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院1988~2005年间其共诊收治FAP18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贮袋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5例分为两组:A组为回肠贮袋与直肠肛管吻合,B组为末端回肠与直肠或肛管吻合,比较两组术后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均无出血、死亡。A组:发生肠梗阻1例予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后好转。贮袋炎和便秘各2例,灌肠后好转。吻合口狭窄2例,予手指扩张后缓解。B组:吻合口狭窄4例,予扩张好转。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好转,未予手术治疗。术后1年内A组术后排便功能明显优于B组。【结论】回肠贮袋与直肠肛管吻合在FAP术后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的临床表现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FAP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大小平均为4.5 cm.Dukes分期,A期1例,B期3例,C期6例,D期2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0个月~12年,2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FAP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癌变的发生.手术是目前治疗FAP癌变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全结直肠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或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术中注意遵循肿瘤的根治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5.
例1男,57岁。以间断性腹泻3年,黑便1周入院。患者近3年来经常出现腹泻,大便呈黏液或糊状,量不多,每日5~6次,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感,未做过特殊检查。经常服用中药治疗,时轻时重。近1周无明显诱因腹泻症状加重,大便呈稀水样,有时为黑色糊状。自觉头晕、乏力、不思饮食,体重下降约10kg。消化道钡透示结肠多发性息肉。以"结肠息肉,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收入院。查体:T36.7℃,P78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呈贫血外貌,皮肤黏膜无色素沉着,颜面稍浮肿,球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 相似文献
6.
笔者遇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癌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因便血伴腹痛3个月余于2008—05—02入院。患者于2008—02无明显诱因出现稀便,3~4次/d,便阵发性脐周绞痛,时有少量鲜血附于大便表面,血量少,无其他不适感。患者述其父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病史,死于结肠癌。患者2008—05初于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息肉,伴结肠扩张。查体:T36.5℃,P73次/min,R16次/min,BP110/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 相似文献
7.
8.
家族性黑斑息肉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黑斑息肉是一种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息肉和皮肤及粘膜黑斑 ,现报告我院收治的父与女儿的病例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男性 ,44岁。 1977年无任何诱因突发腹部疼痛 ,伴有恶心呕吐 8小时后来本院诊治 ,患者呈痛苦病容 ,唇部周围呈散在性黑色黑斑 ,黑斑大小不等。腹部检查 :腹软 ,脐周有压痛及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 ) ,肠鸣音减弱。血象高 ,腹透有多个小液平。行剖腹探查诊断为空回肠套叠 ,肠坏死 ,切除坏死小肠 40cm ,行肠吻合术 ,术后病理检查为空肠绒毛状腺瘤。术后恢复良好。例 2 ,患者…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女,38岁.因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半月余入院.半月前因偏头痛发作,口服氨咖甘片7片,夜间出现恶心及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后为暗红色物质,约600 mL,同时伴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男,46岁。因反复腹痛4年,加重伴发热、恶心4天入院。4年前无诱因反复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排柏油样便,在外院以"上消化道溃疡"予对症治疗。4天前腹痛加重,伴发热、恶心,在当地医院给予药物静脉滴注(具体用药不详),症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全腹痛,转我院。查体:脉搏140/min,血压80/50 mmHg。 相似文献
11.
12.
家族性息肉病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家族性息肉病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家族成员中的新病例,以便早期治疗。方法对6例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术前造口定位,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演示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家族成员定期复查。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前能演示造口护理技能,并在对家族成员的监测中发现新病例,使其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减轻或消除患者对手术和造口的恐惧、痛苦和自卑心理,改善术前营养状况,充足的肠道准备和术前造口定位,防治术后并发症,演示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指导家族成员定期监测是早期发现家族性息肉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家族性息肉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86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例家族性息肉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全结肠及直肠息肉8例,直肠及乙状结肠息肉2例。10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家族性息肉病有明显的家族史,临床以血便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腹痛、腹泻、贫血。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确定诊断。手术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的首要方法,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大肠息肉病,多在12岁以后发生,到中年易发生癌变。我科于2004年3月收治了一例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经全结肠切除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这一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 polyposis FAP)是一种可累及结、直肠,具有很大癌变倾向的遗传性疾病。现结合13例病例资料就其临床特性及诊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