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玉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4-3525
目的对传统新生儿脐部护理和康脐宝在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300例新生儿按出生先后常规断脐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实验组在新生儿每天沐浴后,使用康脐宝进行消毒,对照组在新生儿每天沐浴后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部后敷纱块覆盖脐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脐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脐带脱落时间显著缩短(P﹤0.05),脐周皮肤破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康脐宝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加快脐带脱落的时间,操作简单方便,适合作为脐部消毒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出生的210例足月顺娩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结扎脐带方法均采用延迟断脐法。试验组70例采用自然干燥法,在脐带未脱落前不涂抹任何消毒剂,不包扎,保持清洁干燥。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1组每日用75%酒精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对照2组每日用爱尔碘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观察记录各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周并发症。结果使用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最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能促使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和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脐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0.0%,对照组发生率为24.0%,两组脐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脐带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新生儿脐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脐炎的发生,有助于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新生儿断脐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100例,根据其断脐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延迟断脐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断脐法,对比2组脐带脱落时间以及并发症几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以及并发症几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延迟断脐法,可以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降低脐部渗出、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得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每个月30例共计3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360例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180例,新生儿出生后2分钟之内用细橡胶管在脐带根部0.1cm结扎,并在0.5cm处剪断脐带.常规组新生儿在首次沐浴后用75%乙醇旋转擦拭脐带断面和脐带轮状周围,并更换无菌护脐帖,以后每次沐浴都用同上方法消毒并更换无菌帖.实验组患者的消毒方法同常规组,但是不用护脐贴包扎,完全暴露脐带部位,以后每次沐浴只消毒直至自然脱落.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护理效果、脐部感染以及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为(4.2±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2.3)d,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脐部感染1例,脐部感染概率为0.56%;对照组发生脐部感染18例,脐部感染概率为1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采用脐带完全暴露法能够有效保证脐带部位的干燥和透气,促进脐带结痂、干枯、硬化,加快脐带的自然脱落,进而将其脐带炎症感染.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出生 3~ 4天 ,脐带自行脱落者 ,可见脐周红肿 ,甚至有脓性分泌物。为此我就新生儿脐带自行脱落与出生 2 4h剪脐对比观察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将 1999年 12月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 381例 ,随机分为 2组 ,奇数组为研究组 ,共 191例 ;偶数组为对照组 ,共 190例。1.2 方法 对照组中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消毒断脐 ,即距脐轮 0 .5 cm处剪断 ,气门芯结扎 ,2 .5 %碘酊烧灼 ,用无菌纱布包扎 ,每日沐浴后按常规脐部护理 ,待其自行脱落。研究组与之不同的是新生儿出生时距脐轮 1cm处断脐 ,结扎、碘酊烧灼、包扎相同 ,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进新生儿脐部愈合的护理模式。方法:选择产科新生儿240例,按母婴同室楼层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在婴儿沐浴间集中进行脐带消毒,集中讲解相关知识。实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分3天3个步骤即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现场护理示范(观看)一手把手指导一独立操作三个过程,确保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脐带消毒的方式、技巧及相关知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和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d)分别为15.37±2.21和12.80±2.43;脐炎发生率分别为9.17%和4.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对照组以比较满意为主(占88.33%),且有4例不满意,而实验组则以满意为主(占95.83%),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规范化的“三步走”母婴床旁脐带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更快更好掌握脐带护理的知识及技巧,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断脐方法(脐带夹与气门芯套扎法)对脱脐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院分娩的62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306例采用哜带夹法,对照组病人314例采用气门芯套扎法,结果脐带夹组从脱脐时间、防止脐带感染明显优于气门芯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使用一次性脐带夹更安全可靠,不仅能缩短脐带脱落时间还能降低脐带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和预防感染的影响与效果研究,以运用最有效的方法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健康成长。方法本项目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新生儿86例。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脐部护理,脐带包扎。实验组运用二次断脐方法处理脐带,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新生儿的红肿等脐部感染、渗血和渗液、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干预效果明显优越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次断脐的脐部护理方法,更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减少了脐部感染、出血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舒适,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12月622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脐带护理.对照组采用护脐帖包扎法,实验组不用护脐帖包扎法.结果实验组住院脐带自然脱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脐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不用护脐帖包扎进行脐带护理可明显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并降低脐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发生的50例脐带脱垂病例,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脐带脱垂与臀先露、Bishop评分≥8分、脐带长度>70 cm和双胎有关。