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其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2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48例急性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173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75例。冠心病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B型利钠肽、肌酸激酶、肌钙蛋白阳性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缘的距离更远,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与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缘的距离是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年龄与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缘的距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S)及动脉僵硬度的效果。方法:选择MS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干预、规范用药等综合干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PG)、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PWV、BMI、SBP、FBG、P2hPG、LDL和TG等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FBG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干预法能有效控制MS,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患病率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301例采集病史及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糖、同性半胱氨酸等的测定;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发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01例老年男性患者其中动脉僵硬度(baPWV升高)224例(74%),老年男性baPWV正常组和增高组除年龄(P〈0.05)、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1)、HCY(P〈0.001)、UA(P〈0.001)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1)、COPD(P〈0.05)发生率高。两组间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baPWV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占相当的比例。baPWV与高尿酸血症、HHCY及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股总动脉超声参数IMT、AC、β、Ep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141例老年人为对象,检测空腹GLU、TC、TG、LDL等生化指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高分辨率超声检测baPWV和股总动脉中膜厚度(IMT)、舒张期内径(Dd)及收缩期内径(Ds),计算超声检测参数顺应性(AC)、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分析baPWV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aPWV与β、Ep、IMT正相关(P<0.01,r分别为0.41、0.43和0.48),与AC负相关(P<0.01,r=-0.31).随年龄、TC、LDL和收缩压增高,IMT增厚(P<0.05);血糖、血压异常和饮酒者的β、Ep增大,AC下降,血压及饮酒对β、Ep有显著影响(P<0.05).baPWV受年龄、吸烟、饮酒、血压、GLU、TC及LDL影响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及饮酒为baPWV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baPWV与IMT、AC、β、Ep具有相关性;年龄、收缩压及饮酒为baPWV主要影响因素;影响β、Ep因素包括血糖、血压异常和饮酒;年龄、TC、LDL和收缩压增高是IMT的重要影响因素;动脉硬化检测仪与超声检测相结合,对提高动脉硬化检测准确性、综合判断影响因素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及早防治糖尿病肾病(DKD)。方法对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0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SBP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FBG、HbAlC、LDL-C、TG、SBP均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结论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是防治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北方汉族人群,包括无血缘关系的83名冠心病患者和95名健康对照者。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Hcy水平,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MEIA)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同时测定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eride(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apolipoproteinA—Ⅰ(ApoA—Ⅰ)、apolipoproteinB(ApoB)、lipoprotein(Lp(a))以及调查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结果冠心病组Hcy平均水平(中位数)(16.8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69μmol/L),(P〈0.01),冠心病组叶酸、维生素B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1)。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的Hey与叶酸、维生素B1:、HDL-C、ApoA-Ⅰ、性别(男性=1,女性=0)及年龄(年龄≥60=1,〈60岁=0)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LDL—C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1、1.02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性别、年龄、HDL-C、ApoA—Ⅰ相关,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造影术患者337例,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CHD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H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非CHD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CHD组(P〈0.05或P〈0.01);(2)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史、TC、LDL-C、HDL-C、吸烟、FBG、年龄、FIB、TBIL入选回归方程(P〈0.05或P〈0.01),其中高脂血症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B=1.064,95%可信区间1.588~4.264,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增龄、吸烟,LDL-C、TC、FBG及FIB水平升高,TBIL、HDL-C水平降低,为CHD的显著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46例疑似冠心病的民航飞行员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尿酸、血糖及血脂水平,分析上述生化指标、病史、年龄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18例(39.1%)确诊冠心病,列为冠心病组;28例(60.9%)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病变轻微,列为非冠心病组.两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P<0.05);合并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飞行员平均血清尿酸水平为(430.58±89.10) μmol/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341.70±78.11)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5,P<0.01).精确Logistic检验结果显示SU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引起飞行员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水平及其与血糖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87例参加例行体检的飞行人员(男性,39.6土8.3岁)纳入本次研究,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与CysC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脂代谢紊乱及血糖水平异常的人员血清Cys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ysC水平与年龄无关;随着脂代谢紊乱程度的加重,CysC显著增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G、HDL、LDL、FBG水平均是CysC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CysC与飞行人员的糖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可作为此类人群CVD发病危险评估及预警的重要指标,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严重性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58例,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将其分为冠脉狭窄组60例和冠脉无狭窄组(对照组)98例,再将冠脉狭窄组按狭窄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15例和多支(3支以上)病变组1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采用Gensini评分来评价受试者冠脉狭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脉狭窄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吼水平显著降低(t=1.947、6.415,P均〈O.05),冠脉狭窄单支病变组fT4水平显著升高(t=5.026,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3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几每降低0.234pmol/L,Gensini评分升高1分。