移位于髂前上棘上2 cm水平以上并不能避免盆腔放疗对卵巢的损伤,术后辅助放疗仍显著影响移位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以50岁为标准将其分为50岁组34例和50岁组46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化疗,并检测卵巢激素水平,主要包括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化疗后3个月及化疗后6个月的卵泡刺激激素(FSH)和雌二醇(E2)。结果化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FSH和E2,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有2.4%处于绝经期水平,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有73.9%处于绝经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对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有一定影响,一般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经过化疗后出现1年以上的闭经情况,并且血清FSH和E2值显示为绝经期水平,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即可考虑为已绝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基本资料,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应用改良绝经症状量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scale,KMI)进行绝经症状评估,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 591名女性,年龄中位数为52岁。KMI、SDS平均得分分别为13.9±8.8、39.6±9.0,绝经症状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是77.7%、15.3%,围绝经期女性评分显著高于绝经后期女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SDS评分在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差异较小(F=2.467,P0.05)。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KMI评分6分(OR=1.148,95%CI=1.127~1.170)、生育3个以上子女(OR=1.339,95%CI=1.009~1.776)、受教育程度9年(OR=1.768,95%CI=1.167~2.678)、癌症患病史(OR=2.685,95%CI=1.139~6.334)的绝经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经济收入5 000元/月的女性则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597,95%CI=0.417~0.858)。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改善绝经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其他相关数据库。收集2004年11月—2015年2月间国内公开发表的坤泰胶囊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文献,筛选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且治疗时间至少3个月。通过Meta分析比较2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性指标主要包括治疗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Kupperman症状评分、血雌二醇(E2)水平、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乳房胀痛和阴道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5篇文献,包括1 243例患者。2组间总有效率及血FSH水平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替代组患者Kupperman症状评分、血E2水平高于坤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替代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坤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能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6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例患者.A组给予雌激素加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B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C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加安慰剂口服治疗.结果:尿失禁量与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r=0.741,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A组、B组、C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A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A组、B组、C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B组、C组比较,A组尿失禁量治疗1个月、3个月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雌激素联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