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凌海市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掌握凌海地区两个国家监测点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改水措施运行情况以及改水防氟效果。方法:水氟和尿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诊断。结果:老窝、巧女两村水氟分别为0.76mg/L和1.68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97%和41.67%;8~12岁儿童尿氟分别为1.79mg/L和4.06mg/L;成人氟骨症临床症状和体征检出率分别为17.54%和16.39%;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16.67%和27.02%。结论:巧女村水氟仍超过国家饮水标准,该村没有摆脱高氟的危害,病情没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老窝村改水后,防氟措施运行良好,居民一直饮用合格的低氟水源,改水效果明显,现已达到控制病区标准。今后应继续加强防氟措施的管理和建设,只有长期提供合格的低氟水,病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乐昌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新发病区病情现状,评价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国家监测方案《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对病区村进行监测,调查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并检测水氟含量;采用Dean氏检查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检测儿童尿氟含量。结果病区村改水工程运转良好,2011~2015年水氟含量均值分别为0.26、0.20、0.3、0.3、0.38 mg/L。2004、2011~2015年岩前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44.4%、17.8%、11.1%、6.67%、11.4%、5.9%。2011年和2015年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0.99 mg/L和1.07mg/L。结论该病区村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2002~2004年地方性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丰顺县及监测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调查丰顺县2002~2004年改水进度,18个改水设施管理使用情况及水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监测点居民饮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尿氟。采用Dean氏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丰顺县改水率为90.0%。受益率93.75%,18个改水设施中,83.3%可正常使用。有3个改水设施的水氟含量超过1.0mg/L。2004年3个监测点饮水氟含量分别为1.20、1.31和0.25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9.02%、36.10%和3.37%;儿童尿氟分别为1.31、1.50、0.96 mg/L。结论监测县改水防氟设施管理使用较好,病情得到控制,监测村儿童氟斑牙和尿氟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仍存在改水设施管理、使用维护不善的问题,要加强这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辽宁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对改水和未改水饮水型地氟病病区分层抽样开展饮用水含氟量筛查和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病情普查,检测8-12岁儿童志愿者尿氟.结果 全省普查842个未改水村(屯)和1829个改水村(屯),未改水村(屯)居民饮用水水氟0.01-7.10 mg/L,平均(0.96±0.64)mg/L,29.2%(246/842)的未改水村(屯)饮用水含氟量>1.2 mg/L,在1829个改水村(屯)中调查了1234个降氟改水工程,水氟0.06-7.67 mg/L,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1.2 mg/L的工程占调查工程的68.31%(843/1234),已改水村(屯)有31.69%(391/1234)的工程没有发挥其降氟改水作用.普查12127名8-12岁儿童和85 636名16岁以上成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4.4%(2960/12 127),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2.22%(1900/85 636).轻,中,重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5,P<0.01),重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个别未改水的重病区村(屯)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达到100%,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18.03%(97/538).重病区和轻病区(未改水及工程报废)儿童尿氟中位数分别为2.01,2.00 mg/L.结论 辽宁省未改水的饮水型地氟病中,重病区的病情仍然十分严重,工程停运或报废病区仍亟须落实降氟改水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现况,评价改水措施的防病效果。方法按病区分层抽取的85个病区村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的普查,采集饮用水和儿童尿样进行氟含量的检测。结果抽样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6.74%,尿氟几何均值0.97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重病区高于中病区,中病区高于轻病区,未改水病区儿童尿氟水平明显高于改水病区。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98%,随着年龄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随着病区水氟含量的增高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6.
