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0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寻找其中的多重耐药菌;分析病原菌药敏结果和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7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30株,包括G+菌389株(53.29%)、G-菌325株(44.52%)及真菌16株(2.19%);其中,多重耐药菌菌株392株,包括G+菌246株(62.76%)和G-菌146株(37.24%)。多重耐药G+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多重耐药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入院前抗菌药物应用史、合并骨髓炎、Wagner分级、降钙素原水平、病原菌混合感染为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G+菌检出率高于G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点科室多重耐药菌(MDRO)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点科室收治患者的痰液、尿液等各类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的接种分离与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 080株。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A)最多,为969株,占46.59%;其次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E)、大肠埃希菌(ECO)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病原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病区,其中,ICU占52.45%,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病区分别占11.92%、9.95%。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共1 652株,占79.42%,G+菌428株,占20.58%。G-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G+菌对头孢类、哌拉西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药物素敏感性较高,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MDRO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中,以G-菌较为多见,且无论是G+菌还是G-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广泛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科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且两次以上痰培养细菌呈阳性并为同一菌株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MDRB组(n=133)与非MDRB组(n=112)。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查阅MDRB珠的药敏情况、机械通气(无创)、吸烟情况、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情况、长期卧床情况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总住院时间>14 d、应用两种以上抗感染药、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创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尿管、长期卧床、吸烟及基础疾病等是感染MDRB的主要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总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中,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其MDRB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中,早期留置胃管可降低MDRB感染发生率,但随着留置胃管时间的延长,MDRB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抗生素种类应用越多,MDRB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在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患者中,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使用剂量的增加,MDRB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同时,随激素使用时间的延长,MDRB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呼吸科患者发生MDRB感染与其危险因素联系紧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该特别重视,控制其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对于存在误吸的患者,尽早留置胃管,当症状好转后及时拔出胃管,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依据病情尽早拔出尿管,以降低MDRB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晓谦  洪流 《创伤外科杂志》2020,(2):158-160,F0003
战创伤合并感染是平战时各国面临的棘手问题,无论是人为发生的暴力创伤还是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所致创伤,亦或是战场环境下军事行动所致的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居高不下。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导致战创伤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其对抗生素的抗性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难以控制。近年,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新疗法也有了很大进步,为人类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了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平战时各种创伤所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应对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管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ICU病房患者中选取100例,并按照有无多重耐药菌感染予以分组:感染组(n=23)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77)为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ICU病房患者,就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管理对策.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时间、入住ICU病房次数、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性别七项指标,与未感染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对上述七个危险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未感染组之间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ICU病房人数过多、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置管时间较长、应用多种抗生素等,而采取相应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通过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后,多重耐药菌的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方法 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引导医护人员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和使用特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及早使用敏感抗菌药.收集2010-01至2012-12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的多重耐药菌,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的细菌菌株比例略呈下降趋势71.1%~59.3%,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 resistent organisms,MDRO)的构成比略呈下降趋势2.70% ~2.3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检出率显著降低0.19% ~0.14% (P <0.05).2010-01至2012-12,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均由0.4‰降至0.3‰;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无变化,均为0.2‰.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由23.0%降至19.1%,MRSA的构成比由23.7%降至20.4%.结论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构成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567例,观察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统计分析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医院2022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培养分离出多重耐药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科室隔离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结果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较好,医生开具隔离医嘱、患者一览表贴接触隔离标识、床头悬挂隔离标识、床旁速干手消毒剂配置、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医疗废物正确处置、可复用医疗器械专用、医务人员知晓MDRO患者、消毒剂正确配置、转科通知相关部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的依从率均较高。结论医院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率较高,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物应用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献资料,分类总结。结果: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用糖肽类抗生素;治疗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联合用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等药物;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选用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或大剂量β-内酰胺类药物 酶抑制剂;治疗产AmpC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或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不动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感染治愈率,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及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作为对照资料,共1214例住院患者,其中男743例,观察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6.17%)低于实施前(1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起到较好预防及控制的作用,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烧伤科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与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为烧伤患者治疗、预防感染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烧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575株,主要标本为创面分泌物、脓液、导管和血液。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与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细菌耐药检测网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75株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并检出多重耐药菌178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药物的敏感率>78.2%;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较低,且多重耐药菌占20.7%和3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氯霉素的敏感率>82.4%;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的敏感率>79.0%;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4株,占4.9%。结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必须予以重视。临床医师治疗感染时,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正确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尽早将经验用药转为病原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谈的抗生素在医院感染中做为首要危险因素并不是抹杀其历史功绩和现实应用价值 ,只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向全社会表明 ,在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 ,如何才能减少和杜绝滥用抗生素及由此带来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 ,在所调查的 5 91例住院患者中 ,应用广谱抗生素者 2 93例 ,占 49 5 8% ,其中 76例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 2 5 9% ,在暴露与非暴露发病关系上对 10种常见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对危险度 (RR)分析对比 ,结果应用广谱抗生素组的 (RR)为 9 14,高居榜首。其后依次为 :气管插管或切开接呼吸机的RR为 (7 38) ,伤口引流的RR为5 35。…  相似文献   

16.
李钰  范娟宁 《西南军医》2007,9(6):152-152
高龄老年人患医院获得性肺炎时护理问题多,难度大,极易因小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本院于2006年5月收治1例高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重感染,且伴有多种慢性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上。1病例介绍患者,男,95岁,因心脏起搏器置换术后1月于2006-5-8入院。入院查体:痴呆、消瘦、卧床,双肺少量痰鸣音。诊断:冠心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老年性痴呆症、高血压、脑梗塞、动脉硬化性脑病、左肾囊肿、前列腺肥大。大便常规有少量霉菌,既往有青毒素过敏史。2006-5-14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7·4℃~37·8℃,痰培养及大便涂片发现白假丝酵母菌。给予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病房装修对减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提高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效果。方法对比观察病房装修后解放军第159医院烧伤中心2012年3月1日-2013年4月30日收治的421例患者与病房装修前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29日收治的458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细菌培养结果表明,病房装修前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为9.8%,对10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小于50.0%,耐药性极高;而病房装修后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为6.6%,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升高,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房装修联合消毒隔离、病房轮流空置及控制抗菌药物应用等措施,能明显降低烧伤病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数量,提高该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利于预防烧伤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机制,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水平。方法成立多部门协作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完善制度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采用个案追踪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就诊全过程进行追踪,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按既定系统评价要素(阶段计划、培训教育、督导执行、项目监测、沟通反馈、改进论证)进行系统追踪;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系统运行优势、风险点,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潜在关注项目。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由实施前14.75%上升到22.47%(P<0.05),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32.96%下降至26.63%(P<0.05)。结论以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为基础,采取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跟踪检查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连贯性,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高了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轶  赵德军 《西南军医》2009,11(3):468-469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临床分离10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76.7%)和伤口分泌物(10.4%);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10.5%),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98.1%)。结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峻,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铜绿假单胞医院感染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