结论fr,水平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r。每降低0.234pmol/L,Gensini评分升高1分,可以作为冠心病风险增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糖代谢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对象选自2011年3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及疾病史为依据将其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59例,合并糖耐量减低组(IGT组)85例,合并糖尿病组(T2DM组)90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0)IGT组、T2DM组患者与NGT组比较,其具有明显较多的患者例数,具有较高的吸烟例数比例、合并高血压例数比例及具有较高的BMI、WHR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P〈0.05);将T2DM组患者的以上观察指标与IGT组进行比较,其组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IGT组、T2DM组患者与NGT组比较,其FBG、PBG、CRP检测值明显较高(P〈0.05);将T2DM组患者的以上生化指标与IGT组进行比较,其组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如下:高血压、吸烟、FBG、PBG、CRP、BMI、WHR。结论颈动脉病变发生过程中糖代谢异常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影响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吸烟、BMI、WHR、CR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异同点。方法:将205名受试者分为正常组(n=85)和冠心病组(n=120),进行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股动脉IMT及冠心病家族史、男性性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分析。结果:①股动脉IMT及血管弹性指标较颈动脉呈增高趋势;②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股动脉斑块发生率;③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糖、家族史、颈动脉IMT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股动脉与颈动脉在血管IMT、血管僵硬度、动脉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颈动脉IMT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钙化积分(CACS)对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分析CTCA以及CACS结果,分析并对照CTCA以及CACS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85例患者CTCA发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50%),38例患者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50%),27例患者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54例患者钙化积分在0~10之间,47例患者钙化积分在11~400之间,49例患者钙化积分大于4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的类型及钙化积分大小均为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5.254,95% CI=2.095-13.176,P<0.001; OR=6.877,95%CI=1.372-14.033,P<0.001;OR=2.976,95%CI=1.437-6.614,P=0.00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OR=3.725,95%CI=1.379-10.062,P=0.007;OR=4.283,95%CI=1.992-12.254,P=0.002).结论 CTCA和CACS对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CTCA对患者的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A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EVE)含量检测对该病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诊断明确的川崎病患儿共60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其发病0~11d(病理Ⅰ期)、12~25d(病理Ⅱ期)时外周静脉血;将60例同期因发热就诊的非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于发热急性期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EVE含量,病例组分别于发病7d和14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析患儿血清EVE含量与其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Ⅰ期和Ⅱ期时的血清EV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Ⅰ期时有冠状动脉损伤者3例,Ⅱ期时有冠状动脉损伤者17例,病例组中有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中EVE含量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E含量测定可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的肾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包括 5 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 5 7例肾动脉正常者 ,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 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 ,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 (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 )。 5 4例肾动脉狭窄 (单侧 5 0例 ,双侧 4例 )患者中 ,4 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 ,各例手术成功。术后 2周 ,2 6例肾功能改善 ,2 4例高血压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相关 ,血管内支架术对保护肾功能和控制高血压具重要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运动平板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CCTA和CAG 3种检查的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CCTA的结果与CAG进行比较。结果:TET和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45.2%和90.5%,特异度为69.7%和93.9%,阳性预测值为65.5%和95.0%,阴性预测值为50.0%和88.6%,准确率为56.0%和92.0%,P<0.01。在冠状动脉血管水平CCTA对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100.0%、88.0%和76.0%。冠心病患者中TET诊断阳性率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40,P=0.004);冠心病患者TET诊断结果阳性与阴性仅与血管狭窄程度≥75%狭窄的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较TET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较低的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有症状的疑诊冠心病患者CCT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WB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2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55例和正常组7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82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27例。分别测定冠心病组、正常组血清UA及WBC水平,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尿酸、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中,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亦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白细胞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相关;白细胞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但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12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颈内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组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双侧病变组136例,单侧病变组176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的患者303例,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患者224例。312例患者共植入391枚支架。两组患者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病变组7.6%和单侧病变组1.2%;P<0.01)。单侧病变组术后早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双侧病变组低(5.2%/11.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病变组中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再狭窄)发生率较单侧病变组显著升高(21.8%/9.7%,P<0.01),其中死亡、围术期TIA、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功能不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男性、双侧颈动脉病变、肾功能不全、支架植入术前6个月内脑缺血症状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是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后,双侧病变组较单侧病变组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