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7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频繁阿 -斯综合征发作于 1 999年 5月 2 7日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局麻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 ,导引钢丝顺利送至右心房到下腔静脉 ,沿导引钢丝送入 F8扩张鞘管 ,至上腔静脉起始部左侧壁 ,扩张鞘管不能沿导引钢丝向下至上腔静脉 ,且将导引钢丝折成直角 ,反复试送均未成功 ,撤出导引钢丝 ,注入少量造影剂显示 :上腔静脉起始部左侧壁形成一窦状扩张。于是放弃该途径改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 ,扩张鞘管及起搏电极导线送入均顺利 ,手术成功 ,观察 2周 ,患者痊愈出院。1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2.
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插入导引钢丝时发现走形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左上腔静脉永存,再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时通过导引钢丝前端适当塑形,采用主动电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 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碰到了一些新问题。穿刺锁骨下静脉时,我们所采用的是锁骨下径路的穿刺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插入导引钢丝,但其远端很容易朝上进入颈内静脉,有时虽经反复操作来调整钢丝的位置,仍不能使其远端朝下进入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此时如果沿钢丝插入扩张管及外套管,则其远端也同样是走向颈内静脉(图1A)。这是我们所碰到的第一种问题。在导引钢丝沿正常通路经锁骨下静脉进入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的情况下,扩张管及外套管沿钢丝插入锁骨下静脉后,当再向前推送时,其远端不能沿钢丝方向向下拐弯进入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而是直线前进,其尖端可能折坏钢丝并扎向颈内静脉或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6 0岁 ,因阵发心慌半年 ,一过性意识不清 5小时于 1999年 10月 30日入院。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 ,拟行VVI起搏治疗。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 ,进导引钢丝 ,透视下多次试入右心室 ,于上腔静脉入房口上遇阻力 ,导丝偶能入右心室。遂退出导丝 ,注射造影剂 ,发现上腔静脉入房口上方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呈细线状流入右心房。考虑病人无上腔静脉阻塞征 ,遂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 ,注射造影剂 ,发现造影剂自冠状窦注入右心房。确认病人为双上腔静脉后于左侧送入起搏电极 ,因电极过短 (5 8cm) ,于右室瓣下固定电极 ,测量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5.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近年有较大进展,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已成为主要方法。仅10%~15%的病人因疗效不佳还需急诊门腔静脉分流术,但手术创伤大,并不增加病人存活率。肝移植手术近年日益普及,但急性出血病人因病情重和供体肝短缺,不可能立即作肝移植手术。经颈静脉插管介入,经肝穿刺门-肝静脉分流术于1990年首例成功,开拓了治疗的又一新途径。病人和方法13例食管静脉曲张并顽固出血的病人采用这种疗法,效果良好。13例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6岁。9例为门脉性肝硬化,4例坏死后性肝硬化;病情重达Child分级C级者占11例。操作方法:消毒右颈内静脉,铺巾,穿刺静脉,在荧光屏下送进带钢丝的导管,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到达肝静脉右枝或中技。将导管取出,沿钢丝插入直径3mm套管,取出钢丝,换入穿刺针,在CT或超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6 0岁。因阵发性心慌半年 ,一过性意识不清5h于 1999年 10月 30日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 ,拟行VVI起搏治疗。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 ,进导引钢丝 ,透视下多次试入右室 ,于上腔入房口上遇阻力 ,偶然导丝能入右室。遂退出导丝 ,注射造影剂 ,发现上腔入房口上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呈细线流入右房 (见附图 )。术中考虑病人并   附图 双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狭窄  1狭窄上端局部扩张 ;2狭窄处呈细线连接 ;3监护导线 ;4左上腔内起搏电极无上腔静脉阻塞征 ,遂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 ,注射造影剂发现自冠状窦注入右心房。确诊为…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7岁.因"阵发性心悸10余年,加重2年"人院.发作时心电图(图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需静脉应用异搏定才能终止.查体:神清,血压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率75次/分,心界不大,心律整齐,无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人导引钢丝时,见导引钢丝走行于脊柱左侧,继续推送导引钢丝,经冠状静脉窦走行向右侧进人右房及下腔静脉(图略)示:根据导引钢丝走行特点及穿刺针回流血特点判断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畸形(PISVC ),决定经左上腔逆行置人冠状静脉窦(CS)标测电极,并穿刺右股静脉置人HIS束及右室心尖部标测电极.  相似文献   

8.
1例双结病变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造影显示左上腔静脉连接粗大冠状窦至右房,双上腔静脉间交通支较细不能同时容纳两根电极,心室电极由左腋静脉-交通支-右上腔静脉-右室间隔部,心房电极钢丝塑型后由左腋静脉-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右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89~1991年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无创导引钢丝导引置管至上腔静脉的方法施行中心静脉压监测84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97例为脓毒症休克组,另选择脓毒症休克已达复苏目标的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液体复苏前、液体复苏2、6 h测量中心静脉压、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下腔静脉最大径×100%],分析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53.63%±10.58%vs 12.75%±1.67%,P=0.017);在液体复苏过程中,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841、0.897、-0.812,均P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床边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管径,有助于无创、快速、动态判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外院更换新起搏导线时发现上腔静脉入口处几近阻塞而放弃手术。笔者尝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在鞘管内送入超滑亲水导丝并顺利经过上腔静脉狭窄处进入右心系统,撤出普通的鞘管及扩张管并换用左室递送系统沿导丝成功穿过上腔静脉狭窄处,撤出扩张鞘,自鞘管内送入心室电极导线至右室心尖部固定及起搏参数均满意的部位。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应用超滑钢丝结合长鞘通过狭窄的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在临床上需要时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头静脉同时植入两根导线行双腔起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院经头静脉同时植入心房、心室电极导线的经验和体会。  资料和方法  35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 ,男性 18例、女性 17例 ,年龄 35~ 80 (6 4 5± 9 4)岁。起搏适应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7例、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14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4例。  植入方法 :局部麻醉下斜形切开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钝性分离出头静脉后结扎远端 ,于近端剪一小口 ,导入 35cmJ型引导钢丝。根据电极导线的粗细 ,分别选用 9F或 10F锁骨下静脉鞘 ,沿引导钢丝插入上腔静脉 ,再将心房及心室电极导线经鞘管同时插入心腔内 ,分别固定J型…  相似文献   

