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羧基末端PDZ结合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 of nNOS,CAPON)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脊髓横断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技术结合的方法检测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内以及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损伤段脊髓组织中CAPONmRNA的表达,采用cresylviolet染色计数脊髓组织内存活神经元。结果 CAPON mRNA在对照组大鼠脊髓内呈低水平表达于前角神经元,脊髓损伤后表达于灰质各部分神经元及白质。在损伤早期2h表达开始升高,于8h达到高峰,随后1d有下降趋势,3d时稍有上升,损伤后14d恢复至正常水平。而nNOSmRNA在损伤后2h迅速上调,于8h达高峰,随即下降至正常水平。在此过程中,有神经元凋亡现象的发生。损伤后2h存活神经元的数量即减少,随后稍有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3d后存活神经元再度减少,持续至14d。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CAPONmRNA表达发生变化,提示CAPON可能通过调节nNOS的活性及亚细胞定位而影响神经元的凋亡,在脊髓损伤病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EPO治疗大鼠面神经损伤后对面神经核神经元凋亡的的影响,探讨EPO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机理。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利用神经卡压法损伤面神经,每组在术后第7d,14d,21d和28d四个时间点取材,尼氏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面神经核神经元进行染色并定量分析。结果经EPO治疗后,大鼠面神经核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明显增多,细胞凋亡明显减少,EPO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PO有效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核内凋亡抑制基因的含量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的再生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Foxo3a在腰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42只成年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行坐骨神经夹伤术.运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对腰段DRG中Foxo3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坐骨神经夹伤后1 d,腰段DRG中Foxo3a蛋白表达开始明显下降,第2天达到最低值,随之逐渐升高,于4周后接近正常水平.坐骨神经夹伤后2 d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DRG中的表达均开始上调,在7 d达到最高点,GAP-43则保持较高水平.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Foxo3a表达下降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并且PCNA与神经元细胞几乎无共定位,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Foxo3a在腰段DRG中的表达减少可能与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个模拟脊髓全横断损伤后脊髓组分——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损伤的模型。方法:取Wistar大鼠(孕14d)脊髓,培养10~12d后,采用所设计的标准模板,直视下进行损伤。观察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的形态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损伤8~12h后,损伤两侧存活的神经元突起便开始朝着损伤部位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元突起甚至可跨越损伤处而延伸至对侧。c-fos基因在损伤后10min即有表达,2h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此模型可用于模拟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受到机械损伤以及观察神经元损伤后进行修复的一些分子事件,简便而可靠,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血管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损伤24h组、损伤7d组、损伤14d组.硫代巴比妥钠法检测血清MDA含量,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HE染色评价血管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值(IA/MA).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颈总动脉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很小,损伤7d组LA/MA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14d组IA/MA值显著高于7d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LOX-1 mRNA表达,损伤24h组、损伤7d组、损伤14d组均可见LOX-1mRNA表达,损伤7d组、损伤14d组LOX-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损伤24h组(P<0.05),而损伤7d组和损伤14d组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LOX-1在血管壁的表达主要位于新生内膜区,随损伤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而假手术组未见LOX-1蛋白表达.损伤24h组、损伤7d组,损伤14d组血清MD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伴有LOX-1表达上调、血清MDA含量增加,LOX-1及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灯盏花对慢性低氧大鼠心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灯盏花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低氧组、灯盏花组每天低氧10 h(低氧舱中,吸入氧气浓度为9%~11%,10 h/d),灯盏花组在低氧前,每天腹腔注射灯盏花注射液4 ml/kg。4 w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对照组及灯盏花组心肺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灯盏花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结论慢性低氧大鼠心肺组织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灯盏花注射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a-reperfusion,RIR)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8只。 A组大鼠为正常健康大鼠;B、C两组大鼠均为经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建模后B组不作任何处理,C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三组大鼠3 d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统计各组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 Apotosis index ,AI)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凋亡细胞,视网膜神经元中HSP表达微弱,视网膜细胞结构正常,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后, B、C组AI值和HSP表达显著升高( P<0.05);缺血再灌注后3 d,C组AI值(13.66±0.84)显著低于B组(36.52±2.54),HSP表达(0.432±0.038)显著高于B组(0.203±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均有明显改变, C组变化较B组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Fos蛋白在脑皮质、脑干的表达,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弥漫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5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复制Marmarou DAI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脑皮质、脑干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结果外伤后0.5 h Fos蛋白表达开始增加,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 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组伤后0.5、1、4、12 h、1、4 d F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DAI的形成和发展与伤后的时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gSO4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熟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MgSO4实验用药组,用6MeV电子线对实验大鼠行20Gv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cGy/min;实验用药组大鼠于照射前1d、照射后即刻、照后连续3d分别给予10%的MgSO4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射后1、7、14和30d处死大鼠,取其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上述时间点,脑内海马区S-100和NSE表达有时间规律,照射后1周S-100蛋白的表达和照射后24hNSE的表达组间存在一定差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NSE表达显著下降(P〈0.05),S-100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在照射后7d,MgSO4可明显抑制S-100的表达(P〈0.05),诱导NSE的表达(P〈0.05)。