诊断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DDI)>30 min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占85.4%(35/41),显著高于DDI≤30 min者占50.00%(8/16)(2=4.65,p<0.05);且前者围生儿死亡率为48.8%(20/41),显著高于后者1.25%(2/16)(2=38.48,p<0.01)。剖宫产分娩的24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83.3%,20/24)与阴道分娩相比(81.8%,27/33)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1.42,p>0.05);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存活率为83.3%(20/24),高于阴道分娩的存活率45.5%(15/33),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7.85,p<0.05)。结论脐带脱垂的发生与胎位异常、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双胎及脐带过长有关。脐带脱垂患者诊断至分娩时间间隔和分娩方式显著影响围生儿的死亡和窒息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一次性脐带剪断器临床应用效果,寻找快捷、安全、有效的新生儿断脐方法 .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采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与100例传统气门芯扎脐法的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新生儿断脐更快捷、安全,脐脱落天数缩短.结论 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婴儿脐部护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黎凝 《现代医院》2008,8(11):52-53
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窘迫以至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及临床监测,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358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月媚 《现代医院》2009,9(7):35-36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与固产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1114例脐带绕颈阴道试产孕妇分娩方式、不同分娩方式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68%脐带绕颈孕妇自然分娩未发生胎儿窘迫,分娩过程出现胎儿窘迫的孕妇,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结论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加强产时监护,大部分经阴道分娩是安全的。但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应及时助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的若干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方法回顾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脐带血采集情况,分析脐带血采集率、废弃率以及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产妇、胎儿等若干影响因素。结果产妇分娩数8432例,采集脐带血1661例,采血率19.70%,废弃率19.21%。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分娩方式、婴儿体重、胎盘娩出方式可影响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供应者,提高采集技术,加强无菌意识,可有效提高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孕妇体位改变对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体位改变对脐动脉血流速度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28周以上单胎孕妇105例,应用MFM-OBS型产科综合诊断监护系统(脐血流),对孕妇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坐位时进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以平卧位作基础,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方法分析体位改变后S/D值的变化。结果大于标准值下限者53例改变体位后S/D值显著下降(p<0.01),小于标准值下限者52例吸改变体位后S/D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孕妇侧卧位或坐位,有利于胎儿脐动脉血流供应,并且其调节方式为双向性,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护脐方法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脐带结扎保护带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消毒脐部方法 后无菌纱布覆盖脐根包上自制棉布脐带保护带.结果 观察组622例无1例发生脐部炎症及全身合并症,脱脐时间早,经统计处理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 一次性脐带结扎保护带护脐效果明显,可行性较传统护脐方法 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肖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57-858,860
[目的]了解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的情况,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低血糖的防治效果,总结延迟脐带结扎用于临床防治早产儿低血糖的经验。[方法]将60例早产低血糖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婴儿出生早期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早期治疗的基础上,于婴儿出生时对其脐带结扎时间延迟30s~2min,然后观察两组患儿5h,1d,2d,3d的血糖和1,2,4,8周的Hb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导致早产儿低血糖的原因。[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的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的Hb动态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体重是导致早产儿低血糖主要因素。[结论]在临床上,延迟脐带结扎对防止早产儿低血糖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葡萄糖输注治疗的效果。胎龄和体重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这为临床进行早产儿低血糖防治提供了指征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绿青霉素(citreoviridin,CIT)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的毒性及硒(selenium,Se)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以亚硒酸钠(Na_2SeO_2)和黄绿青毒素(CIT)处理,分为:对照;Se(培养基含Se元素0.1mg/L);CIT低剂量(含0.2mg/L CIT);CIT高剂量(含0.4 mg/L CIT);Se+CIT(0.2mg/L Se和0.4mg/L CIT)5组。药物作用12 h后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CIT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对照组,Se+CIT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CIT组(P0.05);CIT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Se+CIT组细胞凋亡率低于CIT组(P0.05);CIT组细胞发生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Se+CIT组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不明显。结论 CIT可促进细胞凋亡,通过G0/G1期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抑制HUVECs增殖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四组:TP(25μg/ml)组、ox-LDL(200μg/ml)+TP(25μg/ml)组、ox-LDL(200μg/ml)组、对照组(等体积溶剂)。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ting分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ox-LDL可明显抑制HUVEC细胞增殖,TP与ox-LDL共同加入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上升,与ox-LDL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ox-LDL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TP能减弱其作用。Westernblotting结果:ox-LDL下调HUVEC细胞Bcl-2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TP与ox-LDL共同加入后,Bcl-2表达升高,Bax和caspase-3表达下降。结论:茶多酚对ox-LDL诱导的HUVE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与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