13.
一名70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头晕、黑矇伴有窦性停搏4.5s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无交通支。心室电极经左房侧壁反折后再进入右室,心房电极将钢丝塑形成J形后固定在房间隔。成功植入了心室和心房电极。术后随访2年电极无移位,测试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杨兴季  杨杰 《山东医药》2002,42(10):56-56
动脉导管未闭 (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0 %~ 2 0 % ,其治疗以往依赖于外科手术。目前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PDA的有效方法。其特点为创伤小、疗效高 ,并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Porstmann法先将 1根 3 m长的细软钢丝置心导管内从股动脉插入 ,逆行经降主动脉 ,穿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右心 ,再通过下腔静脉由大隐静脉拉出 ,退出心导管 ,保留钢丝在体内 ,形成从动脉进、由静脉出的环形轨道 ,然后把预备好的泡沫塑料塞子穿入钢丝 ,由动脉端顶送至动脉导管部位 ,予以堵闭。该法闭塞率高、栓塞形成率低 ,但操作复杂 ,输…  相似文献   

15.
置入起搏器手术方法的改进与减少相关并发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线是最理想的径路 ,与常规分离头静脉做纵向切口相比 ,横切口分离头静脉同样能够良好地暴露该血管。此外 ,当需要穿刺锁骨下静脉时 ,直接经切口内穿刺不但快捷省时 ,而且减少创伤。在头静脉内放置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后送入电极导线将大大提高成功率。针管内不带盐水穿刺锁骨下静脉 ,并将钢丝送入到下腔静脉是避免误入动脉的重要措施。使用不吸收缝线通过保护袖套 ,将电极导线的近端牢固地缝合在胸大肌上是减少术后电极导线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皮肤 ,术后不需拆线 ,皮肤对合好、瘢痕小 ,而且为早期出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1岁。因"发作性心悸2月余"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股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困难,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通过扩张的奇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该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逆行消融未成功,改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顺行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预测肺炎所致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7年02月就诊于我院治疗的肺炎所致脓毒症休克机械通气患者6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被动抬腿试验(PLRT)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组及容量反应性阴性组。比较两组下腔静脉内径及呼吸变异率的差异。结果容量反应性阳性组下腔静脉最大径1. 53±0. 05,最小径1. 06±0. 04,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为0. 37±0. 15;容量反应性阴性组下腔静脉最大径2. 06±0. 07,最小径1. 83±0. 07,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为0. 12±0. 15。两组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 0. 01。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最佳值为20. 5%,敏感度89. 7%,特异度100%,曲线下面积99. 4%。结论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在评估肺炎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补液过程中反复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能够动态的反应容量反应性,从而指导临床补液。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最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孙琦  徐健  何浩  苏浩  黄向阳  袁奇  杨冬妹 《心脏杂志》2012,24(6):790-794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是因为胚胎时期下腔静脉发育畸形导致肝心静脉和主静脉连接阻碍,造成下腔静脉上段缺如使肾段以下体静脉血经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引流,通过上腔静脉或其它途径汇入心脏,故又称下腔静脉中断或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其发生率占心血管畸形的0.6%左右。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下腔静脉异位引流,常规轨道无法建立,  相似文献   

20.
单根预成形与双钢丝技术置入心室起搏电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单钢丝预成形技术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操作中的价值 ,将 46例病人随机分成双钢丝交换组和单根预成形钢丝组 ,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Biotronik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双钢丝交换组 (2 4例 )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成形钢丝组 (2 2例 )置入方法为 :①将直头钢丝在距头端 3~ 5cm处预成形 ,曲度 6 0°~ 80° ,从弯曲开始至导线头端长度 9~ 14cm。②在透视下将钢丝送至导线头端并指向三尖瓣口。③一起前送钢丝和导线通过三尖瓣口并直接固定于右室心尖部。预成形钢丝组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双钢丝交换组 (11.9± 14.3vs 2 8.7± 13.5min和 9.6± 6 .8vs 13.2± 7.4min ,P <0 .0 5 ) ,预成形钢丝组失败 2例 ,失败原因是钢丝成形弯度太大和弯度前端的直头太长。双钢丝交换组导线故障 2例 ,均发生在换用直钢丝跨越三尖瓣进入右室流入道时导线头端打折。两组病人分别随访 2 .3± 1.7年 (双钢丝交换组 )和 2 .1± 1.8年 (预成形钢丝组 ) ,起搏器功能正常 ,无电极脱位。结论 :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时 ,单钢丝预成形技术比双钢丝交换技术操作简单、透视时间短、导线故障率低。准确判断右室径线有利于制作更为个体化和更具匹配性的预成形钢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