结论 脑组织中S-100和NSE表达水平的变化是辐射诱导的急性脑损伤的敏感指标,MgSO4可降低S-100的表达水平并升高NSE在神经元中的含量,早期使用对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脊髓组织缺血再灌注早期MDA和SOD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净 《西南军医》2008,10(5):12-13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脊髓组织丙二醛(malonyldialdehyed,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SOD)活性变化,探讨自由基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肾动脉下方夹闲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连续观察再灌注后1h、6h、12h、18h、24h脊髓组织内MDA和SOD活性。结果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MDA立即上升,6h达最高峰,此后随之下降,但至24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显著下降,6h达最低,随后逐渐回升,互24h基本接近缺血前。结论MDA和SOD参与了脊髓缺血再灌注继发性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在抗氧化剂Edaravone干预下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改变情况并探讨氧自由基-线粒体信号通路在Edaravone治疗创伤性脑创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TBI组、Edaravone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设伤后1,3,6,24,48,72 h 6个时相点.Edaravone治疗组给予Edaravone(10 mg/kg),对照组、TBI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HE染色观察大鼠TBI后皮层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TUNEL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缩合法观察不同时相点大鼠皮层Cyt-c、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细胞凋亡和丙二醛(MDA)变化情况.结果 HE染色可见创伤后6 h大脑皮质出现散在变性坏死神经元,伤后24 h达高峰.Edaravone治疗组伤后6 h即可检测到自由基中间产物丙二醛(MDA)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48 h达高峰.与TBI组相比,MDA含量各时相点均降低,其中在24,48和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BI组Cytc阳性细胞免疫反应6 h增强,24 h达高峰,在3,6,24,48和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组相比,Edaravone治疗组Ctyc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在24,48和72 h降低.Bcl-2表达在伤后应激性增高,于3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ax在伤后表达逐渐增高,于48 h达高峰,Bax/Bcl-2于48 h达高峰.TBI后,TUNEL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24 h以前以TUNEL Ⅰ型细胞为主,24 h后以Ⅱ型细胞为主,并于48 h达高峰.结论 大鼠TBI后皮质神经细胞死亡存在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以凋亡为主.氧自由基-线粒体是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条.Edaravone对TBI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颗粒酶b的表达及高压氧(HBO)的治疗作用.方法 110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HIBD组(n=50)及HBO治疗组(n=50).采用经典的Rice法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颗粒酶b表达变化及应用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伤侧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氧缺血后6 h,HIBD组和HBO组伤侧脑组织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即明显升高,于1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至7 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HBO组伤侧大脑中颗粒酶b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在缺氧缺血后12 h和1、3、7 d均明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颗粒酶b表达增加;HBO可抑制新生大鼠HIBD后颗粒酶b的表达,减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Mfn2蛋白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的线粒体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和耐力训练组(ET),每组10只。ET组大鼠进行12周游泳耐力训练,CN组不训练正常饲养。12周后取大鼠腓肠肌,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测定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呼吸功能、Mfn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ET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MnSOD活性显著高于CN组(P<0.01),MDA含量低于CN组(P<0.05),态3呼吸和Mfn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N组(P<0.05),呼吸控制比和Mfn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N组(P<0.01),态4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游泳运动显著上调了Mfn2基因及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耐力训练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的线粒体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时程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干湿称重法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刻大鼠损伤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脑缺血3h,大鼠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高,随着再灌注的进行,脑组织含水量继续缓慢增高,至再灌注4h时显升高,直至再灌注16h时达到最高。结论: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程度在16h内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兔面神经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在腮腺局部注射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只。A组左侧为实验侧,B组左侧为阳性对照侧,A、B两组右侧为阴性对照侧。常规麻醉,暴露面神经的上下颊支,并在其周围注射相应的药物,A组左侧注射平阳霉素,B组左侧注射消痔灵,两组右侧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在术后第1、3、6周进行面神经功能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组织学观察。结果:(1)A组两侧术后各周期内未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B组左侧则在术后第3周出现明显的面瘫,第6周无明显恢复。(2)A组左侧在术后各周期内面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下降,P>0.05。B组左侧则在第3、6周面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明显,P<0.05。(3)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术后A组左侧神经组织学形态结构各实验周期内基本正常。而B组左侧在术后第3周出现明显的神经变性,6周时略有恢复。结论:平阳霉素在家兔面神经周围注射后不会造成面神经变性,这为在腮腺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提供了理论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脊髓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探讨自由基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肾下夹闲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连续观察再灌注后lh、4h、8h、16h、24h脊髓组织内MDA和SOD活性。结果 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MDA立即上升。8h达最高峰,此后随之下降,但至24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显著下降,8h达最低。随后连渐回升。至24h基本接近缺血前。结论 MDA和SOD参与了脊髓缺血再灌注继发性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表达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核转录因子对编码呼吸链亚基的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mRNA量的改变,用Western-b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 HBO组,缺血 高压空气组,每大组再各分5小组(n=4),分别对应6,24,48,72h及7d时间点断头取脑。观察各组大鼠梗塞灶体积及Bcl-2蛋白合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早期应用HBO能减少梗塞灶体积,提高半暗带内Bcl-2蛋白的合成。结论 早期应用HBO可能对治疗急性脑缺血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