四平市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病区县及监测点的改水现状及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方法检测病区县及监测点防氟井使用情况、居民饮水氟含量。采用Dean氏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监测点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患病情况和8~12岁儿童、16岁以上人群尿氟含量。结果病区县79个防氟井中,有29眼(36.71%)完好并可正常使用,其中有20眼(68.97%)饮水氟含量正常。2个监测点饮水氟含量分别为4.78mg/L和0.68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分别为4.53mg/L和1.89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96.88%和33,33%;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8.00%和3.67%;氟骨症患者尿氟均值分别为4.39mg/L和2.17mg/L。结论病区县大多数病区饮水氟含量超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严峻。防氟改水是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方法,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新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新乡市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村按改水前的水氟含量分为轻、中、重3类,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2008~2009年对调查村饮水含氟量与有关病情指标进行检查。结果轻、中、重病区水氟含量均值分别为1.03、2.17、3.24 mg/L,范围0.25~7.70 mg/L;8~12岁儿童群体尿氟几何均值为2.10 mg/L,个体最大值12.20 mg/L;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为1.55 mg/L,个体最大值10.50mg/L;8~12岁童氟斑牙总检出率、氟斑牙指数分别为64.01%和1.4;16岁以上成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总检出率分别为5.80%、9.90%。结论目前新乡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大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忻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的病情变化。方法水氟检测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氟离子电极法;用Dean法检查儿童氟斑牙。结果改水病区饮水氟含量均值在正常范围;8-12岁儿童尿氟均值在正常范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30%。结论改水降氟可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山东省梁山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况及重点监测点东徐村地氟病病情变化. 方法 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调查梁山县的改水进度,已改水工程管理、使用、饮水含氟量现况;对重点监测点东徐村10户居民末梢水含氟量进行检测,调查该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指数以及即时尿氟含量等. 结果 监测县梁山共有地氟病村215个,已完成降氟改水139个(128处改水降氟设施),改水完成率64.7%;128处改水设施能够正常使用的69处,占53.9%;69处正在使用的降氟设施水含氟量≤1.0 mg/L的2年检测平均为72.1%,水氟最高达4.28 mg/L.重点监测点东徐村10户末梢水含氟量每年检测均在0.5 mg/L以下且持续稳定;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两年分别为8.33%和6.25%,氟斑牙指数分别是0.24和0.18,尿氟含量几何均值在1.0 mg/L左右,已完全达非病区标准. 结论 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但是监测县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缓慢,改水设施的正常利用率不高,对此,应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加快改水降氟工作步伐,在整体上有效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山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抽取的病区村进行地方性氟中毒有关指标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s分度诊断;水氟测定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6),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1999)。结果改水后84.62%水样水氟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0.90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29.17%,氟斑牙指数0.19;临床氟骨症检出率23.65%,成人尿氟均值2.67 mg/L。结论武山县以改水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改换水源是预防饮水型地氟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措施对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连云港市部分已改水的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居民饮水氟含量。结果 (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74.91%降至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降氟改水工程一直正常运行的氟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3.32%(〈30.00%),达到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要求;(3)居民饮水氟含量均值为0.71 mg/L,范围为0.19~3.04 mg/L。结论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有一定成效,病情呈现下降趋势但未得到完全控制,需要加强对降氟改水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昌平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吕平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吕平区31个高氟村地方性氟中毒有关指标进行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s法分度诊断;饮水氟测定采崩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31个高氟村改水率为100%,改水后96.77%的村水氟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1.0mg/l);8~12岁儿奄尿氟均值为0.98 mg/L,儿奄尿氟与水氟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935.P<0.0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19.40%,斑釉指数为0.38,病情最重的村氟斑牙检出率为70.00%,斑釉指数为1.55.结论 昌平区以改水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改换水源是预防饮水型地氟病病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北省三河市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防治效果及降氟设施使用情况。方法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对三河市100个改水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三河市燕郊镇赵辛庄村和皇庄镇皇庄村进行地氟病病情监测,儿童氟斑牙检查用Dean法,水氟、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三河市100个集中式改水设施,饮水含氟量在1.0mg/L以下的仅有54个,占54%。2004、2005年燕郊镇赵辛庄村水氟均值分别为0.53、0.45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9.5%、21.7%,儿童尿氟分别为1.51、1.15mg/L;皇庄镇皇庄村水氟均值分别为0.57、0.68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6.7%、24.5%,儿童尿氟分别为1.41、1.38mg/L。结论三河市2个地氟病病区村的饮水含氟量均符合国家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等主要监测指标已降至非病区水平,监测点氟中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五华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掌握五华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为今后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9个病区村中随机抽取9个,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轻、中、重病区分别随机抽取各3个病区村为调查点。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含量、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调查改水情况。结果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总患病率为18.03%,未检出重度氟骨症患者;饮水氟平均浓度为0.54mg/L;8~12岁儿童尿氟含量的几何均值为1.02mg/L;调查点总改水率100%。结论五华县地方性氟毒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原有氟中毒患者病情逐渐减轻的趋势,个别病区村的改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改水降氟工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枣阳市改水降氟工程防治地氟病效果进行评价,科学地指导防制工作。方法 对监测点改水后的水氟、8~12岁儿童氟斑牙及尿氟进行监测。结果 改水后的水质好,水氟含量稳定。改水前后水氟含量下降1.79mg/L,十几年来一直控制在国家标准1.0mg/L以内,无较大波动。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由改水前6.28mg/L降至0.82mg/L,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85.9%降至1997年的13.0%,氟斑牙指数由1.74降至0.29,流行强度由中等降至阴性,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 改水降氟工程成效显著。病区人民只有通过改水降氟这一经济有效措施,饮用合乎国家卫生标准的低氟卫生水才能预防氟中毒。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改水降氟效果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尿氟含量的变化及儿童氟斑牙的流行趋势,评估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于2006~2008年每年4、9月,对陈家村和西蟠村两个监测点水氟和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用Dean,s法对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结果陈家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4.20mg/L降至0.93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80.40%降至71.56%;西蟠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2.40 mg/L降至0.34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54.80%降至42.93%,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尿氟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r=0.864,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改水降氟能够有效的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2001~2005年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系统地掌握全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14个病区县的轻、中、重病区抽取有代表性的屯作为监测点;用氟离子电极法检测监测点居民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尿氟;采用Dean氏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改水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平均检出率达到病区控制标准。有13个改水监测点儿童尿氟达到≤1.5mg/L的控制标准。改水病区氟骨症患病率明显低于未改水病区(X^2=119.61,P〈0.05)。结论改水病区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尿氟水平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均得到较好控制,未改水病区氟中毒病情仍较严重,需加大改水力度,控制氟源,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互助县普查改水防氟工程使用情况,同时以互助县蔡家堡乡岩崖村作为监测点,检测该村生活饮用水,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和尿氟,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水氟和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按国标(GB 16396-1996,WS 192-1999)进行.结果 互助县有60个病区村,其中有36个村实施了改水,改水率为60%.监测点岩崖村水氟均值为1.25 mg/L(国家标准<0.05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0.20%(46/51),成人为88.89%(48/54),儿童氟斑牙指数为1.77,成人为2.95,儿童尿氟几何均数为2.27 mg/L,成人为2.00 mg/L,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53例,检出率为98.15%(53/54),X线检出10例,检出率为18.87%(10/53).结论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重,降氟措施落实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评价阿克苏地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氟含量,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在监测村开展改水工程运转和水氟含量调查,开展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及尿氟含量调查。结果 12个监测村均已完成改水且正常运转,2016—2022年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分别是72.73%、81.82%、100%、100%、100%、100%和100%;2016—2022年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7.44%、30.92%、28.47%、22.10%、21.97%、16.68%和14.25%;2019年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0.83%,尿氟几何均值为0.90 mg/L,成人尿氟>1.6 mg/L,占15.31%。结论 阿克苏地区防治饮水型氟中毒效果显著,但改水降氟防控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管理维护和日常监测,保证工程水源水量充足,同时应加大防病宣传,增强病区群众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20.
2002、2003年度内蒙古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内蒙古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改水后病情的消长情况,为今后地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对监测点井水、居民户饮用水及8~12岁儿童尿样中的氟进行检测。结果2002、2003年度土左旗监测的100个改水井水氟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7%和98%;监测村2002、2003年度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54.04%和64.00%,氟斑牙指数分别为1.00和1.02;2002、2003年度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均在正常水平,分别为1.00和1.20mg/L;监测村2年度居民家中饮水氟均为0.36mg/L。结论对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换水源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